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初中学生处于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保证该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至今还停留在传统说教的阶段,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未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实质与重要性。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一贯的说教只能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而在道德情感、意志及行为方面难以进步,即无法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换,因此无法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的,德育工作中同样如此,老师不能以“权威”的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更不能将自己接受教育时代的道德标准带入现代的德育工作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不敢与老师亲近,学生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相法,从而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无法保证德育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德育工作也要更新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过程,老师并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和互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其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德育工作中,老师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并且双方的人格都是互相独立的,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双方建立一个互相尊重、沟通顺畅的教与学的关系。当然,与涉世未深的学生相比,老师不仅是专业人员,而且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社会经验,因此教育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单向交流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良性互动加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观点及思想的传递与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建构道德认知与德育体验。
(二)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道德教育过程中必要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班级文化即根据教室环境的布置与要求构建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也是整个班级精神风貌的间接体现。环境优美的教室不仅可以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而且可以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文化的培养,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集體主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比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从观念上抵御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等;也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使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道德取向。此外,老师要注意建立正确的精神文化导向,在学生中树立一些典型与榜样,利用其辐射作用对学生产生现实感召力,通过身边榜样的精神引导,提高其道德感。
(三)注重细节教育
习惯成自然,道德教育与其它学科最本质上的差别就是其对主体进行精神上的改造,因此教育过程中细节非常重要,老师就要善于抓住生活细节,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自制自律的良好品质。对于初中生而言,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老师要充分贴近生活,因势利导,将偶发事件的教育意义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初中学生很多都或多或少的有网瘾,这也是很多班主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老师要首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分析其不足之处:是否足够关心学生?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心理?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再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学生的角度为其着想,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笔者曾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跳棋大赛,活动布告贴出后,学生的个个兴致大增,活动积极性高涨。其实初中阶段的孩子之所以迷恋上网,是因为网络虚拟的角色可以帮助其找到自我、找回自信,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胜利的成就感。而不了解学生的班主任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其实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信任,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其这一心理需要时,就会转向虚幻世界。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生活细节,折住时机做好渗透教育。
(四)言传身教
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即是为人师表,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可塑性很强,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十分重要。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其更容易被学生模仿。传统教育观念中,老师就是绝对的真理,其所塑造的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形象。其实班主任与其它老师一样,其主要职责就是授业、解惑、传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对学生形成正影响,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好思想、好品德,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老师不求回报,学生会学到助人为乐,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引发学生的使命感;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就会形成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道德教育需要老师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要在内容上创新,保证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从社会吸取生活中的精华,开拓视野,多总结、多创新、多探索,从而形成一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傅廷柱.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2,(9).
[2] 刘玉红.强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2,(5).
[3] 姚云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2(3).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至今还停留在传统说教的阶段,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未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实质与重要性。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一贯的说教只能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而在道德情感、意志及行为方面难以进步,即无法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换,因此无法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的,德育工作中同样如此,老师不能以“权威”的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更不能将自己接受教育时代的道德标准带入现代的德育工作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不敢与老师亲近,学生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相法,从而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无法保证德育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德育工作也要更新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过程,老师并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和互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其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德育工作中,老师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并且双方的人格都是互相独立的,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双方建立一个互相尊重、沟通顺畅的教与学的关系。当然,与涉世未深的学生相比,老师不仅是专业人员,而且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社会经验,因此教育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单向交流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良性互动加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观点及思想的传递与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建构道德认知与德育体验。
(二)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道德教育过程中必要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班级文化即根据教室环境的布置与要求构建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也是整个班级精神风貌的间接体现。环境优美的教室不仅可以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而且可以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文化的培养,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集體主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比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从观念上抵御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等;也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使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道德取向。此外,老师要注意建立正确的精神文化导向,在学生中树立一些典型与榜样,利用其辐射作用对学生产生现实感召力,通过身边榜样的精神引导,提高其道德感。
(三)注重细节教育
习惯成自然,道德教育与其它学科最本质上的差别就是其对主体进行精神上的改造,因此教育过程中细节非常重要,老师就要善于抓住生活细节,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自制自律的良好品质。对于初中生而言,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老师要充分贴近生活,因势利导,将偶发事件的教育意义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初中学生很多都或多或少的有网瘾,这也是很多班主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老师要首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分析其不足之处:是否足够关心学生?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心理?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再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学生的角度为其着想,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笔者曾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跳棋大赛,活动布告贴出后,学生的个个兴致大增,活动积极性高涨。其实初中阶段的孩子之所以迷恋上网,是因为网络虚拟的角色可以帮助其找到自我、找回自信,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胜利的成就感。而不了解学生的班主任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其实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信任,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其这一心理需要时,就会转向虚幻世界。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生活细节,折住时机做好渗透教育。
(四)言传身教
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即是为人师表,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可塑性很强,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十分重要。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其更容易被学生模仿。传统教育观念中,老师就是绝对的真理,其所塑造的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形象。其实班主任与其它老师一样,其主要职责就是授业、解惑、传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对学生形成正影响,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好思想、好品德,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老师不求回报,学生会学到助人为乐,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引发学生的使命感;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就会形成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道德教育需要老师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要在内容上创新,保证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从社会吸取生活中的精华,开拓视野,多总结、多创新、多探索,从而形成一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傅廷柱.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2,(9).
[2] 刘玉红.强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2,(5).
[3] 姚云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