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点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河南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河南省)。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商丘市)。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0月24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第二部分“专项改革试点”及“重点领域综合试点”都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理解和解读《通知》中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破解河南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成为关系到河南职业教育怎样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立河南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任务。
一、《通知》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知》着重就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如何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如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1.注重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通知》明确了在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通过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能力。
2.积极进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
《通知》中有关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容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强调政府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专门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可见《通知》对发挥行业企业积极性是非常重视的。一是要改革办学模式,积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更多地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3.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关于怎样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问题,《通知》提出,“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地方政府要在国家总体方针的引导下真正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使地方真正起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神经中枢作用。要从符合地方客观现实及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增强地方政府的统筹权,科学配置政府与社会资源,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4.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关键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艰巨任务。《通知》提出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一个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从改革考试办法、改革用人制度等方面强化政策引导,从注重学历教育、文凭教育、升学教育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注重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证书教育的职业教育。把个人从业前的阶段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体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目前河南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发展瓶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但由于历史上存在体制机制的多重因素,河南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依然存在着发展瓶颈。
1.政府管理体制分割
职业教育主要由教育部门与劳动人事部门管理,两家各自规划、分别管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体系与就业培训体系等,前后均分属两个部门,管理的分割必然导致政策的分割,因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专业标准上缺乏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难以融通,职业学校资源与社会企业培训机构的资源缺乏共享。
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割。职业教育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应当来自于行业。然而,河南乃至全国真正的行业组织目前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熟,更难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同专业需要的数量有多大?同一专业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如何?这些问题若没有行业来准确回答,职业学校就无法摆脱盲目办学的尴尬局面。
2.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割
第一,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分割。由于职业学校分别由教育、劳动人事、行业等部门投资和管理,使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分割现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及培训中心与社会职教资源之间没有有机融合,企事业单位向在校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提供培训完全是各行其是,缺乏宏观层面的协调。一方面由不同部门投资在不同学校重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批企业单位内部良好的培训资源却在闲置。
第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分割。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方面,虽然有对口招生,但招生的比例很小,每年只有4%的中职生升入高职学习,中职招的学生大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高职招的大多数是上不了本科的学生,而那些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中职生又不能升入高职学习,造成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出现分割。
三、建立河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1.真正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要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以往政府、行业、企业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探索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合作”的运作机制。目前,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一领导。通过成立职业教育领导小组、职业教育局等形式,在建立教育、劳动人事部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府、行业、企业相互协调的统一领导机制。
第二,统筹规划。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等统筹规划,使它们与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河南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三,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的办学机制。首先,要继续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经费投入体制,使职业教育能获得稳定的政府投入。政府也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举办者经费投入的监督,建立经费投入定期公示制度。其次,要鼓励企业、团体及个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的税收、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
2.合理规划,促进河南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探索建立中职与高职之间衔接的“立交桥”,努力实现中职、高职教育相互贯通,均衡发展。要根据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调整中职在中等教育阶段的比例,适当提高对口招生的比例,逐步满足产业升级和调整经济结构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要,做到均衡发展。
第二,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实现层次均衡。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层次需求会越来越高,专科层次的高职人才必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五到十年间,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必然上移,本科、硕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会应运而生。河南要提前规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一批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并承担一定的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任务,早日实现职业教育的层次均衡,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实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均衡。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政府及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均衡设置专业,力争做到以下三点:(1)根据河南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向第二、三产业专业倾斜,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所需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2)职业学校内部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考虑省情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基础条件,设置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又各具特色的专业。(3)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努力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优化专业结构。
第四,建立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培训贯通的“立交桥”。打破职前职后教育培训资源的分割,设置开放课程、学分银行,形成开放式的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产学结合等形式,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第一,注重特色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结合的关键点,职业学校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设置专业的传统,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开辟“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途径有四种:(1)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有计划派遣新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促使新教师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和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2)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生产标准、采集生产一线的原始数据融入教学实践。(3)多种形式培训。委派新教师考察、研修、进修,加强国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新教师的“双师素质”。(4)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有计划地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大量聘请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传、帮、带”,达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政府要鼓励在中心城市和职业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共享,担负起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作者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中州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赵 东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河南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河南省)。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商丘市)。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0月24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第二部分“专项改革试点”及“重点领域综合试点”都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理解和解读《通知》中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破解河南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成为关系到河南职业教育怎样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立河南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任务。
一、《通知》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知》着重就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如何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如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1.注重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通知》明确了在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通过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能力。
2.积极进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
《通知》中有关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容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强调政府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专门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可见《通知》对发挥行业企业积极性是非常重视的。一是要改革办学模式,积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更多地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3.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关于怎样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问题,《通知》提出,“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地方政府要在国家总体方针的引导下真正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使地方真正起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神经中枢作用。要从符合地方客观现实及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增强地方政府的统筹权,科学配置政府与社会资源,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4.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关键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艰巨任务。《通知》提出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一个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从改革考试办法、改革用人制度等方面强化政策引导,从注重学历教育、文凭教育、升学教育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注重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证书教育的职业教育。把个人从业前的阶段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体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目前河南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发展瓶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但由于历史上存在体制机制的多重因素,河南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依然存在着发展瓶颈。
1.政府管理体制分割
职业教育主要由教育部门与劳动人事部门管理,两家各自规划、分别管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体系与就业培训体系等,前后均分属两个部门,管理的分割必然导致政策的分割,因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专业标准上缺乏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难以融通,职业学校资源与社会企业培训机构的资源缺乏共享。
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割。职业教育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应当来自于行业。然而,河南乃至全国真正的行业组织目前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熟,更难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同专业需要的数量有多大?同一专业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如何?这些问题若没有行业来准确回答,职业学校就无法摆脱盲目办学的尴尬局面。
2.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割
第一,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分割。由于职业学校分别由教育、劳动人事、行业等部门投资和管理,使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分割现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及培训中心与社会职教资源之间没有有机融合,企事业单位向在校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提供培训完全是各行其是,缺乏宏观层面的协调。一方面由不同部门投资在不同学校重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批企业单位内部良好的培训资源却在闲置。
第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分割。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方面,虽然有对口招生,但招生的比例很小,每年只有4%的中职生升入高职学习,中职招的学生大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高职招的大多数是上不了本科的学生,而那些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中职生又不能升入高职学习,造成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出现分割。
三、建立河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1.真正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要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以往政府、行业、企业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探索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合作”的运作机制。目前,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一领导。通过成立职业教育领导小组、职业教育局等形式,在建立教育、劳动人事部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府、行业、企业相互协调的统一领导机制。
第二,统筹规划。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等统筹规划,使它们与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河南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三,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的办学机制。首先,要继续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经费投入体制,使职业教育能获得稳定的政府投入。政府也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举办者经费投入的监督,建立经费投入定期公示制度。其次,要鼓励企业、团体及个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的税收、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
2.合理规划,促进河南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探索建立中职与高职之间衔接的“立交桥”,努力实现中职、高职教育相互贯通,均衡发展。要根据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调整中职在中等教育阶段的比例,适当提高对口招生的比例,逐步满足产业升级和调整经济结构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要,做到均衡发展。
第二,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实现层次均衡。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层次需求会越来越高,专科层次的高职人才必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五到十年间,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必然上移,本科、硕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会应运而生。河南要提前规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一批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并承担一定的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任务,早日实现职业教育的层次均衡,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实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均衡。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政府及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均衡设置专业,力争做到以下三点:(1)根据河南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向第二、三产业专业倾斜,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所需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2)职业学校内部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考虑省情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基础条件,设置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又各具特色的专业。(3)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努力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优化专业结构。
第四,建立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培训贯通的“立交桥”。打破职前职后教育培训资源的分割,设置开放课程、学分银行,形成开放式的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产学结合等形式,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第一,注重特色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结合的关键点,职业学校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设置专业的传统,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开辟“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途径有四种:(1)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有计划派遣新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促使新教师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和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2)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生产标准、采集生产一线的原始数据融入教学实践。(3)多种形式培训。委派新教师考察、研修、进修,加强国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新教师的“双师素质”。(4)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有计划地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大量聘请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传、帮、带”,达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政府要鼓励在中心城市和职业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共享,担负起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作者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中州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