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写作是很多学生头痛的事情。一般来说,中学生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但是事实上,编造内容、情感虚假的现象很普遍。如何能将记叙文写的情感真挚、内容真实,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情感真挚 真切 细节描写 选材真实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家庭、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般来说,中学生能写一些内容比较具体,文字较为通顺的记叙文。然而,要把记叙文写的有真情,引人入胜,启人深思,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那就非常不容易了。纵观历年中考作文,不少同学因作文的感情失真而失分。相反,那些脱颖而出,获得高分的佳作,大多都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了阅卷老师。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就是说,文章之类,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理,而非辞采。如果说辞采是华丽的外衣,那么情理则是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的真挚感人,在语文考试中超群脱众,甚至独占熬头呢?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多进行锻炼,还是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说真话,抒真情
笔者曾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深深地知道很多考生因情感虚假,胡编乱造而失掉大量的分值,好多考生下笔就爱写自己并不存在的凄惨遭遇,博取他人的同情。如考场作文“心灵的选择”,相当的一部分考生写父母下岗,父母离婚,父母死去,自己面临选择,显然这种“感受”和“体验”是不真实的,写出的文章难逃情感虚假。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学习体验是每个学生真实感情的结晶,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不仅会有坦途,更多的是坎坷之路;不仅有喜悦,更多的是种种烦恼。行文时要能真实地袒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诉说自己的心理变化,不仅不会削弱文章的影响力,反而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在一次习作练习中,我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题目: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好多学生坦率地说出了内心的苦恼:原先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原先形影不离的闺中密友,随着竞争的激烈变的形同陌路;原先正直善良的父母,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得势利、刻薄;原先活泼开朗的自己,随着学习的压力加大变得自私封闭起来等等。从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中,我窥见了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可见,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讲真话,抒真情,才能激起读者的积极反馈,达到感染和激动读者的目的。
二、选材要真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原,没有生活的原始积累也就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事情,回忆起来总还是历历在目,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写起来也最有真情实感。遗憾的是,好多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选材千篇一律,作文陈词滥调。写老师,就写给生病的学生补课;写父母,只写雨中送伞,雪中送衣;写同学,必写助人为乐,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素材从小学三年级就写,一直写到初中,毫无新意。还有一部分同学材料虚假,不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只是胡编乱造,胡拼乱凑。其结果是感情虚假,漏洞百出。其得分也是大打折扣。纸花再好看,毕竟是假的,无生命的;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才美丽动人。别林斯基说:“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深,在它未经测量的深度中保存着无数的奇迹。”中学生正直花季,感情丰富,有成长的欢乐,有压抑的苦闷,有取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感悟生活,才能融情于文,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
三、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去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物的描写。细节虽然细小,但却是构成记叙类文的基本要素。没有细节描写,也就没有真切生动的形象。写作时,能够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描写要真实。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栏杆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每次教学这篇课文,读到这个片段时,我总会感动的热泪盈眶。那朴实的父爱,那诚挚的父子情深被朱自清先生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下来。一件平常简单的小事,叙述的文字也朴实无华,为什么会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得益于作者的细节描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简单的语言描写传达的是浓浓的爱意。“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父爱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还是动作描写: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种细致生动的描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慈父的形象。让读者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恩格斯有句名言:“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著名学者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这样一个细微的情节传达出的是慈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不尽的怀念。可见,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传达出真挚情感,升华文章的主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中学生抒写的感情应是真挚的,这是切合中学生实际的。中学生大都纯洁、善良,倘能把这种优势运用到作文中去,抒发的感情就会是真感情。总而言之,要使笔端能自然而流畅地表露出健康、丰富、真挚的感情。平时就要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积极热忱地热爱生活,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思想感情上激浊扬清,培养高尚的情操,就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关键词】情感真挚 真切 细节描写 选材真实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家庭、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般来说,中学生能写一些内容比较具体,文字较为通顺的记叙文。然而,要把记叙文写的有真情,引人入胜,启人深思,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那就非常不容易了。纵观历年中考作文,不少同学因作文的感情失真而失分。相反,那些脱颖而出,获得高分的佳作,大多都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了阅卷老师。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就是说,文章之类,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理,而非辞采。如果说辞采是华丽的外衣,那么情理则是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的真挚感人,在语文考试中超群脱众,甚至独占熬头呢?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多进行锻炼,还是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说真话,抒真情
笔者曾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深深地知道很多考生因情感虚假,胡编乱造而失掉大量的分值,好多考生下笔就爱写自己并不存在的凄惨遭遇,博取他人的同情。如考场作文“心灵的选择”,相当的一部分考生写父母下岗,父母离婚,父母死去,自己面临选择,显然这种“感受”和“体验”是不真实的,写出的文章难逃情感虚假。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学习体验是每个学生真实感情的结晶,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不仅会有坦途,更多的是坎坷之路;不仅有喜悦,更多的是种种烦恼。行文时要能真实地袒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诉说自己的心理变化,不仅不会削弱文章的影响力,反而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在一次习作练习中,我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题目: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好多学生坦率地说出了内心的苦恼:原先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原先形影不离的闺中密友,随着竞争的激烈变的形同陌路;原先正直善良的父母,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得势利、刻薄;原先活泼开朗的自己,随着学习的压力加大变得自私封闭起来等等。从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中,我窥见了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可见,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讲真话,抒真情,才能激起读者的积极反馈,达到感染和激动读者的目的。
二、选材要真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原,没有生活的原始积累也就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事情,回忆起来总还是历历在目,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写起来也最有真情实感。遗憾的是,好多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选材千篇一律,作文陈词滥调。写老师,就写给生病的学生补课;写父母,只写雨中送伞,雪中送衣;写同学,必写助人为乐,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素材从小学三年级就写,一直写到初中,毫无新意。还有一部分同学材料虚假,不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只是胡编乱造,胡拼乱凑。其结果是感情虚假,漏洞百出。其得分也是大打折扣。纸花再好看,毕竟是假的,无生命的;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才美丽动人。别林斯基说:“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深,在它未经测量的深度中保存着无数的奇迹。”中学生正直花季,感情丰富,有成长的欢乐,有压抑的苦闷,有取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感悟生活,才能融情于文,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
三、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去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物的描写。细节虽然细小,但却是构成记叙类文的基本要素。没有细节描写,也就没有真切生动的形象。写作时,能够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描写要真实。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栏杆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每次教学这篇课文,读到这个片段时,我总会感动的热泪盈眶。那朴实的父爱,那诚挚的父子情深被朱自清先生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下来。一件平常简单的小事,叙述的文字也朴实无华,为什么会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得益于作者的细节描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简单的语言描写传达的是浓浓的爱意。“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父爱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还是动作描写: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种细致生动的描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慈父的形象。让读者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恩格斯有句名言:“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著名学者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这样一个细微的情节传达出的是慈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不尽的怀念。可见,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传达出真挚情感,升华文章的主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中学生抒写的感情应是真挚的,这是切合中学生实际的。中学生大都纯洁、善良,倘能把这种优势运用到作文中去,抒发的感情就会是真感情。总而言之,要使笔端能自然而流畅地表露出健康、丰富、真挚的感情。平时就要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积极热忱地热爱生活,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思想感情上激浊扬清,培养高尚的情操,就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