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16日上午,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推荐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是3年内我第二次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30多年来,我始终如一助残帮困,最大的精神动力来自心目中永远的好榜样——雷锋。对于我学雷锋的行为,曾有人点赞、有人鼓励,也有个别人不解。我想说的是:学雷锋,外人看到的是我无私的付出或获得的荣誉,看不到的是我内心收获的无限快乐。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真真切切地去学习践行,反而是我们在新时代获取美好生活的全新体验。
自幼学雷锋缘于善良父母身体力行影响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华大地从此掀起了一场跨世纪的学雷锋热潮。10年后的1973年7月,我在河南省新蔡县一个偏远的乡村出生。我的父亲马云杰是当地有名的拖拉机手。农忙时节,经常先放下自家的活,无偿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耕种,遇有十里八乡机器故障,只要来找他帮忙,父亲二话不说就去,修理好从来不收一分钱;母亲杨秀坤是邻里公认的大好人,谁家有了矛盾她总是积极上前调解,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就像亲生父母一样照顾,让无儿无女的他们晚年减少了孤独、平添了幸福。
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养成了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好习惯。在村里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后,我常常帮村子里两个残疾的孤寡老人捡柴、挑水,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也都拿去分给他们些。小孩子都爱听表扬的话,做完好事经常听到有人对我由衷的夸赞,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这也让自己更愿意想方设法去帮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到乡里上初中和县城上高中后,我每周骑自行车上学、放学。来回几十里的路,常常会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都会主动下车打招呼。得知需要帮忙后,我就骑车将他们送到想去的地方。看着对方充满谢意的眼神,听着他们真情感激的话语,自己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油然而生。
当兵学雷锋得益于部队的滋养培育
1992年12月,高中毕业后的我应征入伍,来到新疆莎车边防某部服役。学雷锋、树新风是新兵连政治教育的重头戏,每天摘抄一篇《雷锋日记》,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艰苦朴素,将穿破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却将勤俭节约下来的津贴费,捐赠给了灾区人民……
入伍第一个月,我领到35元的津贴费,心里激动得不行,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的第一笔收入啊!虽然我以前没挣过钱,但对钱却有自己的理解,不正当的来源坚决不要。到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的零钱,发现后会及时退回;在路上捡到的钱包,也一定会在原地等到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得到他们的表扬由衷的开心。现在自己有津贴费了,更愿意像雷锋那样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贴补父母亲邻、接济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儿童……
从武汉学习培训回到新疆莎车原来的连队,因热心助人、訓练刻苦、工作突出,3个月后被调到营部担任军械员兼文书,并于1995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组织推荐,我参加了全军统考,以优异成绩被郑州高炮学院录取。
1995年8月入校后,我决心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搞好学习、训练之余,我发挥自己理工科爱动手的特长,主动请缨担任学员队的修理队长,并利用2个月的晚自习和周末时间,加班加点将中队俱乐部进行了全面装修,在全院达标验收中排名第一。学院在我们中队召开现场会,让我当场演示维修技能。从此,我们的修理队在学院名声大震。每天晚饭后,我都放弃休息时间,带着工具箱为同学们缝补书包、修理皮鞋、更换拉链……,周末节假日,还带着修理队员上街为群众修理自行车、手电筒、洗衣机、电风扇等日常用品。当年的《河南日报》《郑州晚报》还对我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领导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誉和群众的认可,让我由衷感到幸福的同时,更增强了自己一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的信心和决心。
1997年7月,军校毕业离校时,我看到很多半旧不新的解放鞋被战友们丢弃,特别心疼,就悄悄将这些鞋子收集起来,装了满满3麻袋,花100多元邮费寄给老家村民,让他们下地干活时穿。分配到新疆奎屯某部不久,从驻地媒体上看到有2个因家中贫困即将辍学的孩子,男生叫王昆,女生叫任燕,2人均没了父亲。王昆的妈妈在一个即将破产的造纸厂上班,工资拖欠数月发不下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任燕妈妈不识字,夏天卖冰棒,其他季节靠给人洗衣、缝补挣钱,家里常年吃咸菜、四季不买肉,更不知水果是何味。这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放学后一边忙家务,一边给妈说着宽心的话,学习特别勤奋、刻苦,成绩总排在年级前三名以内。可每期学费却让他们发愁得想哭。我不愿看到如此爱学习的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便与校方取得联系,全部承担起他们每年的学费,一直资助到2个孩子大学毕业。
做这些帮人的事,我并没有避讳什么。看到我为帮助别人还经常借钱,就有好心的战友劝我:“有工资了,要存些钱,等将来结婚用。现在结婚,家具电器、请客送礼,少说也得两三万,没存款,到时可够你着急的。” 战友的好心我完全理解。在新疆服役期間,我寄给乡亲和贫困学生的汇款光存根就有130多张,累计达23万多元。毕业近1年时,我不但一分钱没存上,反倒欠了3000多元的债。不过我对此有自己的看法。1998年5月,我写了篇《我没存款,但我心里很踏实》的文章表明心迹,文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钱,解决了生活的实际困难,用到了急需的地方,才有其最大的价值。
在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到: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它是高级的物质享受所不能替代的。比如,你是一个护士,在用热情的笑脸、娴熟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为病人打完针后,走出房门,听到从屋里传出并不大的这个声音——这闺女真好!你当时是什么感受?那种美滋滋的心情绝不是吃一桌丰盛的宴席所能换来的——这是人类所有幸福的较高境界。不热爱生活,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用自己的爱心为人们创造真、善、美的人,是不可能体验到的。我没存款,但我心里很踏实。
用心学雷锋最终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丰厚回报
军校毕业2年后,经过不懈努力,我工作稳定且已有起色。26岁也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热心肠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相继为我介绍对象,有的女孩见面后,听说我家是农村的又没有存款就不再联系;也有的相处一段时间,觉得人品能力都还行但买不起车和房,也打了“退堂鼓”……看到别的同事花前月下,自己却几次三番“吹灯”,我也曾郁闷过、怀疑过、彷徨过,但最终的美好姻缘却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2000年6月,军校同学刘松峰来电:河北沧州有个在房管局上班的姑娘王丽娜,其爸爸当兵15年,1978年从连长位置上转业后,牵头组建了县交警大队,其妈妈是中学老师,有一个弟弟也是警察,家庭条件不错。想找一位现役军人,不在乎男方出身农村城市,不在意家里有钱没钱,但要求小伙子不抽烟喝酒、不打牌赌博、不成天蹦迪玩游戏,一定要心地善良、热情阳光,有爱心、孝心、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我感觉你特别符合这些条件,如愿意可先写信与之交往。原本认为不可能有啥结果,抱着同学好意难却和试试看的态度,随意写封信:别的女孩一心想“傍大款”,你为何偏要找个穷当兵的?随后,又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金钱的看法。没想到竟和她在同一个频道上!姑娘回信讲她本人的工作生活,读起来就好像是我在介绍自己,十分投缘。随后书信来往频繁,感情迅速升温,内心都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等待多年的最佳伴侣。
书信交往大半年,春节请假回家见面相亲,感觉依然很好后决心定婚。当时还时兴送彩礼,可我是个“月光族”,每个月工资发下来还不够还别人的账,万把、几千块钱也拿不出。后给她开玩笑说:“如果一定要下彩礼的话,要么让我爹妈卖粮食,要么我去卖血吧!”为了表达决心和真诚,我给她爸妈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的“三观”和日常所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承诺:如果您同意把女儿嫁给我,将来她女同学能拥有的丰富物质生活,我也一定能给予!
未来的岳父王金城,虽然也确信我的能力和人品,但婚姻大事草率不得,又带岳母昝淑贞亲自到我的家乡进行实地考察,与我父母、兄弟姐妹进行促膝长谈;第二天又早早起床,随机向邻居们打听我们家大人小孩为人处世、家风家道情况。让他们吃惊的是,几乎问过的所有邻居都说我们家的人非常好。有个70多岁的孤寡老太太,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只养了多年的大公鸡与老人家相依为命、形影不离,当听说与她聊天的人是马昕未来的岳父母过来看家时,当即将唯一的公鸡送给客人,并发自肺腑地说:“我们村穷,但马昕是个好孩子,我从小看着他长大,这孩子没少照顾我!俺家里只有这只公鸡能拿得出手,请您一定收下,同意这门亲事!”
岳父母回来吃早饭时,拉着我爸妈的手说:“我们早晨在村子里转了一圈,随机打听你们家的为人,没有一个说孬话的,闺女交给您,我们放心!”
我和王丽娜又经过半年多的交往,真爱让两颗火热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2011年9月6日,我们牵手来到新疆奎屯市民政局登记结婚。9月9日,简单布置了一下部队里的临时公寓住房,又买了些花生、瓜子和喜糖,在战友的祝福声中,举办了一个极其简约的婚礼。
因为工作关系,婚后我们一直过着新疆、河北两地分居的日子。生活上相互体贴和关爱,工作上互相鼓励和支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王丽娜是一个阳光向上、特别要强的人,无论干啥都积极争创一流,她代表单位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竞赛捧回冠军奖杯;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努力学习提升,参加《汉语言文学》全国统一自学考试顺利毕业,撰写的多篇文章见诸省市报刊。2006年10月还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发的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证书》,被聘为单位的经济师常年负责相关工作,因成绩突出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城建系统先进个人”。
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学雷锋,虽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几乎全都帮了别人,最终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种幸福感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上,更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充盈上。我像雷锋“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那样,浑身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以“把工作当爱好,把加班当娱乐,人生时时刻刻充满快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参军27年,从战士到军校学员,再到排、连、营、团职干部,无论哪一个岗位,都将工作做到极致并干得风生水起。因成绩突出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41次受到上级表彰。
好作风也培育出了好家风。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注重孝敬老人、子女教育和家庭质量建设,以部队管理模式带领39口人的大家庭团结互助、开拓创新、共同发展。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16日,又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新時代学雷锋积极凝聚正能量助力民族复兴
我从个人的经验和这些年社会上发生的种种人与事深刻体会到:仅仅靠金钱物质刺激带来的快乐,往往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而精神体验带来的幸福才会更长久。我也常想,如果雷锋还活着,你问他穿一双新袜子舒服还是补丁袜子舒服?实实在在说,新袜子肯定比补了一层又一层的旧袜子舒服。那雷锋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津贴费去买新袜子,而是节约下来去捐给灾区人民呢?我理解,把津贴费捐给灾区、解决人民疾苦的那种幸福感,远远大于穿一双新袜子的喜悦。
鉴于对生活的这些理解,我一直都在将爱心随时随处传播。有次加班误了饭点,本想到饭店点几个小菜犒劳一下自己,来到饭店门口,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在卖鞋垫,蹲守了1天也没卖出几双。我改变了主意,把100元钱给了老奶奶却一双鞋垫也没拿,自己掏10元钱吃了碗面,却感到比花100元点几个菜还开心;有个冬天的晚上,我整理完材料从办公室出来已是深夜,看见1位身高不足1.3米的侏儒症环卫工阿姨,冒着严寒在街上打扫卫生特别心疼。我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给她,那个阿姨感动地说“遇到好人了”,一连说了几个“谢谢”。
2011年3月6日晚,20多岁的新蔡女孩冯莹莹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瘫,让这个无助的低保户家庭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了解情况后,我多方协调,将冯莹莹接到了原解放军153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并发动亲朋好友献爱心,3次为她捐款74280元。不仅解决了她的住院治疗费,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莹莹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莹莹住院康复期间,我又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充上话费,鼓励她努力恢复,同时每年给她家10000元现金接济生活。今年元旦放假,我又回去看望莹莹,得知她已经学会了用手机上网,为村里农户卖蜂蜜、芝麻油、红薯粉条等家乡土特产,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看到这些我心里特别高兴。
从2016年开始,我和女儿马铭悦一起结对帮扶郑州市听力残疾女孩徐文婷完成学业。文婷的妈妈也是个三级肢体残疾人,爸爸腰椎间盘突出,靠送外卖维持全家生活。我和女儿马铭悦每年拿出3000元助学金,不定期给他们送去图书、衣服和生活用品,让女儿与文婷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文婷受到鼓舞,努力学习,被学校评为“学习小标兵”和县级“百名自强好学生”。她还自学书法、绘画,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作为河南省“最美家庭宣讲团”专家组成员,我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应邀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大中小学义务宣讲,向社会广泛传递正能量,累计听众达80000余人次。我还多次利用暑期组织大、中学生进行“自我挑战杯”连续40公里的长途拉练。经过不断培养转化,数名不良少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个面临瓦解的家庭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亲身体会到自己积极传播雷锋精神,以大孝大爱和善义之举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更加体会到荣誉即责任,同时有效增强了自己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学雷锋,广泛凝聚社会上的正能量,与向上向善人士一起创建更多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爱心、贡献力量,以千家万户之幸福和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