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是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好方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 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從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要注意语气。第四,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3)采取多样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4)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教学《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我曾经在两个班做过这 样的试验:在第一个班,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交流;在第二个班,则放手让学生品读,熟读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两相比较,后一个班的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的优点,而且还能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略显幼稚,却也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两者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二、 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
  三、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体味语境。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抄写、仿写、改写、积累,转化语感
  我们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
  五、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其他文献
课标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该将课堂与课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  对初中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方面开阔拓宽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数学。如在开学初期对整册教材进行系统的
期刊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为创新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探究创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
期刊
雨果曾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我更是深有体会,深深明白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和生命。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特别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度思考,供大家探讨。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
期刊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顾名思义,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目的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具体的说,就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资源与如今的中学教学课堂相结合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本身所具备的强大功能和丰富的资源,能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旨在让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 多媒体 教学策略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资源运用可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我们英语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逐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断优化,这是课改以来的收获,但是据我的观察和调查,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乡镇学校对新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出现了与课改要求不相符的一些情况。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以便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期刊
“宁要点石成金的手指,也不好点成的黄金。”这强调的是方法学习的重要。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不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学会、掌握和运用知识,更要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会学”呢?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教会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兴趣。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习惯,认为学习就是听讲和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没有预
期刊
目前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动辄离家出走,抑或自我封闭,形成叛逆性格或依赖性格,表现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厌学、辍学、焦虑、孤独,虚荣心强,处理事情缺乏耐心,心浮气躁,人际关系紧张,一意孤行,以自己为中心等。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青少年正处于懵懂时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远见,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父母
期刊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
期刊
动能定理是高中的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考生对定理、定律、概念的灵活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如何灵活的应用动能定理呢?本文就试举几例,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做功  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的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巧用动能定理就可以灵活求出这个变力所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