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各地都在倡导、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各种名目的作文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一个客观事实未曾改变:经过几年作文训练的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不少人仍不会作文,即使被逼写出几行字,也是“废话”一箩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没有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主因之一。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所农村初中(刘老庄中学、徐溜中学、凌桥中学)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我发现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不够;阅读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有一味追求情节刺激的现象;阅读方法不恰当,大多数草草了事,不能有效 “输出”。
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探究
为什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因素:
1.思想陈旧,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面对升学压力,教师不愿下力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总盯着眼前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提升成绩费时长,见效慢,宁愿沉浸在题海中。
2.资源匮乏,指导不够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少且图书陈旧,一些新鲜的优秀读物学生没机会在图书室找到。虽然有些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已改善,但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寥寥无几。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本山卷海”,还要应付各类检查汇报,所以即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
3.评价失衡,机制不全
面对“只看分数,不顾过程”的评价方式,有的老师直接印发一些详细分析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导读材料,不让学生们读名著,只让他们死记硬背。此外,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面对前文所述的种种现象及原因,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有可为之事。但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只从教师层面来探讨开展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1.有效选择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必须先做一个真读书、爱读书的读书人,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可人的阅读体悟,他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才谈得上选择策略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成熟,不能清楚地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辨识哪些是能读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害的。而教师在学识、阅历等方面都优于学生,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和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教师在确定推荐书目前,还要将所推荐的书籍读一读,这样才更有发言权,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疑释惑。
除了教师的选择推荐,学生能自主进行有效的选择才是根本。一方面,教师要交给学生挑选书籍的基本方法,如看作者(译者)、出版社,翻阅目录、前言等;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还可以鼓励、帮助学生走进大书店,徜徉于大书海。去年寒假前,笔者曾布置一项社会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逛书店,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有效质疑策略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就是“存疑而读”, 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又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循环往复,才能将阅读纵深推进”。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质疑?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曾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建议学生从人物、情节、写法等角度发现问题,也可以于矛盾处设疑。其次,学生自主阅读,自行设计问题,小组汇总后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保留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打击那些所提问题不合适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质疑精神。如有学生问“为什么这块仙石孕育出的是一只石猴,而不是其他生物?”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但私下和他进行了交流。第二、防止目的偏差的阅读,即注意力被某个细节所左右,而忽略实质性内容。如问“如来帖子上的‘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他的注意力被如来帖子上的字所吸引,而忽略了孙悟空被压这个情节。
3.有效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策略的主旨,是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辅助课外阅读的课,包括导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展示课等。
导读课,主要解决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要求等细节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课,师生共读,同期阅读,同步指导,从实践层面提高阅读效率。讨论课,按计划研讨师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预备在展示课上使用。展示课,展示阶段性阅读收获。
4.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确定初中生具备怎样的阅读基础,还可以了解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引导课外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评价建议,笔者认为应进行多角度评价。
一是动机。初中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兴趣,有的想追求刺激,有的为了消磨时光,有的纯粹为考试,也有的希望提升个人能力素养。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合乎价值规范的动机,减少不良动机。
二是内容和方法。评价课外阅读的内容,不仅关注书籍的内容是否适合、主题是否有益,还可以考察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范围的广度。评价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看初中生能否依据不同书籍类型、不同阅读目的适时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
三是过程和收获。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需要教师仔细观察、认真访谈,了解学生是否有阅读的主动性和坚持阅读的意志力。评价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收获时,教师可以定期查看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以分享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的着眼点是“阅读”,亮点在“有效策略”上。只要我们有序引导、认真实践,就能引领农村初中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就能让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百花齐放。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所农村初中(刘老庄中学、徐溜中学、凌桥中学)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我发现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不够;阅读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有一味追求情节刺激的现象;阅读方法不恰当,大多数草草了事,不能有效 “输出”。
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探究
为什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因素:
1.思想陈旧,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面对升学压力,教师不愿下力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总盯着眼前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提升成绩费时长,见效慢,宁愿沉浸在题海中。
2.资源匮乏,指导不够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少且图书陈旧,一些新鲜的优秀读物学生没机会在图书室找到。虽然有些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已改善,但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寥寥无几。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本山卷海”,还要应付各类检查汇报,所以即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
3.评价失衡,机制不全
面对“只看分数,不顾过程”的评价方式,有的老师直接印发一些详细分析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导读材料,不让学生们读名著,只让他们死记硬背。此外,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面对前文所述的种种现象及原因,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有可为之事。但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只从教师层面来探讨开展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1.有效选择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必须先做一个真读书、爱读书的读书人,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可人的阅读体悟,他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才谈得上选择策略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成熟,不能清楚地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辨识哪些是能读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害的。而教师在学识、阅历等方面都优于学生,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和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教师在确定推荐书目前,还要将所推荐的书籍读一读,这样才更有发言权,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疑释惑。
除了教师的选择推荐,学生能自主进行有效的选择才是根本。一方面,教师要交给学生挑选书籍的基本方法,如看作者(译者)、出版社,翻阅目录、前言等;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还可以鼓励、帮助学生走进大书店,徜徉于大书海。去年寒假前,笔者曾布置一项社会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逛书店,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有效质疑策略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就是“存疑而读”, 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又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循环往复,才能将阅读纵深推进”。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质疑?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曾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建议学生从人物、情节、写法等角度发现问题,也可以于矛盾处设疑。其次,学生自主阅读,自行设计问题,小组汇总后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保留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打击那些所提问题不合适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质疑精神。如有学生问“为什么这块仙石孕育出的是一只石猴,而不是其他生物?”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但私下和他进行了交流。第二、防止目的偏差的阅读,即注意力被某个细节所左右,而忽略实质性内容。如问“如来帖子上的‘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他的注意力被如来帖子上的字所吸引,而忽略了孙悟空被压这个情节。
3.有效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策略的主旨,是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辅助课外阅读的课,包括导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展示课等。
导读课,主要解决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要求等细节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课,师生共读,同期阅读,同步指导,从实践层面提高阅读效率。讨论课,按计划研讨师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预备在展示课上使用。展示课,展示阶段性阅读收获。
4.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确定初中生具备怎样的阅读基础,还可以了解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引导课外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评价建议,笔者认为应进行多角度评价。
一是动机。初中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兴趣,有的想追求刺激,有的为了消磨时光,有的纯粹为考试,也有的希望提升个人能力素养。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合乎价值规范的动机,减少不良动机。
二是内容和方法。评价课外阅读的内容,不仅关注书籍的内容是否适合、主题是否有益,还可以考察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范围的广度。评价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看初中生能否依据不同书籍类型、不同阅读目的适时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
三是过程和收获。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需要教师仔细观察、认真访谈,了解学生是否有阅读的主动性和坚持阅读的意志力。评价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收获时,教师可以定期查看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以分享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的着眼点是“阅读”,亮点在“有效策略”上。只要我们有序引导、认真实践,就能引领农村初中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就能让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