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路》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整合的内涵与目标,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路课程 整合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优化教育教学的新的课改途径,尤其是对于像电路这样一门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电路教学具有模拟仿真、生动形象的特点。然而,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部分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背离了整合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偏离“整合”目标,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优化电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信息技术不能服务电路课程的目标,而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忽视电路课程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就将失去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差异、环境差异,对属于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千篇一律地使用同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效果差。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偏离了整合的目标,只是将“整合”形式化,为了“整合”而整合。
2.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行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是靠教师来设计和创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缺的。在信息技术与电路学科整合实践中,有些老师抛弃了这种主导作用。例如:在讲电容的充放电时,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都用动画视频代替了,课件的交互性虽做得很好,可教师成了实现交互的操作者,教师只是点击鼠标。可见,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了他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面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使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电路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调动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
电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质量,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电路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盲目应用,而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考虑电路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多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处“教”与“学”的关系,凸显教师在整合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在电路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相融合,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
(1)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使用、选择和控制信息技术内容、方式、时机、限度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3]。如果从电路课程的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电路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复杂、偏重于逻辑分析,学生对许多的抽象概念都联想不到。例如在讲三相电路分析、电容、电感的过渡过程时,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而且做实验又看不到现象,这就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教师可利用电路模拟仿真直观地演示实验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传递的对象。在电路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多讨论,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形式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因此,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整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利峰.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J].浙江教育技术,2009(2).
[2]龚四林.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职校论坛,2010(9).
[3]高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初探[J].2012(9).
[4]郝晓霞.语文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2(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路课程 整合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优化教育教学的新的课改途径,尤其是对于像电路这样一门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电路教学具有模拟仿真、生动形象的特点。然而,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部分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背离了整合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偏离“整合”目标,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优化电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信息技术不能服务电路课程的目标,而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忽视电路课程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就将失去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差异、环境差异,对属于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千篇一律地使用同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效果差。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偏离了整合的目标,只是将“整合”形式化,为了“整合”而整合。
2.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行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是靠教师来设计和创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缺的。在信息技术与电路学科整合实践中,有些老师抛弃了这种主导作用。例如:在讲电容的充放电时,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都用动画视频代替了,课件的交互性虽做得很好,可教师成了实现交互的操作者,教师只是点击鼠标。可见,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了他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面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使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电路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调动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
电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质量,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电路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盲目应用,而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考虑电路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多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处“教”与“学”的关系,凸显教师在整合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在电路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相融合,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
(1)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使用、选择和控制信息技术内容、方式、时机、限度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3]。如果从电路课程的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电路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复杂、偏重于逻辑分析,学生对许多的抽象概念都联想不到。例如在讲三相电路分析、电容、电感的过渡过程时,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而且做实验又看不到现象,这就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教师可利用电路模拟仿真直观地演示实验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传递的对象。在电路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多讨论,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形式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因此,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整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利峰.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J].浙江教育技术,2009(2).
[2]龚四林.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职校论坛,2010(9).
[3]高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初探[J].2012(9).
[4]郝晓霞.语文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