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整合,让课堂活动更有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活动的优化整合,是教学整合的重要方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重组目标”“优化资源”“确保空间”三条策略,努力探寻课堂活动“变琐碎为凝练”“变分散为链接”“变浅尝为深究”的整合化境界。
  【关键词】活动整合 学习体验 目标 资源 空间
  想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课堂活动。学生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真实、鲜活的课堂活动,才能获得学业进步、积累发展动能。那么,如何使课堂活动更有效呢?下面,笔者将立足“整合”的视角,来谈谈课堂活动的改进策略。
  一、重组目标,让课堂活动变“琐碎”为“凝练”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佐证。“课标”倡导的“四基”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彼此协调的整体,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技能习得、思想感悟、经验积累四个方面的协同发展。然而,反观教学现状,将目标割裂、撕断、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地存在著。由此,导致了课堂活动的“小步子”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起完满而深刻的数学意义。
  (一)将“多个目标”捆绑
  限于时间与空间,一节课中的课堂活动,终究是有限的。所以,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力求将多个单一的教学目标加以沟通,融入其中。由此,使课堂活动更具整合性,利于学生自主发挥、自我探求、自觉构建。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知识点较多。按一般的教学习惯,“感知分数含义”“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等教学内容往往被分散在不同的课堂活动中。笔者执教时,将这几个目标“揉”成一团,设计了一个具有整合性的开课活动:1.探究规律。先出示下图(前3幅),让学生充分观察“数”与“形”的规律,并思考“第4幅图该用怎样的数表示?”“第5幅图该怎么画?”2.初识分数。揭示“分数”名称,并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支撑分数含义的理解。3.利用这五个分数,教学“读写及各部分名称”等内容。
  (二)让“核心目标”凸显
  在组织开展某个课堂活动时,先得弄清楚“想让学生得到哪方面的数学发展”。面对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各种目标“共存”的现状,必须分清“核心目标”与“一般目标”,并围绕核心目标来设计并展开活动,而不被一般目标所牵制与纠缠。由此,凸显课堂活动的“主心骨”,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度的学习收益。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先问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将这些气球分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答出了“按形状分、按颜色分”这两种分类标准。随后,教师让学生动手分气球,要求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在交流按“形状”分的结果时,教师将“如何整理数据并记录结果”的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我们需要思考,“分气球”这个课堂活动中,除了动手操作、记录,还有什么是能够称得上“核心目标”的东西?笔者认为,是“分类思想”。换而言之,比起规定了分类方法的具体操作,学生独立思考“该怎么分类”进而展开操作更为重要。让每个孩子自主经历“分类标准”的确立及实践,这是构建分类思想的重要路径。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无须请学生代表先回答“可以怎么分类”,再让学生按指令展开操作,而是将活动整合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气球分类,并想一想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由此更能凸显课堂活动的核心目标。
  二、优化资源,让课堂活动变“分散”为“链接”
  课堂活动的材料,是数学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托。选择学习材料时,也要注意适当整合。比如,可以将多则“小材料”整合成一组“大材料”,可以将不同材料的优势元素整合到一个材料中……事实上,学习材料的优化整合,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课堂活动的结构整合,使其有“前后贯通”乃至“一气呵成”之感。
  (一)学习材料“抱团出击”
  有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对称”时,整体呈现了一组图形:脸谱,梳子,蝴蝶,两只鸭子,衣服,进而展开了丰富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判断哪些是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的含义。第二层次,探索出用“对折”的方法来判别对称。重点聚焦“两只鸭子”,通过对折发现“并非对称”。第三层次,这件“衣服”是怎样剪出来的呢?引发了自主创造对称图形的活动……在一组材料的串联下,课堂活动逐层递进、扎实深入。所以说,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能生成有结构的课堂活动。
  如上所述,将一些材料“打包”呈现,并以此牵引课堂活动的“峰回路转”,不仅能提高学习材料的资源利用率,更能让课堂活动显得“浑然一体”。
  (二)课堂环节“无缝对接”
  巧妙设计学习资源,让前后两个教学环节 “无缝对接”,使前后两组课堂活动彼此呼应,也是教学整合的重要体现。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教学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活动):“体会大于1的百分数的含义”与“感受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有位教师教学时,将这两个环节进行了资源“贯通”,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体会大于1的百分数的含义”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出示如下图信息,让学生思辨“每组两条说法中哪条可以填入120%?”充分交流后,教师抓住最后一条信息进行环节过渡:“某校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未近视人数的120%。相比之下,咱们学校的情况要好得多,近视人数是未近视人数的40%。那么,这里的40%是否可以说成[25]?一根绳子长[25]米,这里的[25]米是否可以说成40%米?”随后,引领学生展开“感受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的教学……在这里,教师运用情境推动,将两个独立的课堂活动链接起来,承上启下,顺势施教,有效地避免了数学学习“思维断档”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更为高效地融入后续的课堂活动。
  三、确保空间,让课堂活动变“浅尝”为“深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在介绍完“分数各部分名称”后,面对黑板上“[13]、[14]、[15]、[16]”等分数,很多教师习惯于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的互动。教师问:“[13]的分母是什么?”学生答:“是3。”教师问:“[15]的分子是什么?”学生答:“是1。”……这样“打乒乓球式”的问答,割裂了学生对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完满观照与整体解读,且使思考性大为减弱。因此,不妨将这个活动改进为:“请你在[13]、[14]、[15]、[16]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分数,说一说它的分子分母分别是几。”这样一来,空间更宽绰,信息更丰富,思考更鲜活,收获更殷实。
  开展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出于“好心”,往往会频繁地干预、周到地帮扶、适时地暗示……殊不知,这种“好心”很多时候成了影响学生独立探求、自主建构的外在干扰,导致其数学学习陷入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唯有减少干扰,才能让课堂活动向纵深迈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时,在出示课本例题“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教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在解读相关信息后,笔者清晰而完整地提出了课堂活动的具体要求,放手让学生展开学习:“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解题思路,将练习纸上的线段图(如右)补充完整;完成一种解答方法后,再想想别的解答方法。”在随后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作任何介入。笔者觉得,在一开始就把学习要求“和盘托出”,而不是在探究过程中“挤牙膏式”地进行补充,是课堂活动整合性的必然选择。而且,教师改变了很多教学“仅在反馈时利用线段图交流解题策略”的做法,将线段图纳入学生自主活动的内容范畴,更有利于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紧密联系,进而逐步建立“几何直观”的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活动的整合,作为教学整合的重要方面,值得我们跟进研究。限于水平,笔者只是围绕“目标”“资源”及“空间”三个方面作了些肤浅的实践及思考。愿与广大同行携手探索,为创造更自主、更深刻、更具发展性的课堂活动做出努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312300)
其他文献
韩国反目独立运动家金九1949年遇刺身亡后,韩国有关方面曾进行过数次调查,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92年,事件真相调查工作重新启动,在政府部门和国会主导下,按照司法程序正式
浙江省海盐县葡萄产业,自2008年实施葡萄“百、千、万”工程(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100户,面积1000亩,亩产值超10000元)以来,连续6年实现“三增”,即面积增,单位面积产值增,总产值增。以2
梁实秋(1902年-1987年)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20世纪20年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并先后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中国公学、知行书院任教。
《老哥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追述了他家一位叫老哥哥的长工饱受剥削和压迫,辛酸悲苦。孤独穷困的一生,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
期刊
“非纸笔”的评价方式正成为全国各地小学低年级期末考试的主流。基于“玩转数学”课程实施的理念开展的“游园活动”的期末考试,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了解儿童的学习特
葡萄品种夏黑(别名:黑夏、夏黑无核),系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日文名サマ-ブラ、ツク,由日本山梨县果树试验场1968年用巨峰×トムソンシ一ドレス育成,于1997年8月获得新品
随着朝鲜申报核清单,朝鲜弃核进入了新的阶段,或被称为后朝核阶段。尽管清单尚未正式公布,但被认为与"完整、准确"的要求有重大出入。这既反映朝鲜弃核是个渐进过程,迄今也在
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有效课堂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引领学生思维,丰富数学思想.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提供材料
【摘 要】试题分析司空见惯,但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试题分析?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教学测评系统,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思过程、寻找策略这一系列的行为入手,让试题分析不再是简单地凭感觉下结论,而是用数据说话,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试卷分析。  【关键词】网络大数据 试题分析 改进 策略  试题分析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大家常规的做法是:统计一下本班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等,然后
1品种来源1990年,我们在新郑市两个农户院内各看见一株30~50年生杏树,树体矮化,果个特大,甜仁,农户称其为大巴达杏或水蜜巴达杏.农户从未人工浇水、施肥和喷药,丰产性一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