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文化名城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沙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多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200余处,馆藏文物30余万件,以及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名城保护新路子,既保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注入了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
  
  一、坚持把创新理念、提升认识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想基础
  
  珍惜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传承城市文明是一种历史责任。长沙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湖湘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西汉和五代时期是著名的长沙国和马楚国的都城,近代以来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对全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楚汉名城、革命胜地、名人故里、山水洲城”。为此,长沙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一个不懂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领导,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领导;一个不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干部,是一个不称职的干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当好历史文化的“薪火传人”,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后代。
  其次,城市文化底蕴是一种竞争力。历史文化,是长沙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所在;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沙城市最重要的“金名片”。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就是保护长沙的综合竞争力。为此,我们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把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和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有效地保护下来,并明确规定城区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一律不得随意拆除。2010年6月,长沙市委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战略,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主题,以满足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为目标,全面提升文化价值、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高度创新精神和广泛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这为长沙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保护确立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把科学规划、依法监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前提
  
  为从宏观上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完善了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并加强了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2002年开始组织编制《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2004年底通过了全国专家评审。2010年下半年,结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提升工作,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5)评估,年底完成规划正式成果。近年来,长沙市还编制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长沙市文物事业中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
  二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2002年,长沙市就着手制定《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同时,还制定了《城市建设中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定》、《长沙历史建筑抢救保护管理办法》、《长沙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三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早在1982年8月,就成立了长沙市名城规划保护委员会;1996年,由市政协牵头成立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大力促进下,2007年成立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设立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推行了文物保护目标责任制,将重要文物保护工作情况纳入对区、县(市)的年度绩效考核。完善了听证制度,对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的建设方案,实施前召开听证会,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确保项目不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造成破坏。建立了公众监督机制,改公众“事后参与”为“全程参与”,使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修缮和管理处于公众的全程监督之下,增强了公众保护历史文化的理念和情感,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把保护文物、延续文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灵魂
  
  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又要整治,还要发展。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既不可能原封不动,也不允许脱胎换骨,其核心是延续历史文脉。因此,我们在名城保护中,十分注重“形”的保护和“神”的传承。几年来,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
  一是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从1998年开始,开展了近现代保护建筑调研工作,确定了城区56处近现代保护建筑。“十一五”以来,以每年维修5-6处文物保护单位的速度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麓山寺、新民学会旧址、贾谊故居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及时修缮。同时,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深度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品牌和“亮点”。在湘江两岸风光带建设过程中,修建了“杜甫江阁”、“四羊方尊广场”等工程项目,完成了潮宗门故址、潇湘八景台故址、朱张渡原址、长沙电灯公司原址等历史遗址的标志建设,并对近现代历史保护建筑群——裕湘纱厂建筑群进行了保护性的综合改造。
  二是注重历史街巷的保护。在2006年-2007年,投资10多亿元,对城区413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同时完成对化龙池、白果园、天心街、西文庙坪、连升街等11条历史街巷和李富春故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23处重点保护历史旧宅的改造工程,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和恢复这些历史街巷和历史旧宅的老长沙原味文化风貌。
  三是注重文化景区的保护。2004年-2009年,投资16亿多元,对橘子洲风景区进行了全面的提质改造,并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第一期工程。通过对橘子洲、岳麓山两大景区的提质和整治,使我市历史文化传承载体得到跨跃式提升。
  四是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把湘绣、花鼓戏、老字号、百年名校、历史地名和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景名胜、古井名泉、古树名木等纳入了保护范围,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非物质文化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文化、商贸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传统艺术、工艺的特色,建立传承人制度,兴建专题博物馆,采取有效地抢救、扶持措施,促进发展。
  
  四、坚持把街区保护、整体协调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中之重
  
  历史街区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在历史发展中存留下来的建筑群体,这些街区传递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岳麓山、湘江、橘子洲和以天心阁为标志的古城区是长沙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先,我们把象征和见证长沙历史文化的太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加以保护,编制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明确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并于2007年11月完成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期修缮、改造工程。在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和“修旧如旧”的理念,把太平街打造成为我市的第一条历史文化名街,逐渐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
  其次,对现有几个历史文化风貌较好的街区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西文庙坪、潮宗街、化龙池三个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专家咨询会上获得一致通过,目前正在进行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第三,从整体上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管理。将岳麓山(含橘子洲)、小西门、潮宗门、天心阁、开福寺5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保护重点,确定了控制风貌区的范围、性质、建筑风格、环境特征和保护控制要求,并对容积率、建筑高度和视线走廊等进行规划调整、控制。同时,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措施,“点”指的是单独存在的古建筑或文物史迹,如寺庙、老住宅、古井等;“线”指的是相联成线古建筑或文物史迹,如古街、古巷等;“面”指的是成片的街坊、街巷、民居群等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通过采取这种措施,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文物史迹得到更多的保护。
  
  五、坚持把有机更新、科学开发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环节
  
  城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是“空城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让保护成果惠及居住其中的所有居民,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近年来,长沙市将旧城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城区二环以内730万平方米棚户进行全面改造,其中涉及旧城保护区的有330多万平方米,这些地方历史积淀深厚,文物资源集中,是长沙市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资源分布区。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规划、分类保护、整体提升、有利发展”的棚户区文物资源利用思路。“统一规划”是指棚户区提质改造在充分尊重《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前提下,结合其建设规划,做好二者的结合文章,以达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和谐发展;“分类保护”是指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点及其分布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模式实施利用。按这一思路,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品质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古道巷、白果园、化龙池等改造为具有“小巷文化”的特色商业步行街,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六、坚持把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追求
  
  有效地保护是为了合理的利用。我市在坚持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下,积极发掘和利用长沙的名城资源,发展以文化、教育、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产业,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造福当代,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一是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等渗透到农、工、商、运、建、服等各行各业及其产品、服务、经营、管理之中, 以期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多层次展示历史名城的人文精神风貌及文化特色, 增加城市文化含量,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形成大经济与大文化互动共生的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模式、“两型社会”实现形式的创新。
  二是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典籍、文化名人、文化传统和人才优势,开发富有长沙特色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纪念品, 以文生财, 以文富民。近年来,推出了《贾谊新书》、《长沙府志》、《湘军志》等书籍,并依托长沙简牍,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长沙吴简已逐步构筑成一门显学。
  三是利用长沙名人故里、历史街区、宗教文化、风味小吃、传统手工艺等资源优势,开发富有特色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推进了岳麓山、橘洲岛、靖港镇、铜官窑和湘江沿岸风光的旅游项目建设,全市以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文化产业贡献率达10%以上。
  
  (责任编辑:黄荔)
其他文献
2006年之前,北京市丰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缺乏全区的统一规划,信息数据的管理维护仍处于各部门自成体系的状态。自部门信息仅限于纵向交流,政务资源没有联通交换,处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初期阶段。针对全区各项业务工作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整体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丰台区着手构建一体化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突出以电子政务应用驱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以资源整合支撑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提高信息化服务
期刊
地处珠三角水网中心的广州,自古以来便是岭南水乡,231条河涌如同毛细血管渗入百姓生活。谈及荔湾区名称的由来,许多人都会吟起耳熟能详的“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诗句,如此美景其实就源于荔枝湾涌。从前人们乘坐游艇或舢板“游船河”,沿途红荔夹岸,荷香数里,极具诗情画意。    一、广州荔枝湾曾经的繁盛与衰败    荔枝湾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小秦淮之称。相传汉朝时,这里已开始种植荔枝。南汉王刘长所经营
期刊
北京市房山区历史上曾经是资源型经济大区,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素有“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林果之乡”,全市60%的水泥、80%基础建材均出自房山。其重要原因一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二是自然资源较为 丰富。随着首都现代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山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生态环境建设压力非常大,诸如新兴产业规模狭小、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房山的发展,也使环境问题复杂化。  “十一五”以来
期刊
12月22日,冬至时节,这个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在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全体通讯员的心里却是最温暖的一天。这一天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第四届通讯员联络会在北京召开,愉快的笑容、坦诚的交流贯穿了整个会议。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王新主持会议,并作“2010年杂志社工作及通讯员工作总结”;辛向阳主编介绍了2011年的策划选题,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问题与前景作了深入浅出的讲演。会上,王新社长和辛向阳主编还
期刊
2009年2月12日,杭州市政府召开有关市民卡公车改革应用领域拓展专题会议,为公车改革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确定利用市民卡缴纳城管违法停车罚款是配套环境中的一项重要的应用。    一、现状    目前,杭州市车主只能去建设银行营业网点、杭州市城管执法系统各中队、各违停处理点、部分区局受理大厅或通过数字电视“家银通”(是一个集成了数字电视专网和金融专网的服务型综合平台,用户能够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各类公用
期刊
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到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成了文明的代表者[1]。城市先是商品交换的集中地,再到生产的中心;宗教也看中了城市,在这个地方,拯救人的灵魂有规模效应,因此欧洲城市中大小教堂林立,城市成了宗教文化的中心;与此同时大学开始出现,教育发展,科学研究也出现在城市,城市成了教育、科学文化的中心;城市(city)产生了市民概念(citizen),产生了市民社会
期刊
七月流火,随着北京最为炎热季节的到来,开展近半年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在2010年6月和7月分别进入了“绿色餐饮月”和“绿色旅游月”。不同于以往开展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 ”活动,这场被刘淇书记称作 “打一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其打法决定活动成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领导告诉记者,这次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最大的特色是把垃圾分类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并已经形成了分类管理链条。从居民小区试点分类
期刊
良好的政府机关形象,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凝聚力,提升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由于城管执法对象多为街头影响市容环境的小商小贩,他们大部分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城管人员暴力执法现象的存在,城管执法队伍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城管执法形象负面影响已经干扰到了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这种现状若不改变,城管执法工作将会失去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导致行政执法效能
期刊
北京市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启动以来,房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属地负责——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市率先提出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先行成功后得到全面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垃圾无害化工作水平,探索更加有效、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房山区把厨余垃圾的生化处理作为突破口,投资350万元,引进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机,在分类试点地区附近投资
期刊
福建省漳州市城管执法局秉承“依法、亲民、和谐、文明”理念,改进执法方式,灵活采用“劝导、疏导、引导、指导”等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管理方式,置管理于执法之先,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实施服务型管理模式,加快由“被动执法”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拉近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改善与管理对象的关系,有效地破解执法难题,促进社会和谐。    温馨劝导:铿锵玫瑰柔情执法树形象    漳州市胜利路是漳州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