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初中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计算思维教学要嵌入真实的社会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和发展潜力。本文总结和提炼了初中计算思维教学策略,强调要将真实问题、问题解决和反思分享作为计算思维发展的起点、支撑和升华,并以“智能声控灯”项目为例阐释了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初中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初中;真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1-0058-0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起到了核心与引领的作用。计算思维教学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情境引入,采用项目学习方式,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将现实问题界定、抽象特征、设计解决算法并不断优化,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提升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教学在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形成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智能声控灯”项目为例,阐释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初中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真实问题:计算思维发展的起点
  真实问题是初中生计算思维发展的起点。教师给出的真实问题要恰到好处,既要唤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机,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跨越。在开展初中计算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将初中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内嵌于真实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解决当中,让学生在主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将习得的计算机科学原理、概念和知识与具体、复杂的真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思维“行”与“知”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建构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内化。
  例如,在准备“智能声控灯”项目时,笔者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为学生展示了日常生活和学习等场所随处可见的声控灯,并播放有人在楼梯跺脚灯亮的视频,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自然引出问题:“本次课,我们能否用40分钟时间完成这样的智能声控灯?”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实的问题,自然引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动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问题恰好破解了“智能声控灯”项目“开头难”的教学难题。
  问题解决:计算思维发展的支撑
  计算思维并不是需要以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相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使用计算机科学概念和思维进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学生发展计算思维必须遵循的过程和经验。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在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增长和内化。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较好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学模式,教师不应将计算思维当成知识和技能去教授,而是要让学生在经历中发展,在体验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發展有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建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架构,即思维建模和问题建模。
  例如,笔者在开展“智能声控灯”项目时,让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①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大问题:“要实现智能声控灯,我们应该做什么?”然后,学生尝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问题1:智能声控灯需要哪些硬件?问题2:用自然语言怎么描述这个问题解决办法?②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资料,选出合适的开源硬件,并经过讨论、构思、设计,初步提出“如果有声音,灯亮”,解决问题的模型初步成立。③程序设计。在项目设计时总结的程序逻辑是:如果有声音,灯亮。于是引出问题:有声音,声音值到底是多少?进而教师演示对声音值的观测,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声音越大,数值越大。④项目优化。优化方案其实是刚才声控灯的举一反三,再接一个光线传感器,当检测出光传感器是晚上,灯亮。⑤项目评价。最终班级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有的小组实现了智能声控灯1.0版本(如果有声音,灯亮一会儿),有的小组实现了智能声控灯2.0版本(如果晚上有声音,灯亮一会儿),大家又继续讨论。
  反思分享:计算思维的升华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以编写一个程序或创造一个物品为目的,而是以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提升为目的。问题解决过程很重要,但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与分享也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分享,才能够持续地升华计算思维,促进计算思维的不断深化理解和内化生成。思维发展的最后是自我认知与对世界认知的相互融合,学生通过梳理小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依托合作学习不断地促进反思的形成。学生通过对自己和小组的智能声控灯作品进行创意阐释和功能介绍,加深了对产品创意创造的理解;在分享过程中的质疑和批判也使思维不断地升华,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肯定了自身的优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声控灯”项目从开始的真实情境中引出了真实问题,经历了分析问题、方案设计、程序设计、开发调试和反思分享这一过程,最终解决了该问题。总体的教学效果证明,真实问题、问题解决和反思分享是计算思维提升和发展的关键策略,值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当然,“智能声控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和局限性,仍然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问题深度,做好问题解决过程的支持和引导。目前,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应用还相当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和台湾职业卫生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
期刊
目的 研究纳米氧化铜对小鼠的遗传毒性及氧化应激水平.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50、150 mg/kg纳米氯化铜染毒组,染毒组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50、150 mg/kg纳米氧化铜,对照组给予含0.05% Tween 80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染毒前及染毒后24、48及72 h分别测定尾静脉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水平.染毒72 h,处死小鼠,
目的 建立模拟狭小空间的小鼠晕动病模型,以此研究有效的预防晕动病中药水凝胶贴剂及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 以振荡器为模型,致晕后爬杆用时及粪便、尿液、立毛、颤抖等生理指标为评价标准;筛选有效防晕中药并制成复方水凝胶贴剂,进行体外透皮研究.结果 生姜、丁香、菊花等水凝胶实验组的小鼠爬杆用时和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茶苯海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速率与累积渗透量明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的仿真技术,它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产生一个模拟仿真世界的三维动态视觉环境,使操作者有身临其境感,对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或实践操作的知识和问题的学习与研究颇有帮助[1].本研究利用VR技术开发职业中毒防控技术培训系统,以期脱离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达到提高职业中毒防控教育培训效果的目的。
期刊
目的 探讨低浓度臭氧暴露对支气哮喘大鼠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臭氧暴露组、哮喘组和臭氧暴露哮喘组,每组15只.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雾化生理盐水,臭氧暴露组予吸入低浓度臭氧,臭氧暴露哮喘组于每日雾化激发OVA前给予低浓度臭氧吸入.流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但是放射性防护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012年3月16日一名患者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在导管检查的例行查体时术者发现大片皮肤损伤,我们认为可能与X线透视导致的后放射性皮肤病有关,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走进基础教育的课堂中,但是如何有效地设计有关人工智能的課程,依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主题。本文以残疾宠物车项目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探究小学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希望能提升人工智能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学的初步实施提供一种试行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堂教学;项目化;迭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
目的 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动脉血乳酸及碱剩余的变化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7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3组,入院24h内死亡者为猝死组(10例);入院24h后死亡者为近期死亡组(31例);存活组34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测定动脉血乳酸及碱剩余.结果 入院时猝死组乳酸水平高于近期死亡组及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期死亡组乳酸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
目的 研究P0与P2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在介导正己烷周围神经病髓鞘损害中的作用,探究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血清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与尿中2,5-己二酮含量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6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病例组)、269名正己烷接触1年以上工人(接触组)和104名未接触正己烷工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测定接触组工人尿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氧基甲烷的采样和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氧基甲烷,经正己烷解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二甲氧基甲烷质量浓度在32~10 00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当采集1.5 L空气样品,解吸体积为1.0 m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4 mg/m3,相对标准偏差<3%; 100 mg活性炭对二甲氧基甲烷的穿透容量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