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常见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角斑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黄瓜叶片白网边等正确诊断并进行科学防治是栽培的关键。
1、霜霉病。子叶由褪绿黄斑变为黄褐色。真叶叶缘或叶背出现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色霉层。其发病条件是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
防治方法:可用70%疫病克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克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喷雾防治,连喷3-4次。
2、疫病。幼苗嫩尖呈水渍状,逐渐干枯秃尖;成株发病时,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其发病条件是:土传病害。发病适温28-30℃,雨水多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快,为害重。
防治方法:在雨季到来之前先喷药预防,雨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立即喷洒或浇灌70%疫病克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克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喷灌1次,连续3-4次
3、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秆、果实。開始时叶正面病斑呈淡褐色多角形,潮湿时呈水浸状或在背面溢出细粒状乳白色菌脓,干后呈白色粉末状,老病斑呈薄纸状,易穿孔。该病在多湿低温下发生严重。温室内秋冬或早春定植后的黄瓜,如遇连阴天,容易大发生。另外,秧苗徒长、浇水多、密度大,磷钾肥不足,都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1)选无病种瓜留种。种子用40%福尔马林处理。(2)采用无病土育苗。(3)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4)加强放风,降低湿度。(5)药剂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一般冬季遇连阴2—3天,气温低于12℃时,用医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喷雾,隔5—6天再喷一次。(6)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密度适中,阴冷天不浇水,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4、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后茎叶上发病,病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植株的一侧或部分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到全株叶片。病茎基部纵裂,茎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潮湿时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霉状物,并有琥珀状胶状物溢出。
防治措施:一是实行5年以上轮作;二是对床土消毒,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平方米;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四是嫁接换根(用黑籽南瓜做砧木),预防发病。五是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恶霉灵液灌根,250克/株,1次/8-10天,共3次。
5、黄瓜叶片白网边。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植株中、上部叶片出现白色网边,多从叶尖开始表现症状,并且沿叶缘向两边发展,严重时还向叶片内部发展,后期叶缘干枯。这是由于钾元素过剩而引起的镁元素缺乏症,因为在土壤中当钾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影响黄瓜对镁的吸收,据有关试验证明,当土壤中钾和镁的比例达到8:1时就会引起镁缺乏,导致白网边叶片的出现。
防治方法:首先要平衡施肥——底肥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等肥要合理施用,尤其是磷肥不能过少。再就是注意镁肥的施用——砂土及砂壤土一般会缺镁,所以应加强镁肥的施用,可选择钙镁磷肥、磷酸镁铵肥等;还要及时叶面喷施2%的硫酸镁水溶液。
6、黄瓜黄化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连阴天之后,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中上部叶片,而且是从黄瓜摘瓜期开始,叶背在清早呈水浸状,随着气温升高至中午即可消失。一般是在连阴天5天左右会出现这种黄化叶,最后严重的全叶黄化,叶脉仍可保持绿色,拔出植株观察可发现毛细根系明显减少。生长势弱的品种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土壤偏碱性棚室发生较多。还有黄瓜生长前期肥水过勤、过大,根系量少,叶片较薄的,若后期遇到低温或连阴天就会容易导致叶片黄化。
防治方法:在黄瓜生长前期适当控水控肥,特别要控制氮肥的使用,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性;另外,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棚温和大棚光照强度。
7、根结线虫病。黄瓜被害后,生长缓慢,植株比较矮小,营养不良,叶脉不舒展,变弯曲状,结瓜小而且少。高温时植株萎蔫,早晚或浇水后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不能恢复正常直到植株枯死。拔出根部,可以看到侧根和须根上有许多大大小小不同肿瘤,也叫根结。一般初为白色,后渐长大变为淡褐色,排列成串,严重时密密麻麻。剖开根结,病部组织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内部。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病土育苗:选用大田无病土育苗。二是在病地用过的农具如铁锹、瓜铲等和人穿的鞋子擦洗干净,防止扩大传染。三是药剂防治:播种或移栽前,用辛硫磷、米乐尔、丁硫克百威、二嗪磷等杀线虫药品全田撒施。定植后用阿维菌素或毒死蜱灌根。每株灌0.5升,连灌2-3次,可控制危害。
8、红蜘蛛:每亩用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0~40克,对水配成1000~2000倍液,或每亩用10%联苯菊酯乳油5~10毫升,对水配成4000~8000倍液,危害初期喷杀。
9、美洲斑潜蝇:产卵期或孵化初期,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对水配成500~800倍液,或每亩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25毫升,对水配成1500~2500倍液,或每亩用25%喹硫磷乳油50~70毫升,对水配成600~800倍液喷雾。
1、霜霉病。子叶由褪绿黄斑变为黄褐色。真叶叶缘或叶背出现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色霉层。其发病条件是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
防治方法:可用70%疫病克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克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喷雾防治,连喷3-4次。
2、疫病。幼苗嫩尖呈水渍状,逐渐干枯秃尖;成株发病时,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其发病条件是:土传病害。发病适温28-30℃,雨水多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快,为害重。
防治方法:在雨季到来之前先喷药预防,雨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立即喷洒或浇灌70%疫病克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克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喷灌1次,连续3-4次
3、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秆、果实。開始时叶正面病斑呈淡褐色多角形,潮湿时呈水浸状或在背面溢出细粒状乳白色菌脓,干后呈白色粉末状,老病斑呈薄纸状,易穿孔。该病在多湿低温下发生严重。温室内秋冬或早春定植后的黄瓜,如遇连阴天,容易大发生。另外,秧苗徒长、浇水多、密度大,磷钾肥不足,都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1)选无病种瓜留种。种子用40%福尔马林处理。(2)采用无病土育苗。(3)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4)加强放风,降低湿度。(5)药剂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一般冬季遇连阴2—3天,气温低于12℃时,用医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喷雾,隔5—6天再喷一次。(6)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密度适中,阴冷天不浇水,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4、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后茎叶上发病,病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植株的一侧或部分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到全株叶片。病茎基部纵裂,茎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潮湿时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霉状物,并有琥珀状胶状物溢出。
防治措施:一是实行5年以上轮作;二是对床土消毒,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平方米;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四是嫁接换根(用黑籽南瓜做砧木),预防发病。五是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恶霉灵液灌根,250克/株,1次/8-10天,共3次。
5、黄瓜叶片白网边。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植株中、上部叶片出现白色网边,多从叶尖开始表现症状,并且沿叶缘向两边发展,严重时还向叶片内部发展,后期叶缘干枯。这是由于钾元素过剩而引起的镁元素缺乏症,因为在土壤中当钾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影响黄瓜对镁的吸收,据有关试验证明,当土壤中钾和镁的比例达到8:1时就会引起镁缺乏,导致白网边叶片的出现。
防治方法:首先要平衡施肥——底肥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等肥要合理施用,尤其是磷肥不能过少。再就是注意镁肥的施用——砂土及砂壤土一般会缺镁,所以应加强镁肥的施用,可选择钙镁磷肥、磷酸镁铵肥等;还要及时叶面喷施2%的硫酸镁水溶液。
6、黄瓜黄化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连阴天之后,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中上部叶片,而且是从黄瓜摘瓜期开始,叶背在清早呈水浸状,随着气温升高至中午即可消失。一般是在连阴天5天左右会出现这种黄化叶,最后严重的全叶黄化,叶脉仍可保持绿色,拔出植株观察可发现毛细根系明显减少。生长势弱的品种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土壤偏碱性棚室发生较多。还有黄瓜生长前期肥水过勤、过大,根系量少,叶片较薄的,若后期遇到低温或连阴天就会容易导致叶片黄化。
防治方法:在黄瓜生长前期适当控水控肥,特别要控制氮肥的使用,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性;另外,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棚温和大棚光照强度。
7、根结线虫病。黄瓜被害后,生长缓慢,植株比较矮小,营养不良,叶脉不舒展,变弯曲状,结瓜小而且少。高温时植株萎蔫,早晚或浇水后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不能恢复正常直到植株枯死。拔出根部,可以看到侧根和须根上有许多大大小小不同肿瘤,也叫根结。一般初为白色,后渐长大变为淡褐色,排列成串,严重时密密麻麻。剖开根结,病部组织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内部。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病土育苗:选用大田无病土育苗。二是在病地用过的农具如铁锹、瓜铲等和人穿的鞋子擦洗干净,防止扩大传染。三是药剂防治:播种或移栽前,用辛硫磷、米乐尔、丁硫克百威、二嗪磷等杀线虫药品全田撒施。定植后用阿维菌素或毒死蜱灌根。每株灌0.5升,连灌2-3次,可控制危害。
8、红蜘蛛:每亩用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0~40克,对水配成1000~2000倍液,或每亩用10%联苯菊酯乳油5~10毫升,对水配成4000~8000倍液,危害初期喷杀。
9、美洲斑潜蝇:产卵期或孵化初期,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对水配成500~800倍液,或每亩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25毫升,对水配成1500~2500倍液,或每亩用25%喹硫磷乳油50~70毫升,对水配成600~8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