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雨儿,你是我的至亲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的车轮,发出辘辘声响,走过春夏,度过秋冬,生命的沧桑就开始在季节里书写。
  母亲在哪里?她永远在每个人的牵挂里。“我每天打一通电话,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年少时,我们走不出母亲的目光,走到哪里,都有母亲的牵挂跟随,都有母亲盈盈的眼眸凝望。我们累了,母亲知晓,她会悄悄送来抚慰;我们哭了,母亲明白,她会轻轻抚摸发梢;我们沮丧,母亲担心,她会点燃心底的灯,助我们风雨里前行。然而,那个最坚强勇敢、记性与精力俱佳的母亲,有一天会被记忆的波浪凶狠拍打,所有的曾经都成为一种虚幻、一种无形。
  牵挂母亲的心,如同三月春草,时时刻刻疯长。距离可以有,然而心的相通,却可以无缝。
其他文献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中考中,我们越来越多地见到各省市采用材料作文题目。材料作文曾经作为高中生的主要作文类型,现在下移到初中生的考卷之上,显然有着考查与衔接的双重现实意义。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从以记叙文为主过渡到以高中议论文为主的写作中来呢?下面就为同学们提供几个小窍门。  窍门一:细节是记叙类文体的维生素。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考
【2018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窗是安静的框架,让房子多了一双眼睛;窗是瞭望的通道,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风景。窗是有形的,被牢牢地固定;窗是无形的,被无限地延伸。大千世界,与窗有关的故事实在太多,由窗引发的见解也别出心裁。那么,你眼前的窗(或心中的窗)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2月份的时候杭州天气多阴雨,少晴天。对普通人来说,顶多向变幻莫测的天气吐吐槽,可杭州城许多五年级的科学老师,却急得火烧眉毛。因为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第二单元,讲的是光与热的关系,其中有两节课,要求学生试着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并进行实验,如果不出太阳就没办法进行实验。  据多名科学老师表示,放弃实验并不会对学生的科学成绩产生影响,但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所以只要有条件一定会让学生亲手试一试。杭州
每年的高校毕业季,都会涌现出很多启思明智、意味隽永的毕业致辞。致辞者,不乏各大学德高望重的校长、知识渊博的教授,还有正值青春年华的毕业生代表等。在这些致辞里,我们可以听到师者的殷殷情怀与谆谆教诲,听到学子的意气风发与挥斥方遒。那些有关于大学精神的薪火相传、对未来航向的指引、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赠别寄语,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纵使出走半生
清明节前一夜,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风凌厉地从我耳旁呼啸而过,我瑟瑟发抖。老家门口的小路上,柳叶儿柔软地倚靠着风。窄长的街道旁,温暖的火苗汹涌,一张张薄薄的、几近透明的纸钱被火苗温柔地吞咽下去。雪白的头巾与悲痛的哽咽在漆黑的夜晚若隐若现。  我的爷爷,一年前还躺在老家的炕上,用他密密麻麻的胡子吓唬我,可才不过多少时日,我竟要以祭祖的名义去看望他!他安葬时,我最后一次看见他沟壑纵横的脸,被掩在白色布
“妈,你好好休息吧,这我来!”哗啦啦的水声从厨房里传来,是母亲洗碗的声音,我却急得连忙去制止。  自从母亲右手打上石膏后,她变得暴躁不安,时常想要为我们做些什么。一但我们制止她,她就像被点着的干木柴,颤一下,瞪着眼睛说:“好啊,嫌我碍事了!”我想开口说些什么,但母亲只留给我一个背影。  我走出门看母亲,母亲静默地坐在椅子上,头发散着,眼神有点发散,像是个无措的小孩。我心下徒然一酸,道:“妈,听说最
导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举办。厦门会晤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回顾总结过去10年合作经验,携手规划未来发展愿景。中方愿同各成员国一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全面落实历届领导人会晤成果,构建更加紧密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更大贡献
近日,河南鄭州女出租司机王林营在等红灯时,两人骑电瓶车摔在其车后。眼看着后面排队等通过的车越来越长,她准备掏400元赔偿。这时,走在路口的21名小学生站出来作证,“阿姨,你不能给他钱!我们都看到了,他是故意往你车上撞的。你赶快打110报警,查路口监控,我们给你作证!”——“打110报警”、“查监控”、“作证”,21个小学生的这一番操作指示,可见其思维清楚、逻辑严密。最后,他们还防患于未然,集体签字
木质的窗棂堆了少许的薄雪,暗香拂过,落在江南青瓦黛墙上,瞬间有了雅致。我铺呈开白净的宣纸,信笔点梅,在疏影斜枝中,独觅一方古韻悠长。  我一直惊叹于梅的清逸风雅,便向祖父借来笔墨纸砚,想绘出她孤傲的花容。冬日,一窗初雪,我伏在案前,颤颤巍巍地捻着羊毫,小心勾勒出梅花的轮廓。瞧着却是干干瘪瘪、毫无润泽,被点上赭色的梅花更是显得华丽笨拙。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梅。  我轻叹了口气,搁下笔,踱步走到外头。
2019年6月15日,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先生猝然离世,年仅55岁。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伤痛,而他30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摹印绝活后继无人,很可能就此失传,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沈伟先生的了解,更多的是源自3年前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记录片。他是故宫唯一的摹印传人。何为摹印?简单来说是读印、临摹,再刻印之后盖印到修复的书画作品上。在故宫的书画修复工作中,沈伟最后的盖印是重中之重。他成功了,一切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