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防治策略4321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著名演员侯耀文、古月、马季、高秀敏等知名人士,在人到中年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事例屡屡见于报端,突发的英年早逝在引起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猝死”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心脏性猝死每年约5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1500到2000人发生猝死。其中,80%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后幸存者不到2%。心脏性猝死的突发性会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
   四类人群:更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既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如此措不及防,那么,如何及时识别,防患于未然呢?直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明确甄别所有的猝死高危人群。但经过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寻,已经明确以下人群具有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概率。
   1、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并能侥幸存活者
其他文献
12月份8篇案例     1、问:我弟弟的女儿今年18岁,两年前在医院检查出1型糖尿病。目前糖尿病病情有所好转,但却出现了闭经,必须使用激素治疗。请问,糖尿病和闭经有关系吗?今后,她结婚后可以怀孕吗?   答:一般地说,闭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闭经,另一类是病理性闭经。病理性闭经按发病年龄来分,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大类。闭经患者大多数无排卵,因而不能受孕。目前认为,引起闭经的原因较
读者咨询:我是一名糖尿病足的患者。最近看报纸上介绍一种叫“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多潜能细胞有效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功能,使之正常分泌胰岛素。然后,血糖就会渐渐下降,病情自然好转。请问专家,这种疗法是否值得信赖?    解答:相关资料显示,所谓“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使用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胰岛β细胞的直接修复,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治愈
在门诊,常有帕金森病患者向我抱怨,说他们吃东西,尤其是吃较硬的食物时,常常会感到吞咽困难,且容易发生呛咳。事实上,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咽障碍”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其导致的后果——小到饮水呛咳、继发肺部感染,大到窒息,甚至死亡,却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1/3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吞咽障碍  调查发现,至少有1/3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吞咽障碍(也称吞咽困难),吞咽障碍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
声音  母乳喂养:婴儿享有健康的权力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倡议,社会和公众要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要身体力行支持母乳喂养。首先要认识到,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伊始就享有的一种权利,不可轻易剥夺它。重要的是,母乳喂养有6大好处:①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6个月内婴儿最理想的食物;②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利于预防成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徐先锋,一名在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扎根了10多年的全科医生,2011年走上了家庭医生之路。在4年多的时间里,徐先锋带领着他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走村串户,从乡间到地头,从村民课堂到老年活动室,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2000多名村民的主动签约,从村民们一开始对家庭医生的不理解到现在的信任、支持甚至欢迎。一路走来,徐先锋走进了辖区村民的心里,走出了越来越宽广的家庭医
问:什么时候才算进入更年期?  答: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竭的表现,卵巢中所含的卵子数量是固定的,当卵子消耗殆尽,卵巢就会出现功能衰退,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导致更年期的到来。女性多在40~50岁之间进入更年期。医学上一般认为,女性连续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超过7天,便是进入更年期的表现,从月经开始紊乱到绝经后一年都在更年期范围内。部分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40岁前就出现月经紊乱,需到医院进行激素水平检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发性上升。罹患糖尿病以后,该去哪个医院就诊?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啥都不能吃了?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和管理好血糖?哪些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特别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别的办法吗?糖尿病会不会引起失明、肾损害或“烂脚”?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是不是得分别去眼科(糖尿病眼病)、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或外科(血管不通)就诊呢?如今,全国不少医院都建立了糖尿病诊治中心,
“抗癌明星”秀兰·邓波儿  2014年2月,秀兰·邓波儿去世了。她是20世纪30年代偶像级的童星,以标志性的小卷发和带有酒窝的微笑融化了许多观众的心。她曾在1967年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失利,但是,另一扇门为她打开,她先后被任命为美国驻加纳大使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除了银幕明星和外交官的身份外,秀兰·邓波儿还是一名“抗癌明星”。20世纪70年代,她患上了乳腺癌,并积极面对和治疗,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在
氟喹诺酮类(又称“沙星”类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广谱抗生素,最常用的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沙星以及莫西沙星。该类药物可口服,也可静脉注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是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喜欢选用的抗生素类药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中可能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等毒副作用。  最严厉警告:肌腱炎和肌腱断裂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比较少见的不良
专家简介  王晓川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低下、过敏性疾病等小儿免疫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疑惑1:我们夫妻家族中从来没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孩子应该也不可能发生吧?  大部分已知的原发性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