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学是处理信息的科学,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多可以用数字形式来描述,这些数字在统计学中被称为数据,统计过程包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环节.不论是研究已经发生的事件,还是推断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统计工作都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印海量的、多样的、高增长率的数据)的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包含以下内容:
  (1)以抽样调查为重点,介绍收集、整理数据;
  (2)以直方图为重点,介绍描述数据;
  (3)结合实例展示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下面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例,介绍这一章的重点知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相关内容.
  问题:某工厂大批量生产了某种型号的显示器.作为衡量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批显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厂家应该提供的,那么这批显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如何得到的呢?
  一、抽样调查,收集数据
  这批显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应是所有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之和除以显示器总数所得的商.但是,把每一台显示器都用到坏掉为止再得出结论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实际上,厂家的做法通常是:采取某种方式从这批显示器中随机抽取若干台进行试验,分别测出它们的使用寿命,然后用它们的平均使用寿命估计这批显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
  统计学中通常把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作总体,总体中的每个成员叫作个体.在上述问题中,每一台显示器(具体来说是每一台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是个体,对每个个体都收集数据的调查方法,叫作全面调查,厂家所用的调查方法显然不可能是全面调查,而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这种方法叫作抽样调查,所抽取的那些个体合起来叫作总体的一个样本.
  如果总体范围太大或试验具有破坏性,则全面调查不可行,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为使样本的数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总体状况,选取样本时应注意随机性,即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被抽取到样本中,这可以减少片面性,提高调查的可信度,降低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此外,还应使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大小合适.样本容量太小反映不出实际情况,样本容量太大就会造成浪费.
  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显示器共有l 500台,则可从中抽取30台(总数的2%)作为样本,其中30就是样本容量,假设测得这30台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单位:万小时)分别如下:2.51、2.60、2.00、2.25.3.02、2.94、2.97、3.38、3.36、2.44、2.35、2.45、2.91、3.10、3.12、2.36、3.37、3.42、3.58、2.42、2.74、2.65、2.19、2.65、2.86、2.90、2.73、2.65、2.94、3.14.
  这些是抽样调查得出的原始数据,由此可计算出样本的平均值为2.80(单位:万小时).
  二整理与描述数据
  收集到原始数据后,通常要对其加以整理,进一步发现其中含有的更多信息.以前面所给数据为例,其中最小值为2.00,最大值为3.58,可将数据分为8组,落在各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叫作各组的频数,于是有如表1所示的频数分布表(每组均只含最小值而不含最大值).
  由频数分布表已能看出分布在各组中的数据分别有多少个.为了更直观地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可以使用一种常用的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图1就是描述前面所给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表示数据的取值,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小长方形.各个小长方形的下底的两个端点分别对应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底的长度是组距,图1中各个小组的组距都相等,其值为0.20.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例如图1中左边第一个小长方形对应第一组数据,其取值范围为2.00-2.20(不含2.20),组距为0.20,频数为2,高为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底×高=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因此,各组数据的频数是由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的,如果各组数据的组距相同,则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等于各组数据的频数之比,此时,可以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这样画图和看图都很方便,
  将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上底的中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所得的折线也能表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如图2,其中的折线像一个“扣着的钟”,这显示出数据的分布大致关于2.80这个值对称,越靠近这个值,数据就越多,越偏离这个值,数据就越少,这反映了随机现象中一种常见的叫作正态分布的规律.
  前面我们将原始数据逐一相加再除以30,得到这批显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0万小时.利用频数分布规律,还有一种计算平均使用寿命的方法:用各组数据的中间值(即各个小长方形下底的中点对应的数据)乘频数,然后相加,再除以30,即(2.lOx2 2.30x3 2.50x4 2.70x6 2.90x6 3.10 x4 3.30x3 3.50 x2)÷30=2.80.
  三,用样本估计总体是一种统计思想
  一方面,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个总体中的各个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的情况,由样本数据得到的结论未必十分准确,例如在上述问题中,由于显示器是随机抽取的,不同的抽取结果,所得的原始数据就可能不同,进而得出的样本平均值也可能不同,样本的平均值可能与总体的平均值有差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影响,
  另一方面,尽管总体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作为同类事物的个体又有共性,以部分个体为代表,“解剖麻雀”“由此及彼”的思考就是有价值的.用样本估计总体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思想,虽然估计的结果不可能一丝不差,但是它可以为我们认识总体提供重要的参考.例如在上述问题中,样本的平均值2.80(单位:万小时)可能与总体的平均值不完全一致,但是通常情况下总体的平均值偏离2.80(单位:万小时)的范围不大,所以可以将2.80万小时作为这批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的参考值.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认识收集、处理数据时的随机影响,又不能因噎废食地忽视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如何抽取样本、分析样本更为合理?确切地说,采用哪种方法能使估计结果尽可能地接近实际情况?这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同学们会加深对统计学基本思想的认识.
其他文献
自2009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每年12分的实验大题一直是高中生物学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热点。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3l题的阅卷,在评阅过程中展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教师对平时实验教学进行反思。  1 试题  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
说实在的,笑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国一点儿都没有感觉陌生,一切都似乎与在一元一次方程国时没什么不同,可又有些不对劲儿.笑笑忽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位一转身,笑笑再仔细打量,可不是嘛,长相还真有差异.笑笑情不自禁地一拍脑袋,倒把“≠”吓了一跳。  “≠”告诉笑笑,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像a 2≠a-2这样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告诉笑笑,不等式都是由不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蕴涵的思想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是中考试题常常涉及的,请看吴老师给同学们搜集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考点,  考点1:确定已知点所在的角限  例1 (2019年株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位于( )象限.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分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四个区域,从右上方区域开始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的重要学习内容,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要能够灵活运用.形式多变的全等三角形开放型问题在中考中屡屡出现,下面举例加以解析.  例1如图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D=AE.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只要写一个即可).  分析:在添加条件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问题中已有哪些条件.  本题中已有AD=AE及∠A=∠A
深度学习之深在于本质与变式,本质与变式回答的是如何处理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去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记忆更多的事实性知识。面对各种情景下知识点应用,需要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在变式中懂得去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对学习内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下面以“表现型=基因型 环境”概念学习为例,抓概念的
按要求填数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轮课程改革从启动至今已经近15年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已经为广大生物教师所熟知。然而,审视高中生物课堂,从PPT到板书,从教材到教辅,从讲解到习题,从测验到考试,似乎除了为数极少的实验以及用电脑投影能增加直观印象、加大信息量外,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的习题练习的教学模式仍然牢固地占领着课堂阵地。   今天,当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命科学新理论、新知
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技巧有正、负数分别相加.整数、分数、小数分类相加,分离整数后分别相加.同分母或便于通分的分数相加.和为整数的数相加,和为零的数相加等.  有理数加减运算是七年级数学的重点,在进行有理数加减运算时,若能根据算式的结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灵活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可使问题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模型构建正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的过程,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型法作为高中生必需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