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文字比舞蹈更让我淋漓畅快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写实主义,王亚彬更喜欢意象性强、意识流感觉的文字。“我读文字的时候比较喜欢想象,脑海中会有画面和色彩,有时候甚至觉得像在跳舞,也会想如果换作舞蹈的形式,这样去表达文字的描述。”这可能跟她学古典舞出身有关。以前跳《扇舞丹青》,一个动作,只要蜻蜓点一下水,就能让人感觉到涟漪,充满想像力和韵味。
  孙甘露的《忆秦娥》,格非的《人面桃花》,都是王亚彬喜欢的,但要说最中意的中国作家,还要数毕飞宇。王亚彬看过毕飞宇所有的书。2012年,她拍了电视剧版《推拿》,无论是《推拿》、《青衣》,还是《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王亚彬喜欢毕飞宇作品朴实的文风,精准的描述,饱满的想象空间和文字的弹性。“可能是谁都不会注意的细节,那么久存在于他的记忆当中,就像是从水底慢慢拎起一件衣服一样,饱有当年的气息和状貌。”王亚彬说。
  对文字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看书上,她还喜欢写。以前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白天的工作结束,傍晚到家她都会一个人写上两个多小时,高兴的时候放上音乐、喝红酒,状态特别好的时候能写到很晚。王亚彬和其他舞者不太一样,很多舞者会觉得舞蹈是他们惟一的思想和情感的出口,但是对于王亚彬来说,她既可以选择舞蹈的方式表达自己,也可以通过笔耕来体现个体的感受,文字的抒发同样让她觉得像跳舞一样,可以淋漓畅快。
  曾经有一次,她写了一个电影故事梗概,拿给一位编剧朋友看,人家看完之后第一个反应是:“这真是你写的?”在文学网站“榕树下”,王亚彬曾有一篇短篇小说获了最佳短篇小说一等奖,“当时还奖励了八千块钱呢”,那会儿她的笔名叫“跳舞的脚”,那篇获奖小说叫《破碎的玻璃渣》,是王亚彬17岁时候写。那会儿她正好在家里养脚——跳舞脚外踝错位,没有电脑,她就手写,一天写两三千字,写了四五天,后来拜托表哥用老式的386电脑打印出来投了稿。
  2005年,王亚彬和另外三个北京舞蹈学院的女孩合著出版了《身体笔记》,写的是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于舞蹈和身体的感受。《身体笔记》在舞蹈界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有段时间在舞蹈学院排练,经常有陌生女孩在门口怯怯地掏出一本翻得很旧的书,找她签名。王亚彬还曾经在《中国艺术报》上开过一段时间的专栏:《亚彬和她的专栏》,但后来因为自己经常拖稿也就作罢——她不喜欢被时间约束,而是喜欢随性,有感而发。
  当年看张爱玲的《沉香屑》,如今已经完全记不起那部书写的到底是什么内容,王亚彬却始终清楚记得张爱玲在里面写到,几个人好像是在打麻将,女人耳朵上戴的小耳坠在那里微微颤动。这个情节后来一直萦绕在王亚彬心头。从那时起,王亚彬决定开始锻炼自己用文字描述一切的能力,将自己的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都以文字的方式体现。另外一本让她印象极为深刻的书是《洛丽塔》。前一段,王亚彬在网上看到纳博科夫的自传追述《说吧,记忆》中文版,这是下一本要读的书,去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塑造书中人物的”。30岁,王亚彬决定要将脚步放缓一些,像看书一样,内心平静,轻松,从容,舒服。
   BQ=《北京青年》周刊W=王亚彬
  BQ: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是?
  王亚彬:那个书名在床头没有仔细看,是我《生长》的服装设计借给我的。作者是个搞建筑的,对艺术和舞台剧也有涉猎,书里谈到了建筑观,也谈到对艺术的认知,谈到了禅学。
  BQ:会到什么地方买书?
  王亚彬:以前我经常逛三联书店,当时还有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屋,还有成府路的雨枫书馆,我都经常去。但是现在忙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从网上买了,有时候从朋友那看到的书,我会到网上去找。
  BQ:看书时有什么特别的癖好吗?
  王亚彬:看书的地方一定得舒服。靠着床上看,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白天就是在沙发上,反正就是一个很软的地方。因为平时跳舞,地板很硬,摸爬滚打很辛苦。所以看书时就要舒服,看书本身这个行为,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享受。
  BQ:有没有一本书或是一个作家对你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王亚彬:虽然读了一些书,好像没有一本书或是作家彻底改变了我,我这个人还是挺笃定的。好的作品我了解、借鉴和吸收,但我依旧是我。
  王亚彬推荐: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著
  大学时的老师推荐的,当时我其实只看了个开头,那时候我年轻、也很阳光,但是作家在身体病态的情况下写了这本书,我很敏感,当时觉得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点沉,读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被传染了,那会的神经承受不住这样的作品。但“意识流”却刻印进我行文的习惯里,时隔多年,再读,明白了很多。
  《青衣》
  毕飞宇著
  喜欢毕飞宇的文字,喜欢《青衣》里的“角儿们”。她们的故事,我也许懂了,但真的难以完全。任何人站在时间面前,时间都会显得很凛冽。读《青衣》确实会有刻骨的感觉,太幽深了,虽然短小,但绝不轻薄。这些“角儿们”震荡内心和感官,不知道这泪水到底为谁而流淌,不信你也可以去读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著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里面有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完全的解读,我觉得解读得特别好。17岁读完,印象很深,感觉像不小心撞了一下头,有点“蒙圈儿”。小说的开头好像想去哪也去不了的感觉,我觉得就像跳舞时,脚上被沉重的铁链子绑着一样。也许,我一思考,上帝就又笑了。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著
  2012年,我在拍《推拿》时,除了看《推拿》的原著以及剧本外,还网购了一本《百年孤独》,空闲时间看。看这个就像睡觉要上闹钟一样,我看这本书也得给自己上个闹钟,闹钟响了,按了,拿上准备好的东西,热水、剧本去片场。等到了现场,还有点儿缓不过神,书里的另外一个世界完全把我拉走了,我得挣扎一会儿才能回来。我看得肯定没有那写文艺评论那么深,到现在我还是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我想以后我可能还会再读一遍,也许再过十年,看它的感觉又会不一样。   《情人》
  杜拉斯著
  看了小说,又看了电影然后回来又看小说,一部写的最像电影的小说,一个关于少女的故事。其中的碰撞是属于女性的、细腻的、私密的,其实有点不堪一击的,因为小说里面建立的那种关系很快就会瓦解掉,很脆弱,但那一片刻的情感却是特别真诚的。结合作者的传记读,才会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写,她的文字最像跳帧的影像。
  译者陈颖说《深夜食堂》
  食物里埋着的人情
  “吃货”当道的今天,食物早已不再是饱腹的诉求,更是在繁忙平凡的生活中,成为一份温暖的疗愈和安慰。日本漫画《深夜食堂》讲述的便是这样一座治愈胃与人生的深夜食堂里发生的故事。2014年7月,第9册-11册重磅回归,温暖的食物和故事,将继续延续。
  Q:《深夜食堂》里讲温情故事的并不稀奇,这部书获得成功的特别之处是?
  A:《深夜食堂》的故事中贯穿着“物哀”、“无常”、“人情”等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趣,都堪比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又像是一卷卷《浮世绘》,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网友称之为“治愈系之王”,大概是因为大家看到了食堂里萍水相逢的人们之间毫无防备、简简单单的“人情”。但也有人在《深夜食堂》里看到了世事无常,人生百态。
  Q:书由《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感动推荐,从跨文化比较角度说,“舌尖中国”和“深夜食堂”里的菜肴以及背后体现出饮食文化的异同是?
  A:中国的美食讲究的是做法,而日本美食重视食材和季节感。所以《深夜食堂》中的菜色总是跟季节紧密相关,春天赏樱吃饭团,夏天吃冰镇番茄配冰啤酒,秋茄子的料理方法五花八门,冬天的关东煮暖胃又暖心。这自然与日本四季分明的气候有关。
  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一道美食俨然是一件艺术品;日本美食却更在乎“人”,料理的“人”,品尝的“人”,甚至是记忆中的“人”都能成为一道料理的调味剂,使这道料理与众不同,讲究的是用“心”。这与日本人细腻的情感息息相关。
  Q:你最喜欢的故事?
  A:第1卷第3夜的《猫饭》当仁不让。《猫饭》的主人公是一个“头上贴着‘红不起来’标签”的日本演歌歌手。食堂里一位常客——著名的作词家月森听到了她的歌声,倾心之余为其量身打造了一首《迷途的猫》。不久这首歌红遍大街小巷,而她却在此时患了绝症……这理应是个悲伤的故事,但安倍夜郎却只是十分克制地平铺直叙,毫不煽情。故事结尾的那只大花猫,是作者对猫饭姑娘的怜惜与温柔,更像是对无常世事的一点弥补,一丝希冀。
  编辑推荐:
  《木朵百睡图》
  作者:速写本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木朵爸爸最开始画百睡图的时候是2011年1月26日。他一直觉得小孩吃饭和睡觉是最可爱的,那是种最真实的一种表达还有表现,释放出来的是人最真诚最真实的那一面,睡姿把小孩子的各种个性都展露无遗,能够感觉到一种情感因素在里边。木朵爸爸随即画了100多张,取名“木朵百睡图”。2013年初,“木朵百睡图”走红网络。演员大S、摄影师陈漫相继转发,更以#有爱老爸百睡图#登上新浪微话题榜。
  木朵爸经常会被问到:“会给一些爸爸们什么建议?”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陪孩子要心和心靠得很近,不是说和他在一起在家,他拿手机你拿iPad玩儿就是陪孩子,这个我觉得特别无意义,更多的是和他要有一些互动,有一些交流,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孩子带给他的感悟是,父爱不是用来去表现的,不是用嘴巴说,而是不管有多忙,你都会腾出时间去陪伴她。
  《昨日之前的世界》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传统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充满冲突与混乱的蛮夷之地,还是尽享田园生活的世外桃源?但无论如何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部族社会的社会实践要比现代国家社会更久远,它在如何组织一个人类社会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自然的实验。普利策奖得主贾雷德·戴蒙德在新书《昨日之前的世界》中就一探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能为现代社会带来哪些启示。在新几内亚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过对部落社会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的观察、记录来剖析人类社会的演进,这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其他文献
三文鱼:大海给挪威人的馈赠  由于临近北极圈,春夏之交的卑尔根已然昼比夜长出许多。清晨来得很早,推开窗棂,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令人不觉心旷神怡起来。自从1070年无敌的乌拉弗·希尔国王航行到这个港口并建立城市以来,这座迷人的城市就逐渐发展成了今天挪威的商业、航海和技术的枢纽。卑尔根虽然不乏高楼大厦,但它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全城鳞次栉比的小木屋,这些小木屋星星点点分布在山坡上,与豪华的现代楼宇争夺
期刊
近期,由于涉赌,郭美美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人们对这个生活奢华的女孩子又来了一次大批判。如果时事如此,也就罢了,反正也不是什么保护物种,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时事以及时事背后而忽略了潮流,显然也有损这个人和这个事件本身所蕴含的一点点好的作用。  人们要多大程度去追求奢华的生活呢?是否在奢华的生活这一议题内要有着飞得更高的雄心壮志才能算是社会栋梁呢?物质是一种迷人的东西,其本身的价值非常,人类的
期刊
自《朗格—来自萨克森的精美钟表》中文版在京发布会举办以来,这部由德国制表大师、古董钟表研究专家莱因哈特·麦斯(Reinhard Meis)撰写的旷世巨作就在国内机械钟表爱好者群体里产生极大反响。该书分上下两册。第一册《格拉苏蒂钟表工业100年》介绍了格拉苏蒂镇钟表工业的发展史以及小型钟表制造商和众多配件供应商。第二册《朗格:一个在德累斯顿开创的制表王朝》则展现了朗格公司从1845年到1945年历经
期刊
英国设计师Julian Hakes以赤脚在沙滩中行走的足印为灵感,设计出了这款宇宙独一无二的中空高跟鞋“Mojito”。优雅线条如丝带缠绕,彻底打破了传统高跟鞋的束缚感,而透气凉爽的流线设计则像极了调酒师调制清爽酸甜的Mojito时削下的柠檬皮。虽然一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样子,高弹性复合材质“丝带”和3D内衬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支撑力。曼妙曲线碰撞独特无底设计,性感惹火指数绝对爆表!魅不可挡,这双“M
期刊
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似乎可以洞察一切的眼神,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就是蒙娜丽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似乎有些过分的喜爱着她,她几乎成为了一个法则,无数艺术家在追寻的道路上无止境地探讨和研究着。蒙娜丽莎紫在色彩中没有一种明确的紫色,但是人们普遍觉得它是偏蓝偏黑的,这样的紫色与偏红偏粉的紫色完全不是一种概念。英语单词里,紫色的说法更多的是用“Purple”,这一词汇来自于拉丁语P
期刊
心需要一次旅行,如果不能去远方,也需要转换一下空间!  如果这个城市,你有一个家,但是就有那么几天,或者就是一个晚上,或者就是那么一转瞬的一个念头,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你会想去这个城市的某个酒店住住。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是积压的某种情绪或者内心能量积攒到某种程度,寻求一个出口或者改变的结果。于是,你会直奔机场,随便看哪个航有位,买张票就飞啦。也许只是去那个城市和自家窗户外不一样的天空
期刊
宋正清,延庆辉煌假日酒店的副总经理。她的工作就在这里,在一个每逢节假日全北京人愿意开几小时车来放松自己的地方。宋正清热爱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绵延的山体、国家4A景区野鸭湖、生态农庄和红酒庄园,更是因为这里有醉人的清新空气。在她看来,一家酒店,不一定要很梦幻,不一定要多特别,但一定得是个天然大氧吧。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宋正清  Q:促使你想去旅行的动力是什么?工作生活的繁忙
期刊
记者手记  采访前,翻阅陈学冬的资料,他的经历不多。在《小时代》之前,只有两个显著信息,一个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剧,另一个是曾在韩国做过练习生。  两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容貌俊俏的大男孩,走在路上,或许让女孩子驻足多看几眼。但两年后,他已成了众人瞩目,拥有1000多万微博粉丝的人气明星。  而这一切,都因《小时代》而起。陈学冬在《小时代》里扮演偶像作者周崇光,据说这是郭敬明在写小说时着力最多的一
期刊
“很多人见过伏在球桌上的我,一定没有见过伏在书桌上的我。”潘晓婷笑着对记者说。没错,九球天后潘晓婷不是说着玩儿,她动了真格的,她的新书《停在最好的时光里》已经面市了。  “让自己面对被自己忽略的自己,让青春面对被青春遮住的青春,让自己看见在近处的远方和在远方的近处,让大家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我,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生活和可能。”有点绕,但她一定琢磨了挺久,晓婷说,这是她写这本书的目的。  她也笑言,自
期刊
我把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张照片翻拍下来,发给远在国外的张先生。张先生收到之后不做声,我说,你谈谈感受。张先生说,“我不喜欢这风格”,后面还补充了一句,类似于“迷幻”之类的评价。张先生当然以为,这张照片里的人就是我。  哈哈哈,照片里的那位姑娘叫侣淼滨,是Esee的一位模特,目测也就二十岁出头!之前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叫做《双生花》,又名《薇诺妮卡的双重生活》,讲的是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子,一个生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