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力先生的《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一文(《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二期),提出了一个“值得中国学者认真反思的问题”,那就是“许多学者总是把语境化的概念、命题、论断和实践一般化、普泛化;……总是抱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为需要对民众启蒙”。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但需要进行反思的恐怕还不仅限于学界(我想有些问题的责任主要不在学界)。我举一个计量单位的例子,如今斤、两等单位一律不准再用了,甚至公斤都不行,统一要用“千克”,说是要与国际接轨(尽管工商管理部门打出的大标语仍是“严禁缺斤少两”),不管是台秤,还是杆秤(也正在被废止中),能看到的单位都是“kg”。可几年过来执行效果如何呢?除了平添了换算的麻烦和混乱之外,别无收获。大街上扯出的横幅“龙虾120元/500克”,用的依然是斤的概念,在蔬菜市场、水果摊上,你要问一千克土豆多少钱或一千克西瓜多少钱,人家准以为你有病。再比如,国家明令彩电规格不能再用,要统一成“厘米”,大概也是接轨的需要吧。早已对、形成概念的老百姓似乎也不买帐。要说彩电的规格是从日本、欧洲等地传进来的,可见人家也并没有像我们那样急于接轨,我们也不知道接的那门子轨。
总之,那种“并非清醒地然而却是主动地同某种权力结合起来,不断扩张,硬要把他们的那一部分专门知识强加给整个社会”的做法,既是霸道的做法,也是愚蠢的做法。
总之,那种“并非清醒地然而却是主动地同某种权力结合起来,不断扩张,硬要把他们的那一部分专门知识强加给整个社会”的做法,既是霸道的做法,也是愚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