何必“傍名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笔者在某杂志上阅见一位略闻其名却素未相交的哥们将其“傍名人”之作为大大地自我推销了一番——与某某某某名人合影啦,请某某某某名人为其集子作序啦,在其所谓作品研讨会上有多少多少名人到场为之吹嘘捧场啦。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傍技,颇令笔者闻之不屑。
  “傍”者,依附也;“傍名人”者,亦无非借力名人,从名人身上揩点油,沾点光,希冀着让自己也尝一把做“名人”的滋味。
  世风浸染。文人雅士傍招自亦良多,诸如请名人题词、署名、作序、合影、研讨、采写,不一而足,乃至彼此拉起山头,结为团伙。互傍互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对某些混迹文坛的无聊之徒这种生前依傍、死后攀附“名人”的下作行为。鲁迅先生十分厌恶,曾有过辛辣的嘲讽:“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街。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鲁迅《忆韦素园君》)可悲的是,而今“傍风”依旧,且更其张扬也。
  然则,傍了名人,是否自己也真的“著名”起来,恐怕亦大可存疑。因为人凡好“傍名人”者,一则那傍者原本腹笥空空。文字功底亦不过尔尔。并不会因为傍了名人,彼一夜之间便饮誉文坛,成为文豪的。至多其“傍绩”用作文友聚会时闲聊吹嘘的资本而已。再则,“傍名人”固可炫耀一时,沽名获利。但唯“钻石”才能恒久远——决定著作生命力之长短的到底还要靠作品本身的含金量!
  名利场上。交际实为交易。傍名人其实也蕴含风险。名人自有其档子、圈子,你一意傍他,他亦未必青眼相看,未必一心提携你。“你方唱罢我登场”,红得发紫的“名人”,转眼间便成“网黑”,甚或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在当下文坛。亦早已视若寻常。“名人”一旦下台,依傍者亦担惊受怕,生恐因受牵连而被传唤。特立独行,反倒清静安然。
  “仁义”与“名利”乃人生追求之天平的两端。凡事皆有得失,傍名人者自亦不例外。“求仁者得仁,求名者失名”,乃人生的辩证法。好“傍名人”者虽收获一时虚名,却亦从人性上丟失了自信与尊严。广而告之的炫耀反而暴露了傍者之浅薄与俗气的人品,岂非得不偿失?
  “名利”二魔,最易诱人神魂颠倒、痴迷疯狂。二魔缠身,被缠者便不知人之价值几何。活之意义何在?古有“识人五法”。其一即谓之“居视其所亲”云云。(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而笔者之见,“居视其所傍”者何,倒亦大抵亦可断其志向之高远或低俗,为人之实在或虚荣也!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名利”总归是身外之物。人活着,大概总要有点古意,有点看破,方有立身之本,立足之根,尤在身为“文人”者,经得起名利诱惑者方乃真君子也!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唐.张祜《京城寓怀》)人,有多大能耐就办多大的事,写怎样的文。笔弱而吹嘘,授人以笑柄;笔健而自信,青史方留名。
  在笔者则唯听从自己內心之召唤,所以笔耕不辍,涂抹卖稿。亦无非记录点滴心思,咀嚼人生五味而已!
  童玲/图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与日俱增。在大饱眼福,尽情欣赏异国他乡独特景观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去滚滚财源。因而,中国游客受欢迎的程度日渐提升。在国外机场、景区、酒店,甚至介绍景观的小册子上,随处可见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不时听到亲亲切切的中国话。出国旅游,既是观光,也是学习。因此,有个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的问题,这是我近期出国旅游的深切体会。   金秋十月,应友人之邀,欣然报名参加“2
期刊
“吹哨”,是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简称。  “吹哨”,是喻说,即街道、乡镇用电话或信函告知上边有关部门来基层解决环保、民生问题……那真是一声“哨响”,应者云集,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如此“吹哨”,非一蹴而就,很有个探索、扩展、升级、升华的过程。  “吹哨”的首开先河,始自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在这儿,破坏生态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的盗挖、盗采金矿问题,曾屡禁不止。原因是乡镇一线对盗挖最容易发现,却
期刊
科尔马,是位于法国东部阿尔萨斯地区的小镇,她和德国接壤,像一名秀外慧中的少女,拥有鲜花盛开、青春奔放的风情。   游走在小镇的羊肠小道上,风吹鲜花,如五彩河奔流,似七彩虹炫丽。木筋屋的窗台,各种花草点缀其上,似古典派新娘娇羞而低垂的眼睛。   “人头屋”,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橘黄色的建筑上,1O5个人面雕刻表情各异。我不知这些漫画般的头像有无原型,但从他们夸张的神态里,我猜想他们都是善良
期刊
打开网页,看见关于一档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这档节目叫“话聊”。不用说,脑子里立即想起的是那个医学上的名词,进而还想到医院里那些让人悲戚的角落。和角落里让人生死疲劳的故事。  能够想象得到创意者的自鸣得意。这词儿多响,多容易记住。可我就想问,参加节目的你怕不怕?  主持人甲:欢迎大家来到hua liao(化疗)现场。  嘉宾:让我们一起hualiao——此处可以有汪峰“一起摇摆”的乐感。  主持人乙
期刊
岁数一大就喜静,远离闹市选了一个幽静的小区入住。第一天的晚上,听着室外的蛙声虫鸣狗吠,欣喜地畅想着在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中睡到自然醒,惬意地入眠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突然被一声接一声的“倒车、倒车、请注意”声惊醒,伴随着这个响声的,是机器的轰鸣。心里想着这么早小区就进来了施工车辆,门口值班的保安自会干预,打算着等响声停了再睡个回笼觉。没成想这个“倒车”声和轰鸣声一直不停,起床拉开窗帘顺着声源寻去,
期刊
对事业有成的人,我一向是非常钦佩的。在我看来,一个人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两个前提必不可少,一是吃得苦,二是眼光独到。吃不得苦,就算有无限机会,你也很难碰到;眼光太浅,碰到了机会,你也可能失之交臂。但光有这两点还不够,我们的事业要做得长久,还应该正视两盏红灯:脸面、生命。  学校附近有个卖水果的,嘴巴很甜,我每次经过,她总要嘘寒问暖。我是个心软的人,看到人家这样“友好”,总要回答几句,有时还会在她的
期刊
骑自行车外出,忽然听到背后传来吵闹声。回头一看,是两个男人在争执。  一人道:“你还像个人吗?”  另一人反驳:“我怎么就不像个人了?”  “你看看你做的那些缺德事吧!”  “我做什么缺德事了?”  因有急事,“好戏”没有看下去。  回家后“倒叙”一下刚才的一幕。感到颇令人深思。  只要是长着一双手、两条腿、五官齐全,会说话,会使用工具……都被称作人,当然也包括那些天生有所缺陷的,也是我们人类的一
期刊
有大师之实、坚辞大师之名的学界与文坛大家,驾鹤而游时几乎都有“遗言”传颂。这“遗言”,不是安排家事、后嗣的临终嘱咐,不是夕阳残照那闪亮的一抹——绝笔之作,甚至还属健在时的一二感慨或悟道,但一经发出,或如石破天惊的“启蒙”,或似如雷贯耳的警示。如钱学森先生安详辞世,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钱学森之间”遂成“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期刊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追求“流量为王”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日报》近期就先后报道过两个有关流量的案例。2月24日,某流量明星微博账号造假,通过刷虚假数据来提升流量被曝光;事隔百天,6月11日,某明星发布的微博竟被转发过亿次,被曝光是幕后推手所为。要知道,新浪总共才3亿多用户,上亿次转发量,那需要三分之一的用户参与,其背后推手的能力令人咋舌。  如此看来,流量真是个好东西,否则明星们怎么会千方百计造假
期刊
凡人当自重。自重即珍爱自己的品格、名声。它是有骨气的表现。知识界人士更应自重。这是由一小事想起的。有一位朋友,擅长会计业务,某单位闻其名,拟高薪聘请他出任顾问,任务是为这家企业钻国家税收政策的空子,避所得税。这位朋友断然拒绝:“给钱再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我也不干。”此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笔者对这位朋友是很钦佩的。高薪对清贫学者而言是颇诱人的,然要是接受了这个聘任。无异于丧失了原则。失去了骨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