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没有标准答案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拆开《一蔸雨水一蔸禾》那绘着几个淋雨的可爱娃娃的外封,露出的是清冷素朴的内封,这是蔡皋最初希望采用的封面图。虽然后来由于太过于个人化而放弃,但她还是很喜欢那幅图所传递出来的意境,“这就是我的笔记本里的样子”。
  蔡皋还记得,当时是秋天,自家楼顶的各种植物落了一地的叶子,她上楼去清扫,发现风已经把叶子扫成一堆一堆的了,就好像内封上的文字一样,一小堆一小堆地挨着墙,“我觉得这是自然恩赐给我的,很多时候,自然已经设计好了,我们只要参与就可以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蔡皋迫不及待地把地上的落叶化作文字,记录在笔记本上,“其实这些文字没有太多的故事,只是因为和大自然打交道的时候很快乐,所以赶紧留下文字,留住这种快乐”。
  蔡皋记笔记的习惯由来已久,这种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手账本一样的记录,蔡皋的家里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摞,上面有画有字,记录着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画画,看到喜欢的东西就画下来,喜欢到连上课都会偷偷画”,画画的兴趣保留到了现在,还不时来帮文字的“忙”,“我看到自然的事物,心里一激动就有话要说,就在笔记本上变成了文字,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再用画画来‘帮忙’,二者相互为用。有时候我画着画着突然有话要说,就不画了而是开始写;有时候写着写着,也会突然画起来。”图画和文字都是蔡皋很喜欢的表达方式,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自己喜欢的自然。
  楼顶的乐土
  熟悉蔡皋的人都知道,她住家的楼顶是一片城市钢筋丛林中的绿洲,她和邻居们在那片天地里种花种树养鱼养鸡养兔子,各种生命在此生生不息,热闹非凡。每天清晨一睁眼就能看到绿色,是她最感开心的事。
  因为当年上山下乡的经历,蔡皋在乡下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后来回到城里工作,对农村生活依然很怀念,现在只要有机会,她还是会到乡下去郊游,“哪怕就在田里走走都是好的,那种脚踩在泥巴地里的感觉让我感觉非常好”。但是乡不可能每天都下,所以楼顶成了她在城市生活中也能亲近自然的一处乐园,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楼顶也有不同的颜色。蔡皋说,植物不能单独种一盆一盆的,而是应该一丛一丛的种,这样才能形成生态,“植物也要有伴儿才能长得好呀”。
  于是,楼顶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也就吸引了其他一些小生物。蔡皋在楼顶常常能有新发现,“有一种细得像灰的蚂蚁,很难打发,大家都挺苦恼的。不过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麻苍蝇,瘦瘦的,颜色是灰黄再加一点点红,长得怪好看的,这样的颜色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说到“好看”的自然物种,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欣喜,“我希望能够多发现一些好品种”。可以说,楼顶不但是动植物的乐土,也是蔡皋的乐土,每天只需要上几段楼梯,就能投身这一片自然的环境中,吸收自然为她提供的灵感。
  成长没有标准答案
  蔡皋特别喜欢陶渊明,尤其喜欢他的《五柳先生传》,其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让她感触颇深,“我觉得他的意思是,‘不追求标准答案’,所以我在画《桃花源的故事》的时候,也不给标准答案”。在蔡皋的理解中,陶渊明的境界很宽阔,“魏晋第一人”的风骨是很难被模仿的,“他的成就浑然天成,是在特殊的稟赋、特殊的感知事物的能力、特殊的生活境遇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他太自然了,没有标准可以让人去循”。蔡皋认为,艺术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需要创造,不能被标准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捆绑住自己的手脚”,所以陶渊明的那种自由的境界,也是艺术家蔡皋所追求的境界。
  对于孩子,不求标准答案的境界,意味着更为广阔的成长环境。“生活是有目的的,但也不能过于目的化。孩子的成长过程难道不是应该随性一点、愉快一点吗?”蔡皋说,培养孩子就像种一株植物,今天长一片叶子,明天长一片叶子,家长们往往都想人为将每片叶子设计到完美的100分。但是植物最后长出的叶子是不是真的能得100分,谁也不知道。但她认为,只要每一片叶子都很精神,很好地扮演了这株植物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从生命本体自然涌动出的生命力量,虽不完美但才是最美的,难道不是吗?”
  陶渊明的自由境界,植物的自然生长,给了蔡皋更为超脱的教育观。相比于功利性的教育方法,她更崇尚自然的教育,“就像大自然一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成长是美妙的,不是被命令、被设计,而是自己主动去参与成长的过程,主动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他就会主动吸收更多的能量,这样的成长会不会更有意思一点?”
  用绘本传递自然教育
  2016年5月,蔡皋在长沙月湖公园举办了“啊,布籽的季节—蔡皋个人艺术展”,同年7月在长沙博物馆举办“月亮粑粑—蔡皋的艺文世界”。借着展览,蔡皋的众多原作得以与读者们见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看到了原作。
  在日本或欧洲这些漫画、绘本创作活跃的国家或地区,原作展是很司空见惯的。出版人会积极筹划,创造机会让读者看到原作,“他们就是有这种自信,敢于将原作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亲自去验证印刷品的效果,这样会让读者更信赖他们的出版品”。但是,再出色的印刷品,都不可能与原作达成100%的一致,微妙的色彩差别、颜料附着在纸上的质感,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或许都是印刷品传递不了的,“所以让孩子们看到原作,才能切实感受到我的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生命力”。
  蔡皋的绘本作品涉及多种题材,既有取材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花木兰》《孟姜女》,也有由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桃花源的故事》《宝儿》,还有外国童话故事《海的女儿》《李尔王》等。有些作品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思考,小读者能够理解吗?
  “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蔡皋认为,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一脚深一脚浅”地去理解绘本的内涵。所以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尊重,以及对小读者们的信心,蔡皋的创作都会力求忠实于原著,“比如《花木兰》,我索性就以乐府诗歌的形式呈现,保持原味儿多好啊,太棒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创作。”   《宝儿》也是蔡皋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与儿童读物往往喜欢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不同,《宝儿》采用了大量的黑色,故事也取材于《聊斋志异》,原文是诡异阴森的鬼怪故事。因此也曾有人问过蔡皋,这类型的故事适合让孩子看吗?实际上,为了让这个故事更适合儿童读者,创作者已经努力将其重新诠释或加工,将狐狸和成人之间的情事解释成一种伤害,规避掉不适合小孩子的部分,“即使无法全部看懂,但孩子们可以理解接近他们认知的那一部分,通过部分文字和画面,感受到主人公的那种机智和勇敢,以及爱与生命的力量”。通过插图,蔡皋向小读者传递出的能量也受到了业界的认可,《宝儿》在 1993年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插图展(BIB)上获得了“金苹果”奖。这是中国的绘本画家首次获此殊荣。
  可见,不要习惯地以大人的眼光去局限孩子的阅读能力,“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孩子看过于简单直白的读物,就无法培养他们的欣赏格调”。“作为绘本创作者,如果总是迁就孩子的审美,总是做出低级的快餐给他们吃,红就是红,绿就是绿,孩子怎么能够认识颜色?”蔡皋说,现实生活的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单一色彩的,自然中的各种颜色,其实都包含着大量的灰色,红色和绿色也各有不同的层次,但搭配起来永远是那么美,“因为自然能够很好地把握各种颜色之间的平衡,多看看自然的色彩,才能培养起对色彩的感知”。
  所以,蔡皋觉得,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哪怕平时再忙,双休日也要抽空带孩子出去自然界中走一走。家里的阳台,也应该种种植物。多让孩子去观察自然,体会自然界中的生命的胎动”。
  作为绘本画家的蔡皋,通过图画为孩子传递自然教育;作为 “长沙好外婆”的蔡皋,在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不断学习着。最近她在整理“小先生”系列,“也是类似《一蔸雨水一蔸禾》那样的图文笔记,记录了我和孩子们交往的日常,就像是奶奶的观察笔记”,“这样的作品,可能孩子们不是很明白,但图文笔记的形式,至少能让孩子们也萌生拿个本子写写画画的想法”。她希望孩子也能熱爱书写,用笔而不是电子产品来记录生活,“这样才能亲近纸张,亲近最原始的劳动”。
  《一蔸雨水一蔸禾》
  作者:蔡皋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池子里的蛤蟆们
  一
  池子里收养着的上百只蝌蚪都是癞蛤蟆的孩子。初见到它们时,它们密密麻麻地布在西头小池里,蝌蚪形体比青蛙的儿子大,让人看了不由一惊。不如打捞一些放东头池子里去,那里有莲叶有污泥有金鱼,再加它们也无妨。
  这么一想,随即拿铁桶去舀,随便一舀就是几十只。
  像大号黑体字一般拖着那条尾巴在池子里随便打着标点,说着那些永远没有句号的家常话,池子里的文章活泼极了。
  二
  蝌蚪日复一日长大了,当它们长出四条腿的时候,它们就全消失了,池子里一下子变安静了。
  又过了多少日子?反正是夏天拖着她那一档子热辣的情话从这楼经过时,我遇着那些年轻的蛤蟆了。一只、两只在你经过的地方向两边闪,动作笨拙,不十分怕人。
  那么多小东西呢?一只两只的不止吧?
  终于,有了另一种浪漫而酷烈的答案,在大楼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我看到一只牺牲了的青年蛤蟆。
  它从十二层楼上往下一跃的时候,是不是把楼下看成了一个大池塘呢?
  三
  楼下树木葱茏,从上往下看很漂亮的。那种情形一定很壮观很惊人,它们有多少只成功?应该有,希望有,因为楼下水泥路不宽,路的两边全是草木,有缓冲依托。
  夏季那么漫长,水龙头带给楼顶的蛤蟆们的快乐每日里只有一次,下一次真该将它们放到野外去做别样的梦。
其他文献
景潤人生,数论传奇
期刊
景潤翠竹颂千秋
期刊
现在的孩子,或许可以在几秒钟内还原一个魔方,可以信手拈来地弹奏一曲难度颇高的钢琴曲,可以流利地进行全英文日常对话;但是,他不一定真的见过课本上所说的“爬山虎”,不一定能分辨出青蛙和蛤蟆,不一定见过雷雨前从泥土里窜出来透气的蚯蚓。孩子们总是忙碌地奔走于各种技能培训课程之间,却往往忘了从“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课堂汲取养分。  只有长时间细微地观察植物如何破土而出,才能深切体会何为“种子的力量”;只有在初
期刊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大不相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很多人宅家过年,共克时艰,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给线下实体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互联网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凸显。  在这次疫情危机中,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的数字教育产品也迎来了春天,特别是“非通在线”多语种课程与“世图粤读”APP的各种数字产品,在大幅优惠或者免费的情况下,下载和销售得到了爆发性增长。这些喜人的业绩和数据一方面提振了
期刊
6月16日,中宣部办公厅发布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我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图书《勤劳敲开幸福门:巾帼减贫脱贫故事》(中、英文版)从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出版单位选送的1911种图书选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消息传来,作为一个在主题出版领域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图书编辑(此处未敢使用“出版人”这个称谓,诚以为自己与“出版人”的差距还有十万八千里或者十几个春秋的时空距离),振奋与开心之余,更有种
期刊
《荒野之子》  作者:茱莉·贝塔纳  绘者:威廉·戈德史密斯  译者:林丽雪  出版方:小野人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在今年世界地球日之际,野人文化适时推出了漫画《荒野之子》,封面上的“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的传奇人生”,也颇能吸引眼球。  约翰·缪尔是何许人?虽然对于大陆和台湾的读者,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在自然环保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约翰·缪尔对于自然和土地的热爱
期刊
吴淡如的人生经历,真的让人忍不住怀疑她手中或许握有赫敏(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人物)用来穿梭时空的“时间转换器”,因此能将一天24小时拆分成48小时来支配。不然的话,她是如何在主持人、作家、学生等多种角色中来回切换,还攻读了数个硕士学位,最近又刚刚考上了湖南大学的历史学博士;与此同时,她旅行、驾帆船、登山、跑全马……吴淡如的日程表似乎永远是满满当当,又似乎永远可以腾出新的空间来塞下新的东西。  当
期刊
《海洋之舞》  作者:利蒂希雅·德韦尔奈  译者:浪花朵朵  出版方: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后浪出版公司一直是国内出版图像类作品的几家最活跃的出版机构之一,后浪漫、浪花朵朵都是后浪出版公司旗下关注图像类出版品的子品牌。法国著名插画家利蒂希雅·德韦尔奈创作的《海洋之舞》就是后浪的编辑们在国际上众多优秀绘本作品中一眼相中的,最终由浪花朵朵出品。  德韦尔奈擅长以丰富的想
期刊
《护生画集》  作者:丰子恺  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9月  读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其中《怀念丰先生》一文,谈到了丰子恺先生在他脑子里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丰子恺(1898—1975)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他的儿童漫画系列充满了童趣,温馨感
期刊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重要的时间节点。围绕这些重大历史节点,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主题出版图书。这些图书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感染力强,全面反映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生动讲述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海峡文艺出版社近几年立足于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