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历史久远,学校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积极探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工作方式的多样化,积极借鉴戏曲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戏曲艺术的推广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戏曲艺术应该将学校作为新的阵地,发挥自身艺术感染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优势,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了解历史,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关键词:戏曲艺术素质教育 民族精神
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采取更多新颖的内容,使之补充新鲜血液,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我国拥有丰厚的戏曲艺术的底蕴,应充分发挥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努力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在学校中开展戏曲艺术进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生硬落后的说教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的创新,使戏曲艺术的教学能够积极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培养、精神塑造和人格完善等发挥作用。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代替的。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体现正义、惩恶扶善精神的剧目,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秋瑾》、《赵氏孤儿》、《赤桑镇》等剧目,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戏曲艺术为我们保存了传统音乐
作为一种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的真正形成较中国其它民间音乐形式要晚。但正由于此,才使它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音乐艺术成果,并且将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与人们审美趣味的变更,我们今人已经很难再听到早期戏曲形式—元杂剧和南戏的音乐了。但是,作为南戏在发展、衍变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支脉—昆曲与弋阳腔,却依然能让我们聆听到600多年前先人们所欣赏的音乐。那一首首细腻、婉转的(醉扶归)、〔步步娇〕,不正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吗?还有那一阵阵燎亮的锣声,那一段段豪迈的唱腔,不也是在向我们诉说当时平民百姓的娱乐形式与情感宣泄方式吗?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保存下来的戏曲品种带进课堂,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这也许是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吧!其实,上述做法在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曲学大师吴梅就应聘去东吴大学堂(今苏州大学)讲授词曲,首先把昆曲教育引进大学课堂,开了戏曲进大学的风气之先。”而在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们可以选修赣剧以获得学分,其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弋阳腔和赣剧的历史、戏曲基础理论、戏曲表演等。”川而“对已经公演并延续演出的赣剧《牡丹亭》,则“按工种(唱腔、乐队、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化妆、表演等)招收学生,由专业老师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使我们对于戏曲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学校艺术教育课堂上的学生能够身临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桥梁与途径。
三、戏曲艺术体现了传统价值观
我国著名 哲学 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其《 中国 哲学史》一书中将中国哲学的 发展 史分为两个阶段,即自孔子至淮南子的“子学时代”和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的“经学时代”。其中,前者的“百家争鸣”时期历时四百余年,而后者的“独尊儒术”时期则历时二千余年,在时间上的绝对优势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而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宣传与利用,无数文人对它的进一步引申与深化,以及在其“忠、孝、节、义”的封建礼制观念影响下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封建礼制的顺从与效仿,都使得儒家所宣扬的“德”与封建统治者所渴求的普通民众的“德”在上至宫廷下至)’一大群众的社会各个阶层中得到空前的重视,使得中国历史上具有“德行”之人不仅被封建统治阶级、而且被宗教所大肆利用与宣扬,成为教育与同化民众的楷模。这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这种“高台教化”所要教授给广大人民观众的一个最为核心的观念。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础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形式的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因此,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积极探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工作方式的多样化,积极借鉴戏曲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戏曲艺术的推广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我们要努力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与现状,通过在学校发挥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作用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生硬落后的说教板式,发展以艺术为载体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思路,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喜闻乐见,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活跃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面,巩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稳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同时,籍此也能进一步实现发扬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共建和谐团结和健康繁荣社会的大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东风剧团)
关键词:戏曲艺术素质教育 民族精神
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采取更多新颖的内容,使之补充新鲜血液,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我国拥有丰厚的戏曲艺术的底蕴,应充分发挥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努力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在学校中开展戏曲艺术进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生硬落后的说教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的创新,使戏曲艺术的教学能够积极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培养、精神塑造和人格完善等发挥作用。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代替的。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体现正义、惩恶扶善精神的剧目,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秋瑾》、《赵氏孤儿》、《赤桑镇》等剧目,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戏曲艺术为我们保存了传统音乐
作为一种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的真正形成较中国其它民间音乐形式要晚。但正由于此,才使它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音乐艺术成果,并且将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与人们审美趣味的变更,我们今人已经很难再听到早期戏曲形式—元杂剧和南戏的音乐了。但是,作为南戏在发展、衍变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支脉—昆曲与弋阳腔,却依然能让我们聆听到600多年前先人们所欣赏的音乐。那一首首细腻、婉转的(醉扶归)、〔步步娇〕,不正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吗?还有那一阵阵燎亮的锣声,那一段段豪迈的唱腔,不也是在向我们诉说当时平民百姓的娱乐形式与情感宣泄方式吗?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保存下来的戏曲品种带进课堂,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这也许是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吧!其实,上述做法在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曲学大师吴梅就应聘去东吴大学堂(今苏州大学)讲授词曲,首先把昆曲教育引进大学课堂,开了戏曲进大学的风气之先。”而在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们可以选修赣剧以获得学分,其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弋阳腔和赣剧的历史、戏曲基础理论、戏曲表演等。”川而“对已经公演并延续演出的赣剧《牡丹亭》,则“按工种(唱腔、乐队、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化妆、表演等)招收学生,由专业老师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使我们对于戏曲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学校艺术教育课堂上的学生能够身临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桥梁与途径。
三、戏曲艺术体现了传统价值观
我国著名 哲学 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其《 中国 哲学史》一书中将中国哲学的 发展 史分为两个阶段,即自孔子至淮南子的“子学时代”和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的“经学时代”。其中,前者的“百家争鸣”时期历时四百余年,而后者的“独尊儒术”时期则历时二千余年,在时间上的绝对优势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而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宣传与利用,无数文人对它的进一步引申与深化,以及在其“忠、孝、节、义”的封建礼制观念影响下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封建礼制的顺从与效仿,都使得儒家所宣扬的“德”与封建统治者所渴求的普通民众的“德”在上至宫廷下至)’一大群众的社会各个阶层中得到空前的重视,使得中国历史上具有“德行”之人不仅被封建统治阶级、而且被宗教所大肆利用与宣扬,成为教育与同化民众的楷模。这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这种“高台教化”所要教授给广大人民观众的一个最为核心的观念。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础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形式的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因此,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积极探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工作方式的多样化,积极借鉴戏曲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戏曲艺术的推广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我们要努力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与现状,通过在学校发挥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作用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生硬落后的说教板式,发展以艺术为载体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思路,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喜闻乐见,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活跃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面,巩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稳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同时,籍此也能进一步实现发扬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共建和谐团结和健康繁荣社会的大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东风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