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就其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而言,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新概括,是对:战后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战后发展理论的新突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理论 创新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5-0103-0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价值巨大。从形成背景来看,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从地位和意义来讲,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其作用和贡献来讲,它是多方面的,就其对经济理论的贡献来讲,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经济发展理论演变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总路线”的方式制定了中国的发展目标,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积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当然,也出现了发展中的曲折,也有过尝试性的失败和教训。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命题。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从这里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为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从“先富”到“共富”,要处理好分配问题,防止两极分化,“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同时,要打击非法收入,通过让“先富地区多交点利税”、“征收所得税调节过高收入”等办法,防止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思想实际上已经蕴含着全面、协调以及推动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等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同时,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要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党的“十六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l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4年1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作了如下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表述将“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布局等都包括在科学发展观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本框架作了最为系统的表述和新的阐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意义,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要问题,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上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发展理论演变的总结和升华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问题,围绕发展问题人类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与探索。就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来看,一般认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即增长的发展观。在这一阶段,理论界认为发展就是增长,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人均量来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认为只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其他社会问题,如就业、分配、社会福利等都会自然得到解决。因为虽然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可以滴流给穷人,这种理论叫“滴流效应”。应该承认,这种“先增长,后分配”的发展理论,虽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分配问题,但是却推动一批西方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二战后走上独立的一系列民族国家模仿发达国家把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本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实现国家的繁荣,然而,后来的结果却是工业发展了,但农业和其他部门更加落后了,贫富分化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第二阶段,发展是包括社会进步的全面的发展观。在这一阶段,理论界开始对发展理论进行反思。人们认为首先应该把“发展”和“增长”区别开来,增长是指单纯的量的增加,而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质的转变,谋求经济发展必须要伴随着结构调整甚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发展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离开了这些因素的变革,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一阶段的发展观是一个包括社会进步的全面的发展观。
  第三阶段,人和自然环境协调的发展观。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在这次世界各国政府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环境问题之后,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阶段的发展观是特别强调协调的发展观。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观。进入21世纪,一 方面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资源告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关注人本身的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甚至所有的社会科学又回到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发展观也不例外地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并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由单纯的量的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由把结构变迁、人的进步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到把人作为目的本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对这些发展理论演变的新概括,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发展理论流派的突破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针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寻求如何实现全面而合理的经济发展的学说。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一般思路和具体的理论模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形成了众多理论流派,其中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新古典学派、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新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些经济发展及其理论流派,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对西方经济发展流派的新突破。
  新古典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和谐的、累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会令所有一般的收入阶层受益,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可能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最好的机制。因此,他们主张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农业和对外贸易的作用。应该承认,在新古典理论影响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确认市场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万能假定是建立在市场是完善的、交易费用为零和信息完全性这样并不现实的前提基础上的。而事实上,这些条件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银行要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风险,存在金融业务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引发银行亏损,从而增加金融业的不稳定性甚至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明证。科学发展观在进一步肯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尤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相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运用新古典分析工具,充分重视政治、法律、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探索经济发展的源泉,揭示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他们强调“制度决定行动”,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各种类型的组织的活动边界,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都取决于制度变迁。制度因素的引入推动了发展理论的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体制改革成果实效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制度作为人们经济活动的规则,是在经济过程中形成并随着经济发展的活动而变化的,制度的变化与各国的经济实践密切联系,没有完美的永恒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这一点,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突破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突出的单一制度,认识到制度结构决定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是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具有递增收益、外溢效应及其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边干边学的动态效应。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技术进步的来源则是教育、知识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投资的动机来源于产权制度和经济政策,由此构建起了技术、制度、政策、教育与增长的互动机理。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认识到要使科技、教育真正推动经济增长,并非是简单地通过追加经费投入就可以实现,如果科教体制和模式不合理,即使大量增加科研和教育投入,也不一定能带动经济的增长。所以,“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后,人们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增长有无极限的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至关重要。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其核心内容就是和谐的自然观,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然,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心是发展,它依然把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认为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更为重要。但同时也要看到,必须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改变过去那种通过无限制地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换发展的错误做法,使发展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但同时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着重大突破,一方面体现在它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危机而形成的,从而构建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理论,重点强调人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发展人、完善人的发展观,也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走向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成为共同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文慧]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放射性物质应用干生物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较多利用快中子改良品种的工作,揭示出辐射敏感与生物新陈代谢活力的相关规律。在辐射理论的启示下,197
通常的理解中,植物细胞质是活跃而不稳定的。这种概念使得人们对于植物化石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即植物细胞质是不能保存为化石的。但是这种想法正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植物化石
在西畴县坪寨林场的原始阔叶林里,有五株世界珍稀树木——华盖木。五株树中,最高一棵达36米,胸径达1.01米,活立木材积达11立方米;其余四株的胸径均在30厘米以上。 In Xicho
自从外施赤霉素GA_3会诱使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幼苗早开花初次得到证实以来,已做过许多试验来证实GA_3对生产于日本的诸多种类针叶树促进球花生 Since the init
在碱式碳酸铜与丙二酸水溶液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1,10-(口菲)啰啉的乙醇溶液,放置获得一种蓝色块状的晶体.X-ray衍射显示为三斜P-1群,α=11.560(2),b=11.750(2),c=12.510(3)A,
查吾拉组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查吾拉组内由一个典型的层序界面所分割的两套层序所组成。查吾拉组的地质意义如下:1)在以往的文献中,索县—左贡地层分区查吾拉区一带从南向北分布有上三叠统巴贡群和中侏罗统“雁石坪群”,盖层与基底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主要表现为上三叠统与吉塘岩群之间。2)研究区从滇西、青海南部到西藏羌塘南北地区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古地理环境存在较大
刚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除少数种外均产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南岭以北为本属的分布中心。我国有记载的已50余种。该属植物在我省分布也很普遍,而且用途繁多,尤其
落户于云南省的中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所到之处,科普大篷车均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科普热潮,成了“焦点”中的“热点”.邀请函、电话,甚至地、州科协亲
在油茶的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常需测定油茶叶面积这个丰产栽培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目前国内外测定叶面积的方法很多,运用于测定油茶呈面积时各有利弊和局限性。现介绍一种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