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出身贫贱。颜回14岁师从孔子,一生未做官,据说29岁时便头发全白,因病早逝。他的离世让孔子悲痛不已,连称“天丧予”。
  孔子对颜回有极高的评价:“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在众弟子中实属罕见。孔子与其弟子关系十分融洽,亦师亦友。他在褒扬学生优点的同时也常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缺点。“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他指出子路仅有勇武;“枨也慾,焉得刚”。他指出申枨欲望过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他严厉批评宰予浪费白天时光的行为……而孔子几乎没有对颜回做出较为严厉的负面评价,而赞扬其德行的语句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在孔子眼中颜回值得人们学习的优点与美德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其一是勤奋好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学无常师,坚持学习。“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广泛学习的同时也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要求其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颜回本人则是勤奋好学的代表。他不仅崇敬孔子高深的道行,称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学习时亦竭尽全力,闻一知十。“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称赞他主动学习有效互动的学习方法,亦期待推行这种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状态;“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颜回学无止境的精进精神也深得孔子欣赏。勤奋好学、潜心研道,孔子所提倡的学习观在颜回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二是谦逊守仁。颜回在众弟子中年龄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贫贱的出身也使其行事低调,较少外露才智。谦逊使他能安于贫困的生活,自得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志于修身行道、不为贫贱所动的精神不仅受到孔子的反复称赞,更是被孔后儒家作为修身处世的准则。执着使他专注于修道守仁:“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孔子以“仁”为人生最高境界,声称自已也很难达到,却认为颜回能够长时间保持仁德,足见其恒心与执着。谦逊淡泊的生活与专注守仁的精神,彰显了颜回著称于世的德行。
  孔子虽对颜回赞赏有加,但也对他的缺陷加以指出。“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虽然孔子最后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颜回本身并不愚钝能学有所思,但他这种很少提出反对意见的学习方法不免显得缺少思考精神;“回也非助我者也,与吾言无所不说”,他指出颜回没能在学习道的同时启发其他弟子、发展孔子的思想。颜回固然崇尚大道,勤奋好学,但他较为缺少自己的思考,其思想亦一致于孔子,以致被后人尊为“复圣”,未能发展思想自成一派。其过于专注学习,缺少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也应由当代人加以取舍,批判看待。
  《论语·雍也》中收录了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弟子孰为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对话中既包含了孔子对颜回德行的肯定与推崇,亦带有对弟子早逝的哀思。《论语·先进》中则记载了二人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在匡邑遇险,出逃时颜回落在后面最后赶到。孔子以为颜回已死,颜回说老师还在,自己怎么敢死。孔子对弟子的爱惜之情溢于言表,颜回对老师的尊重与孝心也可见一斑。师徒相知之深,不过如此。
  隋明仪,辽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5分)rn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朱耷就出现
本 质  纷杂而又迷离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每天想得知的信息以及对世界的探索只需要手指的点击、网站的切换来了解。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思考。而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伟大之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庄子与友人游湖,庄子见鱼儿游的欢快,便说:“鱼游乐甚。”友人对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想,对
期刊
今年暑假我跟随父母回老家去看望爷爷,爷爷搬了新家,搬到了离老屋较远的公路旁新建的小洋楼里,小洋楼三层,宽敞明亮,充满了钢筋水泥架起来的现代气息。出行方便,出门便是马路,门前是光秃秃的水泥地面,少了老屋的青山绿水,多了汽车的喧嚣声和尾气。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里,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父母陪我去老屋故地重游。  无人居住的荒凉的老屋,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茂密的野花杂草,我儿
期刊
太 阳  遵循着休憩的作息  褪去浓妆  悄悄地躲藏了起来  直到彻底不见了身影  夜 空  又见星汉  轻轻捧出了一抹银盘,素颜顾盼,  用皎洁的光影无声地包裹起大地  喧嚣不再  只有淡淡的宁静  从心田里渗透出一丝清凉的情趣  晚 风  懒洋洋的  似婴儿的小手,轻轻地抚摸在脸上  杨柳款款,在风中摇曳  慵懒间,沁出一丝温柔的醉意  鱼 群  在水中轻盈地回旋  串串水泡俏皮地吐纳着生机 
期刊
有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朝着既定的目标持之以恒的行进,锲而不舍,不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迷茫和彷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居里夫人实验室门前有张作息时刻表。这张表仿佛是一张人生的蓝图,它时刻提醒居里夫人:当内心在时间的磨砺下左右徘徊,当奋斗再三却未达到终点的时候,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不为短暂的虚荣盲目调转前行的方向,不为他人一时的功名而遮掩了自己的行进的路标。  有的人忍受不了奋斗旅
期刊
随着对人才、对知识的尊重,对高学位、高学历的推崇,“博士后”越来越多地“亮相”。“硕士”“博士”“博士后”这些词对高校师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但对社会一般老百姓,甚至
师:作文是我们每个人表达喜怒哀乐的文字,作文更是映照社会生活的镜子,喜怒之微,国事之大,都可以着之纸墨。可是,很多中学生的作文。总喜欢借别人之事,说别人之理,不着边际,隔靴搔痒,没
暑假阅读,漫无边际。读到了一本谈个性的书,书上说个性原本是天性,西方把它叫做人格。我不懂,于是继续找这方面的书读。  今年暑假雨多,伴着窗外潇潇雨声,读着这些近乎玄学的东西,越读越迷茫。于是放下书呆呆地想:我已经开始长大了,我知道我的身上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个性使然。如果说这就是天性,这就是人格的话,那么个性也好,人格也好,并不全都是好的。看来不能一味地崇拜个性!但在我的身边
期刊
现如今,看客心理仍然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心中,人们面对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而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多少关心。  最先揭示这种病态心理的是鲁迅先生,他对这种心理有深刻的认识。在小说《阿Q正传》中,前面部分写阿Q的丑陋,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津津乐道“杀头,好看!好看!”在《祝福》中,祥林嫂不停地向鲁镇人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而周围的人只是怀着一种看客心理,表面上惺惺应付,其实只是假慈悲
期刊
世间的一切都是特别的存在,它们固守着自己的个性与状态。人,也一样。但有时改变一下,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的碰撞。  过去时态——踌躇不前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怀着自豪的心情走进校门口,我还是考上了!可适应了几天的学习生活,自己早已跟不上班级的步伐——整天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领着成绩单,迈着沉重且迷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树叶四处飘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