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

来源 :山东电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 ,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 ,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 ,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Marx and Engels criticized Stirner’s self-interest in “German Ideology.” Taking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Stirner made a subjective fiction about life and history, and tried to give an ethical answer to the issue of common interests and personal interests with the purpose of egoism. Marx and Engels criticize th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ssence of thought, ideological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ought, and tentatively expounded the basic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is issue
其他文献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造成“不完全清楚”的根本原因是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有一个“错层” ,该“错层”造成此社会主义并非完全是彼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和劳动内涵等发生了调整、变化。为了适应 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内在规律,必须以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为根据,正确处理好 高职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坚持,更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突出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这一生产力标准的重中之重,强调了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为维护、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与市场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办学注重规模效益。本文从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着手,探讨了
一个政党是否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是关系到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也就是说 ,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了与时
“劳动价值论”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价值理论的抽象出发点,而不是其全貌。与唯物史观相一致,他们的价值理论实质上是“生产力价值论”。百余年来,人们以“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邓小平在他的谈话和讲话中,运用了各种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逻辑方法,做到了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和论证有逻辑性,并且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处处展示着运用逻辑的全面性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要把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部署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从时代内涵、阶段性特征、实现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固本强基的重要理论,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参政党建设和发展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武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发展完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