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品质提升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学校文化建设恰好顺应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要。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是学校的灵魂和基础,是激励和凝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因素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构筑师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通过学校物化条件的完善、精神文化的提升、管理制度的优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校园,打造品牌学校,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如何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明确学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以中小学学校文化及学校文化建设为例,我们探讨学校文化建设一些相关问题。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具有广义的一般文化固有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狭义的特殊属性。
  1.学校文化的普遍性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一个方面,它有着广义的文化特点。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总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伦理、法律、风俗以及个人习得的能力和形成的习惯”。其他国外学者也从各自学术立场和观察角度出发,对文化做出了相应的定义,虽然表述不同,但他们都承认,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在我国,读书、写字、文学、艺术、图书、考古、民俗、礼仪、宗教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其含义也十分广泛。
  虽然对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经归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方面,它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宗教信仰、认知能力、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二是物质基础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具体物质所反映出的形而上的精神层面问题;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层面,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风俗习惯、家庭及社会生活等问题。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文化构成是多元化的问题,各种因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文化有着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反过来它会制约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文化与广义上的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交叉关系。在今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应,以引领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
  2.学校文化的特殊性
  学校文化由于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它具有自身特殊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其以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制度和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突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具体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要具有自觉性,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建设;具有集中性,集中于一定年龄、一定场所进行传承;还具有有效性,有专人引领,有经费支持,可广泛传播优秀文化,整体提升国民素质。
  学校文化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它必须要明确方向,必须要倡导世界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为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感、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学校文化管理,即从文化的视角管理学校;学校文化管理要侧重于观察师生内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激情,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背景下,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的冲突日益突出,使得学校文化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而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三个方面的建设,其根本在于通过学校环境的打造、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精神文化的陶冶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受益于广大的师生,影响和带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1.学校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纵观我国的社会现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满足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文化建设正好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通过物化的校园建设,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外显的精神文化宣传及隐形的精神文化渗透,创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制度的完善,创造出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管理环境。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把学校文化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日程,加大了教育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轰轰烈烈的进行。
  2.学校文化建设要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
  学校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广大师生在愉悦心境中学习和工作;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学风和校风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学校可持续的发展。第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创设出充满爱心的和谐教育环境,让学校成为适于师生生活学习的“静土”。第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通过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使学生以阳光健康的心态面对自然、社会,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是培养人的主阵地,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人的价值标准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培养目标,它体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内涵。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师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友善他人的优良品质,使每一个学生从道德层面得到提升,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现代化新人。   4.学校文化建设要利于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教育改革深入展开的今天,在现代化教育逐步落实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现代化学校的建设。近年来,政府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各地区开展了学校布局调整,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而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无疑推动了教改的落实,为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背离学生的需求,脱离学校的实际,偏离文化的本义,将文化建设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文化建设符号化
  目前,许多地方的学校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以空洞的文化符号代替了文化本质,以一些口号式的校训、校规、办学理念等装饰门面,到处张贴宣传画、标语,建文化墙,或立“文化石”,表面看好像是“高大上”,好像很有文化,但深入调研却发现是“假大空”。其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物,有文化建设之名而无文化建设之实”。这样的形式主义的学校文化建设,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2.学校文化建设功利化
  这种现象是没有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了应付检查、评估和参观的“应景儿”,成了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功利化的获取“政绩”,获得“示范学校”“文化校园”等称号,以此来标榜学校管理者的政绩,完全背离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意义。
  3.学校文化建设庸俗化
  由于“符号化”和“功利化”的驱使,必将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庸俗化”,使学校文化建设偏离了文化的内在价值,而且使“假大空”的不良习气蔓延,严重动摇了学校“真善美”的道德底线。这样,难免就会引发一些不良低俗的文化传播,导致老师之间“面和心不合”,人人设防,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学生比吃、比穿、比有钱,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严重干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导致学校精神文化庸俗化。
  4.学校文化建设断代化
  文化有它的历史传承,有其发展的过程。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尊重其发展历史,要体现学校优秀的文化传承,要承上启下,既要保留传统,又要具有创新,切不可突兀。但是,目前有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他们只讲究“流行和时髦”,忽略了其学校的发展历史,甚至“隔空取物”断代式的、牵强附会的“创造”学校文化。没有历史的文化是空洞的、苍白的,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无疑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到最后只能自取其辱,不了了之。
  5.学校文化建设雷同化
  学校文化应该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和教育理念积淀的产物。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求同存异,突出个性,切忌人云亦云,迷失学校本身的文化特色。但是,现阶段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呈现出惊人的“雷同度”,你修一座亭子,我建一个花园;你说“一切为了学生”,我云“为了一切学生”;你挂横幅,我贴标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果大家都“差不多”。总之,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完全失去了个性,没有体现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
  四、学校文化建设品质提升的策略
  面对目前五彩缤纷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宣传正能量,本着文化建设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其导向作用,引领学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注重文化建设“量变”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内涵式发展的“质变”过程,要着重发掘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又要有所遵循,少走弯路”。“避免学校文化建设陷入‘形式化’误区”。
  1.以实用性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
  学校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统一,他们相辅相成,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又是物质文化的延伸。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物化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的体现。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构建自己的学校文化,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方式,使文化价值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指导学校教育和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学校文化是“接地气”的,是“看得见,想得到”的,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在实用性方面下功夫,才能提升品质,避免华而不实的学校文化滥竽充数。
  2.以教育性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
  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核心价值是它的教育性。通过先进的办学理念,承载着学校发展内涵的校园环境,反映学校管理智慧的管理制度,达到激励和教育全体师生的目的,将学校文化渗透到学校、课堂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正如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样,真真切切地寓教于行,潜移默化地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价值,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3.以高雅性彰显学校文化建设的魅力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学校文化有着它特殊的魅力,高尚风雅,卓尔不群,它在人们的心里往往是文化的代名词。故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高雅有品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宣传人类“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彰显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而不是庸俗地靠张贴一些印刷品,喊几句口号来替代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在高雅教育寓意中含有诙谐,在严肃中不失活泼,这样才符合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
  4.以整体性展示学校文化建设的格局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理想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等多重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及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明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系统地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格局。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办学理念为骨架,做到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制度与文化的统一,防止学校文化建设的碎片化、断代化,呈现杂乱无章的拼凑现象。
  5.以个性化传递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一所优秀的学校,往往有它优秀的传承和独特的办学理念。现在由于政府对学校物质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大,各个同类学校之间的硬件实施基本均衡,但是,由于整体化设计的差异,往往不同的学校、相同的设备由于规划的差异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迥然不同,影响了学校物质文化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难免会落入雷同的俗套。所以,我们提倡“一校一特色”,就是为了防止生搬硬套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体现学校的个性特点,体现学校的亮点,从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优势项目、特色课程等方面展现学校的个性文化,达到“别人有我有,别人没有我有”的学校特色,明确地传递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突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是靠几个领导、专家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想象出来的,而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我们一定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发掘开拓,提升凝练具有代表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扬弃”继承保留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大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充满着时代特色。当一所学校在古朴中透出现代的气息,在传统中闪烁时代的火花,优雅舒适、书香怡人,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6“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于学习文化建设品质提升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所有制结构上,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并由此带来了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又极大的影响了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意
学期快结束时,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于近期将各类优秀生推荐名单按学校给定的名额上报至学校办公室。  往常,每次推荐优秀生,班主任都会将平时学习成绩优异者作为首推对象,偶尔会参考一下主科教师的意见。这就导致平时表现好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不能得到推荐表彰,成绩优异者在期末复习时也不能一心一意地复习功课。这种极易受到“晕轮效应”影响的做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挫伤了部分中游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对护理路径的护理满意度。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该次
目的 研究观察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40例,根据就诊顺序的奇偶分为
定语从句中介词宾语作先行词时,介词的位置依据介质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介词的类型的有三种,介词的位置也有种类型。
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幸福,感悟到幸福,进而追求到幸福。  一、在“轻松与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幸福  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课堂幸福感就是师生在课堂上所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这个过程是自觉、自愿的。只有心灵真正得到了舒展,学生才能从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幸福。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对患者均采用超声内镜检查、
本文总结了隧道防水的各种措施,陈述了每种防水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随后提出了不同排水条件和处于不同环境条件工程的防水方案。
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改善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GPU/CPU协同并行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它集GPU硬件的多处理器优势及先进的地震处理算法于
以探求智能教育为目的,以多元函数极值理论为基础,以探讨运用方向导数和全微分判定二元函数极值的教学实验为专题,对数学教学的智能型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拓宽学生思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