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科技工作者,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由山西省科协、山西省科技厅主办,以“勇担新使命、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在山西省科技馆举行。来自各行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齐聚一堂,为山西创新驱动发展、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科协主席周然:科协平台助科研
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科技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完成,大家要围绕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引的目标继续下功夫。优秀的科研工作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完成,在遇到困难时,省科协会给予大力支持。但科普知识的传播要依靠大家、依靠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会通过此次座谈将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将其反映到相关部门。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地质处高级工程师康新亮:学以致用勇创新
专业对口,方可学以致用。科技工作者离不开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平台的搭建是科技工作者发展的重要条件。科研人员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并结合所学专业大胆尝试,去验证一些理论和观点,甚至要挑战一些观点。科研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踏踏实实走好科技工作的每一步,大胆创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永葆活力。
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梁宝爱:配全食品检验资源
加快检验的政策尽快落地,省科技厅和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意见,但是目前为止未能落地。加强检验人才队伍的培养,检验人员编制少,劳务派遣人员多,流动性大。加大实验场所和设备配置方面的建设,研发创新需要配置足够的场所设施和高精尖的设备。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在问题食品上下功夫,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积极研发,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为山西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峰:细化产学研创新机制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希望上级部门能进一步将其细化,尤其在调动学校和相关协同单位科研人員的积极性方面。山西可以采取“学校+企业”模式在各地设立省级、市级研究院,有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融合。相关的人才配套政策要有配套资金,让优秀人才可以带着技术项目来,技术可以进行入股,政府可以对投资人才项目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也可以增加创新创业类人才评选的机制和项目。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输送机械研究所所长王赟:国之重器自己掌握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煤炭科技创新成果是重大利器之一,智能化工作面开采系统工艺可以达到井下无人化,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的绿色开采。同时这项技术的创新可以带动煤机装备的转型升级。而这种通过工艺技术革命的创新来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以及外贸市场的发展模式必将为山西煤炭经济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张焕萍:医学科普要下沉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科研,还需要做知识的科普和下沉,将过敏知识科普到人民群众当中,对基础疾病的诊治技术下沉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当中去,让那些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再需要从基层到三甲医院,让更多三甲医院的教授和主任医师有更多的精力去搞科研,去帮扶基层医生。解决主要矛盾应该体现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向往和追求。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元庆:农业科技的转型升级
首先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原来追求单纯的高产向高产优质转换,积极发展多种现代农业业态,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保持农业稳定增长。其次,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科技转化和生产效率。最后,足额稳定的财政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向稳事业、稳人心方向发展的管理体系,破解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的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西山煤电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李冬:创优势 树品牌
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必须在核心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科技工作者要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用户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科研人员要深入一线,结合实际,依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开发、打造新产品,同时企业要推动项目基金建立,支持鼓励职工创新,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课题攻关等工作,发挥科技效益。企业要引进企业外部的资金、技术、装备、人才等资源进行业务合作,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政策信息研究所所长闫函:科研管理的双融合
实现科研和管理深度融合,以问题为导向,面对山西大气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科研方向,重点为省市两级部门定量化、精细化阐明重污染原因,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需求为目标,以水为根本,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以技术为保障,深入开展土壤质量调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源头控制为引领,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源头预防控制的作用,建立环保政策科技支撑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原向阳:关注本土人才
我们要抓住山西发展特色农业、功能农业的机遇,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向黄大年等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静下心来搞科研,去掉一些浮躁的不良情况。此外,科研要有一个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在引进高端人才和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关注我们本土人才,我们本土人才完全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山西煤化所课题组长李南文:找准定位定战术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所有事情做不好都是人的问题。山西省要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怎么引进人才、凭什么引进优秀人才,能不能引二流、三流人才等都是需要思考的。另外,综改示范区要做什么?只有战略目标清晰了,战术才能灵活,我们有煤,锂电能不能做,不是山西做不了,而是没有找准新的定位。还有微观的产学研,研发必须由政府来做,摒弃传统观念,勇于创新。 太原工业学院教授朱开金:抢占光伏发展机遇
山西硅酸盐储量丰富,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用的硅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抢抓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生产,满足山西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需要。2010年前后,长治等地原准备建设上万吨的硅产品生产线,后来种种原因停掉了。新的形势下,有关部门要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通过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先机。
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科技处处长李豫:科研要弃跟班重基础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研究是跟班式的研究,即不去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而是跟随热点为大牌科学家的理论做无关紧要的修补。这种研究是很可悲的,我们要倡导基础研究,要以独特的思维视角去看待自然界,要不断创新,基础研究是品味问题,而不是通过模仿以及发论文的数量取胜;我们要突破现有框架,不断创新,踏踏实实搞科研。
太重集团技术中心测控室主任连晋华:狠抓应用基础研究
山西省确立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战略目标,科技工作者要围绕三大战略开展工作,加大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創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胡建华:医工联合开启新征程
目前我国口腔器械材料设备依靠外国进口,高端技术靠引进,导致成本提高、治疗价格一路飙升。望政府能够将工业和医疗产业横向联系,共谋发展,进一步将医工联合体落实到实处。比如牙科的加工企业既要扶持也要监管,还要与高效的科研相结合,研制自产的器械、设备、化工材料,以降低医疗成本。据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山西转型发展的需要,医疗中心下移,要求我们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提高技能、开启新征程。
太重集团工程师魏志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要想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就需要建设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各种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很多科技人员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以及创造性的思路都是在不断交流中慢慢形成的。此外,要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奖励,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给予销售提成、效益分成、利润分成,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授予奖励、荣誉,参与管理层决策等方式,改变“平均主义”的观念,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籍毓丽:科研优势是硬条件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石油化工建设的骨干企业之一,自主研发并制造的6400吨液压起重机,被认为是全球陆地最大的起重机。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省新型煤化工装置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研发平台为重点,近几年取得了省部级成果奖26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49项。公司每年拿出100多万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太重集团技术中心轧钢所工程师房庆华:人才引进助发展
冶金装备的智能化应该在我们擅长的技术集成度高的无缝连轧管生产线上进行试点,人才引进应该是政府与企业齐发力,政府给予人才相关的安家政策与待遇,企业给予人才明确的、有前景的、专业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最后得益于人才。只有引进人才、升级传统冶金装备,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冶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太重集团技术创新部工程师闫颖:政策机制的建立健全
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出率。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采购政策等。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高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为企业吸引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全国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科协主席周然:科协平台助科研
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科技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完成,大家要围绕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引的目标继续下功夫。优秀的科研工作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完成,在遇到困难时,省科协会给予大力支持。但科普知识的传播要依靠大家、依靠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会通过此次座谈将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将其反映到相关部门。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地质处高级工程师康新亮:学以致用勇创新
专业对口,方可学以致用。科技工作者离不开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平台的搭建是科技工作者发展的重要条件。科研人员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并结合所学专业大胆尝试,去验证一些理论和观点,甚至要挑战一些观点。科研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踏踏实实走好科技工作的每一步,大胆创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永葆活力。
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梁宝爱:配全食品检验资源
加快检验的政策尽快落地,省科技厅和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意见,但是目前为止未能落地。加强检验人才队伍的培养,检验人员编制少,劳务派遣人员多,流动性大。加大实验场所和设备配置方面的建设,研发创新需要配置足够的场所设施和高精尖的设备。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在问题食品上下功夫,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积极研发,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为山西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峰:细化产学研创新机制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希望上级部门能进一步将其细化,尤其在调动学校和相关协同单位科研人員的积极性方面。山西可以采取“学校+企业”模式在各地设立省级、市级研究院,有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融合。相关的人才配套政策要有配套资金,让优秀人才可以带着技术项目来,技术可以进行入股,政府可以对投资人才项目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也可以增加创新创业类人才评选的机制和项目。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输送机械研究所所长王赟:国之重器自己掌握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煤炭科技创新成果是重大利器之一,智能化工作面开采系统工艺可以达到井下无人化,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的绿色开采。同时这项技术的创新可以带动煤机装备的转型升级。而这种通过工艺技术革命的创新来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以及外贸市场的发展模式必将为山西煤炭经济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张焕萍:医学科普要下沉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科研,还需要做知识的科普和下沉,将过敏知识科普到人民群众当中,对基础疾病的诊治技术下沉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当中去,让那些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再需要从基层到三甲医院,让更多三甲医院的教授和主任医师有更多的精力去搞科研,去帮扶基层医生。解决主要矛盾应该体现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向往和追求。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元庆:农业科技的转型升级
首先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原来追求单纯的高产向高产优质转换,积极发展多种现代农业业态,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保持农业稳定增长。其次,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科技转化和生产效率。最后,足额稳定的财政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向稳事业、稳人心方向发展的管理体系,破解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的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西山煤电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李冬:创优势 树品牌
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必须在核心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科技工作者要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用户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科研人员要深入一线,结合实际,依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开发、打造新产品,同时企业要推动项目基金建立,支持鼓励职工创新,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课题攻关等工作,发挥科技效益。企业要引进企业外部的资金、技术、装备、人才等资源进行业务合作,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政策信息研究所所长闫函:科研管理的双融合
实现科研和管理深度融合,以问题为导向,面对山西大气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科研方向,重点为省市两级部门定量化、精细化阐明重污染原因,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需求为目标,以水为根本,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以技术为保障,深入开展土壤质量调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源头控制为引领,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源头预防控制的作用,建立环保政策科技支撑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原向阳:关注本土人才
我们要抓住山西发展特色农业、功能农业的机遇,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向黄大年等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静下心来搞科研,去掉一些浮躁的不良情况。此外,科研要有一个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在引进高端人才和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关注我们本土人才,我们本土人才完全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山西煤化所课题组长李南文:找准定位定战术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所有事情做不好都是人的问题。山西省要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怎么引进人才、凭什么引进优秀人才,能不能引二流、三流人才等都是需要思考的。另外,综改示范区要做什么?只有战略目标清晰了,战术才能灵活,我们有煤,锂电能不能做,不是山西做不了,而是没有找准新的定位。还有微观的产学研,研发必须由政府来做,摒弃传统观念,勇于创新。 太原工业学院教授朱开金:抢占光伏发展机遇
山西硅酸盐储量丰富,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用的硅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抢抓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生产,满足山西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需要。2010年前后,长治等地原准备建设上万吨的硅产品生产线,后来种种原因停掉了。新的形势下,有关部门要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通过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先机。
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科技处处长李豫:科研要弃跟班重基础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研究是跟班式的研究,即不去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而是跟随热点为大牌科学家的理论做无关紧要的修补。这种研究是很可悲的,我们要倡导基础研究,要以独特的思维视角去看待自然界,要不断创新,基础研究是品味问题,而不是通过模仿以及发论文的数量取胜;我们要突破现有框架,不断创新,踏踏实实搞科研。
太重集团技术中心测控室主任连晋华:狠抓应用基础研究
山西省确立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战略目标,科技工作者要围绕三大战略开展工作,加大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創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胡建华:医工联合开启新征程
目前我国口腔器械材料设备依靠外国进口,高端技术靠引进,导致成本提高、治疗价格一路飙升。望政府能够将工业和医疗产业横向联系,共谋发展,进一步将医工联合体落实到实处。比如牙科的加工企业既要扶持也要监管,还要与高效的科研相结合,研制自产的器械、设备、化工材料,以降低医疗成本。据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山西转型发展的需要,医疗中心下移,要求我们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提高技能、开启新征程。
太重集团工程师魏志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要想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就需要建设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各种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很多科技人员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以及创造性的思路都是在不断交流中慢慢形成的。此外,要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奖励,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给予销售提成、效益分成、利润分成,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授予奖励、荣誉,参与管理层决策等方式,改变“平均主义”的观念,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籍毓丽:科研优势是硬条件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石油化工建设的骨干企业之一,自主研发并制造的6400吨液压起重机,被认为是全球陆地最大的起重机。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省新型煤化工装置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研发平台为重点,近几年取得了省部级成果奖26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49项。公司每年拿出100多万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太重集团技术中心轧钢所工程师房庆华:人才引进助发展
冶金装备的智能化应该在我们擅长的技术集成度高的无缝连轧管生产线上进行试点,人才引进应该是政府与企业齐发力,政府给予人才相关的安家政策与待遇,企业给予人才明确的、有前景的、专业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最后得益于人才。只有引进人才、升级传统冶金装备,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冶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太重集团技术创新部工程师闫颖:政策机制的建立健全
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出率。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采购政策等。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高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为企业吸引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