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是一个生态,包括散户、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监管权力方,他们在这个游戏中的位置是由弱到强。而事实上,监管权力应保持中立,并超越市场各方的利益之上。
围绕股市“十年零涨幅”的纷扰讨论,大略反映了中国股市的基本面,概括了A股十年来的得与失。股市涨跌本是寻常事,尽管三大证券报集体为沪指十年零涨幅喊冤,但事实上中国股市积弊仍深。
很多人将中国股市之病归结为圈钱,就如很多人将融资列为资本市场的首要职能一样。这种一贯的逻辑忽略了现代金融市场的首要作用不是融资,而是强调实现不可交易资产的可交易性。以后一种逻辑看,“证券化”作为“圈钱”的替代语,是大势所趋。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况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1PO融资,2010年是4921亿元,2011年是2720亿元,均傲视全球。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张压低了水位,但不能因市场扩容压低股指而抵制扩容。相反需要澄清的是,扩容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金融风险。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而中国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充足,如果不被股市扩容吸纳、分洪,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其他泡沫危机可能更为严重。
与圈钱逻辑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分红,这貌似对症下药的方案。幸运的是,证监市场的监管层一直力挺分红,早在2008年,证监会就出台了一系列强制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分红须与再融资挂钩,并出台了30%的分配红线。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烧的第一把火,也是分红制度改革。
但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对这种简单对应的解决方案信以为真。中国股市弊病丛生,莫衷一是,究其病根,在于治理失范,投资回报之低尚在其次。如果不在治理上狠下工夫,而是施以头痛医头式的“圈钱——分红”手术,中国股市仍将难以长期健康发展。这一点也需加以辨别澄清。
历史也在暗示,给我们智慧。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最高位,那轮气势磅礴的牛市是偶然形成的吗?
如果相信分红能解决问题,就低估了中国股市内在的运行机理。中国股市并未如人所说失效了,失去了经济的晴雨表作用。就像现在的市场低迷,它反映了经济的巨大风险和悲观预期,但更大程度上,它是治理失范的表现。
这种治理失范,集中表现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缺乏制衡。沸沸扬扬的重庆啤酒“疫苗门”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
大成旗下基金早在两年前就投资重庆啤酒,在其后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讲故事,基金炒作,两者配合默契,将股价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大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并如梦方醒似的以股东身份要求罢免重庆啤酒董事长。
这两个主角都因自己的不负责任而损人不利己。但重要的不在于它们,而在于它们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两大主体一上市公司群体和机构投资者群体。在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位后,机构投资者群体行为越来越散户化,它们没能如期望那样理性研究、价值投资、促进市场稳定,反而快进快出、助涨助跌,配合上市公司的圈钱游戏进行财富再瓜分,让早先学者吴敬琏口中的“赌场”坐实成巨大的圈钱市、洗钱场。
证券市场是一个生态,包括散户、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监管权力方,他们在这个游戏中的位置是由弱到强。而事实上,监管权力应保持中立,并超越市场各方的利益之上。
遗憾的是,监管权力有时偏袒“一股独大”,有时又宣布“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出台强制的分红政策,无非是因为制约大股东的投资者力量极度弱小,权力一方的介入与干预。但此中的一臂之助力,又落下行政越位之嫌。
中国证券市场要想恢复良性治理,要想重建并恢复那种制度制衡,就应重启诸如“分类表决机制”之类的改革,充分发挥网络投票的作用,让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产重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主人翁作用,让市场归位。同时,在司法判例上,也应更多支持中小投资者。唯有还权予市场,才能解放监管者自己。
围绕股市“十年零涨幅”的纷扰讨论,大略反映了中国股市的基本面,概括了A股十年来的得与失。股市涨跌本是寻常事,尽管三大证券报集体为沪指十年零涨幅喊冤,但事实上中国股市积弊仍深。
很多人将中国股市之病归结为圈钱,就如很多人将融资列为资本市场的首要职能一样。这种一贯的逻辑忽略了现代金融市场的首要作用不是融资,而是强调实现不可交易资产的可交易性。以后一种逻辑看,“证券化”作为“圈钱”的替代语,是大势所趋。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况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1PO融资,2010年是4921亿元,2011年是2720亿元,均傲视全球。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张压低了水位,但不能因市场扩容压低股指而抵制扩容。相反需要澄清的是,扩容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金融风险。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而中国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充足,如果不被股市扩容吸纳、分洪,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其他泡沫危机可能更为严重。
与圈钱逻辑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分红,这貌似对症下药的方案。幸运的是,证监市场的监管层一直力挺分红,早在2008年,证监会就出台了一系列强制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分红须与再融资挂钩,并出台了30%的分配红线。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烧的第一把火,也是分红制度改革。
但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对这种简单对应的解决方案信以为真。中国股市弊病丛生,莫衷一是,究其病根,在于治理失范,投资回报之低尚在其次。如果不在治理上狠下工夫,而是施以头痛医头式的“圈钱——分红”手术,中国股市仍将难以长期健康发展。这一点也需加以辨别澄清。
历史也在暗示,给我们智慧。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最高位,那轮气势磅礴的牛市是偶然形成的吗?
如果相信分红能解决问题,就低估了中国股市内在的运行机理。中国股市并未如人所说失效了,失去了经济的晴雨表作用。就像现在的市场低迷,它反映了经济的巨大风险和悲观预期,但更大程度上,它是治理失范的表现。
这种治理失范,集中表现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缺乏制衡。沸沸扬扬的重庆啤酒“疫苗门”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
大成旗下基金早在两年前就投资重庆啤酒,在其后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讲故事,基金炒作,两者配合默契,将股价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大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并如梦方醒似的以股东身份要求罢免重庆啤酒董事长。
这两个主角都因自己的不负责任而损人不利己。但重要的不在于它们,而在于它们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两大主体一上市公司群体和机构投资者群体。在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位后,机构投资者群体行为越来越散户化,它们没能如期望那样理性研究、价值投资、促进市场稳定,反而快进快出、助涨助跌,配合上市公司的圈钱游戏进行财富再瓜分,让早先学者吴敬琏口中的“赌场”坐实成巨大的圈钱市、洗钱场。
证券市场是一个生态,包括散户、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监管权力方,他们在这个游戏中的位置是由弱到强。而事实上,监管权力应保持中立,并超越市场各方的利益之上。
遗憾的是,监管权力有时偏袒“一股独大”,有时又宣布“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出台强制的分红政策,无非是因为制约大股东的投资者力量极度弱小,权力一方的介入与干预。但此中的一臂之助力,又落下行政越位之嫌。
中国证券市场要想恢复良性治理,要想重建并恢复那种制度制衡,就应重启诸如“分类表决机制”之类的改革,充分发挥网络投票的作用,让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产重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主人翁作用,让市场归位。同时,在司法判例上,也应更多支持中小投资者。唯有还权予市场,才能解放监管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