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就目前我国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其工程质量在验收时不达标,本文笔者从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入手,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工作重点,并对施工者业务素质、构件、建筑材料质量、工程管理水平等五方面质量评价标准作了具体阐述,以供建筑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建筑材料;建筑设备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行业,而在建筑行业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便是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成为社会效益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点。所以,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建筑工作者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提高自身的行业素质。
1 规划
建筑施工者首先必须根据国家相关建筑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完成施工前的各类手续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获得建筑施工许可执照。根据建筑项目具体的需要,做好工程准备工作,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必要时还应统筹规划排水、通讯、供热等问题。然后是对设计图的审核讨论环节,设计师应与施工者完成设计交底工作的交接,令施工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具体规划以及后备方案。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随后详细审查,找出设计图上有错误与不合乎实际情况的地方,主要有: 设计师因为不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定位与其他因素导致超出预算、设计师因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建筑项目设计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必须通过审图中心进行审批。这样,经过会审修改后的设计图就是最终的确定方案。规划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对施工部门组织方案的审查。由于施工工作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包括工程的时间规划、施工人员的构成、建筑材料的采购使用计划以及工地的安全保护工作。
2 建筑施工管理
在完成基槽放线工作后,施工单位立即验线、验槽,并对轴线位置、标高、基础埋深等数据完成初步采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报给上级单位进行审核与评测。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则可以按流程获得建筑签证。施工方需要检查工地内的木材、钢材、石料、水泥、放水、瓷砖、保温、油漆、玻璃等。所有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配件需检查其质量保证书及检测报告,对于不符合工程标准者,一律禁止投入工地,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若施工方对材料的来源、安全性有疑虑,应该及时上报进行复检。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必须加以重视。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隐蔽工程往往容易被忽视,很难在第一时间考查其材料与施工的规范性。这里面主要有给排水系统、供电供热系统、墙壁地板等。对这些细节应进行严格控制,有助于提高建筑成品的整体质量,所以必须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整改补救措施,以防止因质量导致的安全及其他问题。施工方应定期与设计方开展技术交流协商会议,因为涉及建筑工程的单位很多,在各自的施工期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沟通,因此就需要经常分享工程进度、整改方案等。会议各方应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本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彼此讨论解决思路,以保证步调一致。
3 建筑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评价建筑成品的最重要因素,施工企业必须在各个方面兼顾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笔者认为,建筑项目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五点,它们分别是施工者业务素质、建筑材料质量、建筑设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环境因素应对水平。可以说,想要使最终建筑成品得到较高评价,施工者首先要保证这五点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3.1 施工者业务素质
施工者直接活跃在建筑工程的第一线,对于建筑项目来说,施工者无疑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所以,施工者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完成度与完成水平。一个成熟的施工人员,除了应该有熟练的建筑工程业务素质,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識。建筑行业应该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施工者的个人追求与工程质量的不断完善联系在一起,激起施工者的劳动热情,从而在根本上树立质量为先的职业道德准则,这样才有利于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大致可分为管理技术层和劳务层。管理技术层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素质良好,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主要放在如何促进员工岗位能力的提升以及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等方面。劳务层的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管理难度较大,想要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要在施工单位内部形成完善的规则制度,严格要求人员执行,以此来规范他们。同时加强人员岗位职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
3.2 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水平。如果建筑材料本身在质量上就达不到需求,那么寄望于建筑成品拥有很高的质量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在前文谈到的一系列新型材料,必须在施工前期和施工中按程序来审查和使用,在采购、仓储、运输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实际的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3.3 建筑设备水平
建筑设备,是指除去施工者本身而参与施工过程的机械工具,包括挖掘工具、运输车、起重装置、高空作业装置等等。建筑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施工者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建筑设备,并完善机械设备检测、操作、交接、维护等一系列机制,以保证建筑工地机械化工作良好运转,避免因操作失误或安全事故产生的不利影响。
3.4 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其本质仍在于施工者。必须制定严密周全的工程运行计划,严格施工环节管理,保障建筑工程稳步有序地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主要有: 1) 降低建筑成本,节省建筑资源; 2)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指数,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性和规范性。
3.5 环境因素应对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多在露天,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对突发的环境因素的应对机制和方案,直接反映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受保障程度。更因为极端天气和突发自然事故对施工现场的破坏极大,且具有相互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对这些情况做好应急措施,避免因环境不利因素导致的恶性循环。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要制定相应的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方案,对施工环境采取有效的控制。
4 结语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保体系,严格把好上述五道关。退一步说,早在设计者拿出设计草图后,就应该开始考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各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期内随时展开讨论交流,确保工程的最终完成。建筑工程关系着民生与经济,参与人员决不能有一丝侥幸与马虎心理,应该严于律己,互相监督,以期达成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建筑材料;建筑设备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行业,而在建筑行业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便是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成为社会效益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点。所以,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建筑工作者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提高自身的行业素质。
1 规划
建筑施工者首先必须根据国家相关建筑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完成施工前的各类手续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获得建筑施工许可执照。根据建筑项目具体的需要,做好工程准备工作,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必要时还应统筹规划排水、通讯、供热等问题。然后是对设计图的审核讨论环节,设计师应与施工者完成设计交底工作的交接,令施工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具体规划以及后备方案。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随后详细审查,找出设计图上有错误与不合乎实际情况的地方,主要有: 设计师因为不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定位与其他因素导致超出预算、设计师因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建筑项目设计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必须通过审图中心进行审批。这样,经过会审修改后的设计图就是最终的确定方案。规划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对施工部门组织方案的审查。由于施工工作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包括工程的时间规划、施工人员的构成、建筑材料的采购使用计划以及工地的安全保护工作。
2 建筑施工管理
在完成基槽放线工作后,施工单位立即验线、验槽,并对轴线位置、标高、基础埋深等数据完成初步采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报给上级单位进行审核与评测。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则可以按流程获得建筑签证。施工方需要检查工地内的木材、钢材、石料、水泥、放水、瓷砖、保温、油漆、玻璃等。所有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配件需检查其质量保证书及检测报告,对于不符合工程标准者,一律禁止投入工地,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若施工方对材料的来源、安全性有疑虑,应该及时上报进行复检。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必须加以重视。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隐蔽工程往往容易被忽视,很难在第一时间考查其材料与施工的规范性。这里面主要有给排水系统、供电供热系统、墙壁地板等。对这些细节应进行严格控制,有助于提高建筑成品的整体质量,所以必须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整改补救措施,以防止因质量导致的安全及其他问题。施工方应定期与设计方开展技术交流协商会议,因为涉及建筑工程的单位很多,在各自的施工期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沟通,因此就需要经常分享工程进度、整改方案等。会议各方应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本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彼此讨论解决思路,以保证步调一致。
3 建筑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评价建筑成品的最重要因素,施工企业必须在各个方面兼顾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笔者认为,建筑项目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五点,它们分别是施工者业务素质、建筑材料质量、建筑设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环境因素应对水平。可以说,想要使最终建筑成品得到较高评价,施工者首先要保证这五点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3.1 施工者业务素质
施工者直接活跃在建筑工程的第一线,对于建筑项目来说,施工者无疑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所以,施工者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完成度与完成水平。一个成熟的施工人员,除了应该有熟练的建筑工程业务素质,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識。建筑行业应该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施工者的个人追求与工程质量的不断完善联系在一起,激起施工者的劳动热情,从而在根本上树立质量为先的职业道德准则,这样才有利于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大致可分为管理技术层和劳务层。管理技术层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素质良好,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主要放在如何促进员工岗位能力的提升以及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等方面。劳务层的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管理难度较大,想要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要在施工单位内部形成完善的规则制度,严格要求人员执行,以此来规范他们。同时加强人员岗位职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
3.2 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水平。如果建筑材料本身在质量上就达不到需求,那么寄望于建筑成品拥有很高的质量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在前文谈到的一系列新型材料,必须在施工前期和施工中按程序来审查和使用,在采购、仓储、运输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实际的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3.3 建筑设备水平
建筑设备,是指除去施工者本身而参与施工过程的机械工具,包括挖掘工具、运输车、起重装置、高空作业装置等等。建筑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施工者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建筑设备,并完善机械设备检测、操作、交接、维护等一系列机制,以保证建筑工地机械化工作良好运转,避免因操作失误或安全事故产生的不利影响。
3.4 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其本质仍在于施工者。必须制定严密周全的工程运行计划,严格施工环节管理,保障建筑工程稳步有序地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主要有: 1) 降低建筑成本,节省建筑资源; 2)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指数,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性和规范性。
3.5 环境因素应对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多在露天,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对突发的环境因素的应对机制和方案,直接反映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受保障程度。更因为极端天气和突发自然事故对施工现场的破坏极大,且具有相互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对这些情况做好应急措施,避免因环境不利因素导致的恶性循环。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要制定相应的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方案,对施工环境采取有效的控制。
4 结语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保体系,严格把好上述五道关。退一步说,早在设计者拿出设计草图后,就应该开始考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各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期内随时展开讨论交流,确保工程的最终完成。建筑工程关系着民生与经济,参与人员决不能有一丝侥幸与马虎心理,应该严于律己,互相监督,以期达成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