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位低场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多体位低场MRl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0.35TMRI成像仪对45例受试者进行颈椎屈伸位及中性自然位成像,分析不同体位下颈椎序列、椎间盘及椎管硬膜囊间隙等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前屈位检查41例、131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新出现突出椎间盘18.47%(41个/222个),较中性自然位突出加重63.09%(53个/84个)。后伸位检查共有40例、116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其中较中性自然位新出现椎问盘突出13.51%(30个/222个),加重59.52%(50个/84个)。结论:多体位MRl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法,可以较早发现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对于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颈椎病;多体位扫描;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21-01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钩椎关节、椎弓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平卧中性自然位是常规颈椎MRI受检体位。然而研究发现临床提示颈椎病的只有70%的病例可以被常规MRI检查所证实【1】。颈椎多体位MRI检查可以发现常规体位检查不能显示的疾病。我们采用低场MRI行颈椎屈伸位成像检查,探讨其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受检患者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多体位磁共振检查采用国产东软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仪,行T1WI、T2WI矢状位成像扫描。采用自制固定厚度模块调整受检者扫描体位,行前屈后伸及中性自然位T2矢状面扫描。
  2. 结果
  2.1 颈椎序列的变化情况
  在45例中,中性自然位中椎体不稳及退行性滑脱者9例,前屈位椎体不稳及滑脱13例,其中新出现4例,加重者9例;后伸位椎体不稳及滑脱13例,新出现4例,加重者8例。
  2.2 颈椎间盘的变化
  中位检查示颈椎间盘突出40例、共84个,颈髓受压水肿变性13例;前屈位有41例、131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新出现突出椎间盘18.47%(41个/222个),较中性自然位突出加重63.09%(53个/84个)。硬膜囊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程度加重,11例颈髓受压水肿变性;后伸位检查共有40例、116个椎间盘有突出征象,其中较中性自然位新出现椎问盘突出13.51%(30个/222个),加重59.52%(50个/84个),硬膜囊、颈髓及神经根受压程度加重,颈髓受压水肿变性者仍为13例。
  2.3 颈椎椎管的变化
  中位检查发现椎管狭窄7例,前屈位7例,后伸位9例,其中新增1例。前屈位较中间自然位以硬膜囊前问隙狭窄变化为著,其中11例硬膜囊前间隙狭窄及颈髓受压程度加重,后伸位检查硬膜囊后間隙变化较大,18例出现不同程度狭窄或颈髓后缘受压程度加重的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颈椎病呈现增多的趋势,MRI检查时应用常规体位不易发现早期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
  采用颈椎多体位MRI成像的方法行颈椎病检查,发现屈伸位时颈椎失稳较中性自然位扫描时新增3例、不稳程度加重5~6例。检查结果验证了颈椎多体位MRI在显示颈椎序列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常规仰卧中性自然位颈椎负荷最小,早期的颈椎序列退变不易显示;但当颈椎处于前屈或后伸位时,加重了颈椎负荷,以致颈椎序列不稳被显示或较明显。
  颈椎的退变常较早地发生于椎间盘。在本文中,45例患者共222个颈椎间盘,其中正常颈椎间盘在屈伸等多体位成像时无明显变化,不造成致病因素。而与之对应的退变间盘在不同体位变化下可以凸显其潜在的致病因素,间盘突出程度加重。主要是因为前屈运动时髓核内压有明显的增高,髓核易向后推移;而后伸位时变性的纤维环松弛,使纤维环和髓核也易向后突出。屈伸多体位MRI成像可以更好的显示脊髓及神经根的受压程度,从而更好指导间盘退出所致的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
  临床证实颈椎管狭窄是引发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和基础之一,骨性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大小是评判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的影像学指标。屈伸位MRI检查显示,前屈位颈椎管硬膜囊前间隙狭窄有不同程度加重,后伸位时硬膜囊后间隙狭窄及颈髓受压程度亦较自然位加重,考虑可能是由于在屈伸体位的影响下肥厚的黄韧带、增生的骨赘及椎体滑脱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硬膜囊前后间隙狭窄程度较中性自然体位严重,甚至出现脊髓受压加重的表现。
  总之,多体位磁共振成像检查既突破了传统X线摄片只能观察骨性结构的局限性[2],磁共振颈椎屈伸位成像为实现更为准确而全面的颈椎检查提供了可能,以期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以阻止颈椎的进一步退变。
  参考文献:
  [1] Zarzur E.Physiologic changes of the cross—sectional measurements of the spinal canal and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as a function of body position[J].AJR,2000。174(6):1787—1788.
  [2] Oda I.Abumi K,Cuningham BW,et a1.An in—vitro human cfldaveric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ccacic spine[J].spine.2003,28:20—3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负压引流瓶设定时间的临床观察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科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瓶设定引流时间表进行临床观察。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负压引流时间设定的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01)。结论:实施负压引流瓶设定引流时间的常规护理指导明显减少了髋关节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外伤患者96例,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为3~7分,均于入院后行血肿清除术34例在伤后12~48小时内行早期HBO治疗,62例在脑水肿消退后行常规HBO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级出现明显差异。早期HBO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的HBO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
【关键词】加替沙星;慢性支气管炎;紫癜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36-02  患者男性,55岁,因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急性发作3d”于2011年2月10日就诊。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2次/d。第3d在静脉滴注约25min,患者自述皮肤发痒,没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随后
腮腺肿瘤为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目前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某些腮腺肿瘤病变组织中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的表达.本文就HPV的特性及其与腮腺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摘 要】目的:观察5-氟脲嘧啶及碘伏联合应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160例患者用碘伏消毒疣体及其基底部周围5cm内的皮肤,5-FU 液疣体内注射,每次0.25%5- FU液总剂量为0.5 ~ 4.0ml,1/d,共注射3~5次。结果:治疗1~2d后,疣体开始变白,3~5d后疣体坏死、脱落。随访至少半年,其中20例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采用5-FU局部注射
【摘 要】目的:评价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Tiles B型16例, C型22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33.8岁。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均有休克及合并伤。伤后至手术时间8-33d(平均15.4d)。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38例随访时间10-
【摘 要】目的:觀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在预防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21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高压氧组(142例)与对照组(68例),比较2组患者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GIST淋巴结转移研究的文献,分析相关病例资料,总结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表达、GIST分期及GIST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到GIST淋巴结转移详细报告病例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9.25岁;GIST发生于胃12例,小肠3
目的 通过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碎裂QRS波(fQRS)患者和不伴fQRS患者以及不同fQRS时限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OMI患者fQRS、fQRS时限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321例OMI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OMI伴fQRS组(A组,167例)和OMI不伴fQRS组(B组,154例).A组将出现fQRS的导联加长描记50mm/s心电图,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