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份证的演变史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现代身份证的由来,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1936年宁夏省政府制定的“居民证制度”开的先河。七十多年前宁夏省制作的“居民证”,材质是白布,长7厘米,宽3厘米,上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长、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项,那是相当的细致。马洪逵又不是“发明家”,他是跟谁学的呢?还是考据一下中国古代“身份证史”,探究一下身份证的由来。
  姜子牙疑似身份证鼻祖,最早的“符”由他发明
  在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身份证”的。最早的身份证明,是证明官员身份用的,以便验明正身工作使用。最早证明身份的东西,叫作“符”,据传说是姜子牙发明的。春秋战国时期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虎符”,由国君与在外出征的将帅各持一半,验证时两个“符”合在一起,便是“符合”一词的由来。
  符的种类很多,除虎符以外,还有兔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隋唐时期之所以改虎符为鱼符,是为了避讳李虎的名讳。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虎符也好,鱼符也罢,实际上是一种“权利凭证”,和现在的身份证性质有很大区别。
  宋、明、清时,符发展成了腰牌和牙牌,材质分金属、象牙、兽骨、木材等几种。清朝时,身份信息比之前详细了许多,腰牌上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都有录入。更加离奇的是,有的腰牌上还录有持有者的面部特征,注明身份证的用途。除了没有照相技术、指纹技术外,其身份信息堪称全面。

商鞅变法,发明了最早身份证——“照身帖”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发明了历史上最像身份证的“照身帖”。如果说虎符的发明,是姜子牙传说的话,那么商鞅发明的“照身帖”,便是货真价实的最早“身份证”。只不过这种“身份证”没有在全国推开,只在秦国推行罢了。后世的马洪逵在宁夏发明现代版“身份证”时,就是受到的商鞅“照身帖”的启示。因此,商鞅是真正的“身份证鼻祖”。
  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什伍连坐法”,这个很厉害,一家犯法,十家连坐。“照身帖”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由官府发放,秦国每个人都有。就像现在的身份证一样,住宿是必须向房东出示“照身帖”的,否则便是黑人或外籍非法逗留人士。没有“照身帖”,住宿不可能,没有人敢收留,以免犯下包庇连坐之罪。

金龟婿的由来,武则天在身份证史上也有一笔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身份证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朝初期,官员们使用的是鱼符做权利凭证,武则天不知怎么想的,改用“龟符”作为官员的权利凭证。龟可能比鱼更有意义吧,毕竟“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天子是“龙”的象征,他下达的权利印信就用龟吧。
  鱼符的材质,根据官员的級别不同也有区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用金子做成,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用银子做成,六品及以下的官员用铜做成。根据材质,也可分出官位大小。龟符除了形状与鱼符不同外,功能是一样的。龟符只是在武则天时代使用,武则天去世后,大唐重新取代周朝,龟符也被原来的鱼符取代。
  龟符虽然在历史上时间很短,但因为龟符的使用,诞生了一个名词“金龟婿”。龟符是金子制成的,最少是三品及以上官员,如果一个女人嫁给了这样的男人,意味着嫁给了官宦之家,享受富裕的权贵生活,所以当时女人以嫁给“金龟婿”为荣。“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大诗人李商隐用诗歌的方式,让金龟婿流芳千古,同时也让龟符和武则天在史上留下大名。

各行各业的“身份证”名称不同,各有特点


  古代的身份证,因为使用者的职业不同,有不同的名称,不像现代人统称叫居民身份证。比如皇太子的身份证叫“玉契”,太子监国的身份证明叫“龙符”,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身份证明是“麟符”,军官们指挥部队的身份证明叫“虎符”,嫔妃的身份证明叫“绿头牌”,僧人的身份证明叫“戒牒”或“度牒”。藩国使者也有身份证明,分为雄雌,雄的一半在朝廷雌的一半由藩国使者带回国内。官员们的身份证明,在古代尤为重要,“私凭文书官凭印”,符对他们来说是身份证明,丢失不得。
  古代的“身份证”虽然没有相片,但也是不准随便转借的。明朝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弄个假“身份证”更不行,被发现后会被“依律问罪”,有性命之危。那时候虽然不能像现在录入指纹,嵌入防伪标志,但古人有古人的办法。一是材质不同的分别,二是给鱼符配上一个“鱼袋”。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官员的帽子其实也是一种身份证明,什么级别的官员戴什么样的“顶戴花翎”,那是不一样的。
其他文献
内地首位哈佛毕业演讲代表  一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小伙儿,5月26日,将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这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哈佛校方确认,该校生物系博士毕业生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内地学生。  1988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何江呱呱坠地。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却有
罗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是两支来源:  第一支来自于妘姓,是颛顼帝的孙子祝融的后裔。妘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帝之子有十二姓,祝融的后裔则有八姓——曹、彭、秃、董、妘、斟、己、芈。周初,祝融的女云姓后代被封在了罗国,位于现在的湖北宜城,比较偏南了。周庄王时,罗国被楚国所灭,罗国遗民南迁,定居在今天的湖北枝江一带,并开始以罗为姓。  第二,源于官位。西周初期,有
吃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吃得精致,杯盘考究,器皿典雅,食材精挑细选;有人吃得洒脱,吃得纯粹,有尝尽天下的胃口。  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每天吃什么?世界性的终极难题是:每顿怎么吃?还有个宇宙超级大难题是:上哪吃?  吃的打开方式无非就三种,无奈的在家吃,随便的叫外卖,体面的外面吃。外面吃的选择也就两种,去餐厅还是去夜市地摊?餐厅讲究点,夜市接地气。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比吃得开心更棒的事了。 
当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全球统计第一名: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年轻时,最大的毒药丸就是舒适区。  裹着享受生活的胶囊,更虚伪一点,还要包上健康最重要的糖衣。环境的舒适区,心理的舒适区,习惯的舒适區,像一个又一个的猪圈,掉下去了看似舒服,有吃有喝烂泥打滚,但最终所有的舒适都需要付账,迟早要挨生活的刀子!  佛系青年玻璃心,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忍重负的样子,碰到一点不确
进入三四月份,又到了装修季。好多年轻人买到新房对装修并没有什么经验,总想着怎样把房子装得华丽漂亮,犯华而不实的错误,光顾着好看实用性变差了。  装修永远是一个留有遗憾的工程,随着进入新空间不断适应,慢慢会发现有的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完美,设计不能完全依赖设计师,因为他们对你的生活了解并不多,你的习惯只有你自己知道。  举个小例子,郎朗是个IT男,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门口有一鞋柜,郎朗平时下班回来的时候
旅行中充满惊喜,从网上订了贝尔格莱德郊外住处,坐古老的有轨电车到了郊外。强大的谷歌地图在这里已经没了方向感,给我们指到没有人行道的路上,拉着行李在中午熾热的太阳下走着,身边是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走得心惊肉跳。最后还是联系上了房东,房东开车把我们从路边捡回家。  美丽的小房小院。  每个小角落都有精心的设计和装饰。房东还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自家做的熏肉,汤,红酒,啤酒,李子酒,饭后还有冰镇西瓜
安先生中年得子,每天抱在怀里晃,有时还抛到空中逗樂。体检时发现宝宝头围偏大,4个月就有46厘米,相当于1岁孩子的大小。观察了3个月,宝宝的头越来越大,而且额头突出、眼睛凹陷,颅骨骨缝被撑开,外形像脑积水的“大头娃娃”。  检查发现,孩子大脑有大面积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得了“摇篮综合征”。1岁以下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全,娇嫩的脑组织犹如嫩豆腐,经常被摇晃,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就被撕裂出血,引起慢性硬膜
偶尔听长辈说起从前单位谁的儿子谁的女儿靠长辈庇护熬官升职,对我们这些几零后来说,一直都以为仿佛是20世纪的陈年旧事。  可是,让我开眼的是,在我们同龄人,真还让我碰上见识了还要靠爹靠妈的软货。在我们这个单位,虽然大家身份不同,可工作起来要求是一样的。  我们主任是个业内达人,据说人家原来的单位更好,就因为人家业务好,上级非得给人家提了一格来当主任。看起来没有什么官场意识,每天就是安排我们业务,干活
当年,大院里最常见的就是磨剪子戗菜刀的师傅。磨刀师傅的一般形象是个头不高,身体健壮,颇有点“练家子”的风范,胸前挂了一块黑色油布的长围裙,肩上扛着一只四条腿的长板凳,板凳前面镶着一块大大的细磨石,板凳下面的兜子里插着各种开刃用的砂轮片子、油石,旁边还挂了一只插着小毛刷装水的小铁桶。  磨刀师父大马金刀地把磨刀凳子往院子当中一放,婶子大娘们就陆陆续续把自己家用笨了口的砍骨刀、用钝了刃的切菜刀、剪子拿
以为女人只爱荣华富贵  有一个故事曾经家喻户晓。  一个说的是马前泼水,这个故事代表了男人的极端想法。最早接触的是二人转版本,说的是汉朝的朱买臣因为被妻子瞧不起,被迫离婚。没承想离婚后还真侥幸出息了,赶考被录取得了个官,回来装横。  二人转把崔氏女演得很不堪,磕头下跪抱着大腿求复合,丑态百出,最后被朱买臣羞辱,马前泼水让她收,收起来就复婚,收不起来就滚犊子。崔氏女最后不能收起来,所谓覆水难收,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