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会直接地关系到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好坏。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方法
1.1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 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1.2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问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結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3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2.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其产生分层离析的现象。运输工作应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确保严密,其内表面平整光洁,不吸水,不漏浆,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经常清除。混凝土的运输可分为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水平运输三种方式。
1、地面水平运输
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或运距较远时,最好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可以进行缓慢的转动拌合,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的离析。
2、垂直运输
该方式可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斗和井架。
3、混凝土楼面水平运输
多采用双轮手推车,塔式起重机亦可兼顾楼面水平运输。
3.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正常进行。包括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水泥水化只能在为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例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在水灰比小于0.5的情况下会出现白干现象,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持混凝土的饱水状态,或者接近于这个状态。只有在饱水状态下,水泥水化速度才是最大的。
要使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都水化,因为在工程上很少能达到这样的强度。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度。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在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晚上会失水;寒冷气候中浇筑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急速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物稠密程度低的区域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点,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物程度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防止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物的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早期养护时期,存在着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大。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4.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依照施工的环境及要求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机在搅拌中对于原材料的计算一定要严谨、严格及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并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认真做好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取样、养护及运输等具体工作,防止任何环节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及科学,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4.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常会用到钢纤维的混凝土,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重点监督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在搅拌中一定要保证钢纤维的分布均匀,其均匀搅拌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时,要严格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采取干拌及湿拌的搅拌方式,投放混凝土原材料的顺序也要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对搅拌时间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中钢纤维不出现结团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3混凝土运输及泵送的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4.4混凝土在浇筑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重视冷缝问题,混凝土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冷缝问题,若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实的话,冷缝就会产生一些空隙。如果出现了冷缝,我们一般要采取振捣方式来解决,振捣的过程通常是以机械振捣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布的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时间要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如果出现了冷缝就要适当延长振捣时间,要把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及混凝土不出现下沉做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中质量的安全。
5.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研究
5.1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主要指在建筑物的地基施工以及在地基础的开挖中应该从浅人深,首先进行浅基础施工,然后再进行深基础施工,以便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基础基坑的降水及排水,还应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5.2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承台施工
混凝土的承台施工要依据楼体标高来做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楼体承台应该设计成3.5米,施工的方式则主要以间隙水平的分隔为主,即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施工为主的,且两层都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间也应该以6d间隔比较恰当,层与层间的厚度在1.5米以上,而且层与层间也要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是用抗拉伸的钢筋网片来间隔,如果施工的条件允许,用承台施工的方式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的高温降低,还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及机械的投入。
6.结束语
总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勋灿.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0,(12).
[2]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0,(5).
[3]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3).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方法
1.1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 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1.2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问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結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3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2.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其产生分层离析的现象。运输工作应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确保严密,其内表面平整光洁,不吸水,不漏浆,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经常清除。混凝土的运输可分为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水平运输三种方式。
1、地面水平运输
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或运距较远时,最好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可以进行缓慢的转动拌合,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的离析。
2、垂直运输
该方式可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斗和井架。
3、混凝土楼面水平运输
多采用双轮手推车,塔式起重机亦可兼顾楼面水平运输。
3.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正常进行。包括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水泥水化只能在为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例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在水灰比小于0.5的情况下会出现白干现象,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持混凝土的饱水状态,或者接近于这个状态。只有在饱水状态下,水泥水化速度才是最大的。
要使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都水化,因为在工程上很少能达到这样的强度。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度。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在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晚上会失水;寒冷气候中浇筑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急速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物稠密程度低的区域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点,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物程度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防止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物的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早期养护时期,存在着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大。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4.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依照施工的环境及要求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机在搅拌中对于原材料的计算一定要严谨、严格及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并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认真做好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取样、养护及运输等具体工作,防止任何环节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及科学,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4.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常会用到钢纤维的混凝土,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重点监督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在搅拌中一定要保证钢纤维的分布均匀,其均匀搅拌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时,要严格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采取干拌及湿拌的搅拌方式,投放混凝土原材料的顺序也要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对搅拌时间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中钢纤维不出现结团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3混凝土运输及泵送的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4.4混凝土在浇筑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重视冷缝问题,混凝土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冷缝问题,若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实的话,冷缝就会产生一些空隙。如果出现了冷缝,我们一般要采取振捣方式来解决,振捣的过程通常是以机械振捣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布的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时间要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如果出现了冷缝就要适当延长振捣时间,要把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及混凝土不出现下沉做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中质量的安全。
5.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研究
5.1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主要指在建筑物的地基施工以及在地基础的开挖中应该从浅人深,首先进行浅基础施工,然后再进行深基础施工,以便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基础基坑的降水及排水,还应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5.2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承台施工
混凝土的承台施工要依据楼体标高来做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楼体承台应该设计成3.5米,施工的方式则主要以间隙水平的分隔为主,即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施工为主的,且两层都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间也应该以6d间隔比较恰当,层与层间的厚度在1.5米以上,而且层与层间也要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是用抗拉伸的钢筋网片来间隔,如果施工的条件允许,用承台施工的方式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的高温降低,还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及机械的投入。
6.结束语
总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勋灿.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0,(12).
[2]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0,(5).
[3]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