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手机测试实践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采用手机测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参与思政课手机测试的109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手机在线测试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很高,进而认为手机测试具有操作便捷、节约环保和统计高效等优点,手机测试使用和推广的前景广阔,是未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手机测试 题型设计 题量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77-03
  为全面了解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期末考试采用手机测试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参与思政课手机测试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00份,收到有效问卷1099份,被调查的学生涵盖了理工、农林、经管和师范等各类高职院校,覆盖面广,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手机测试的认可度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10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1%。中国网民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65.1%,其中学生占比26.0%。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尤其是2020年2月以来,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无法按时开学,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高校纷纷开展了网络线上教学,客观上推动了智能手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自智能手机用于思政课教学以来,一些高校起初仅限于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一些专题知识测试或问卷调查,例如大学生“十九大知识测试”“课后知识测试”等。早期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认为手机测试缺乏严谨性、公平性、纪律性和仪式感,故并未将其看作可以承担思政课期末考试的重任。随着手机考试软件和功能的升级和完善,其规范性、公平性和严谨性大大提升。
  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91.26%的受访学生表示更喜歡手机在线测试,只有8%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进行纸质试卷测试,这个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对思政课采用手机在线测试的认可度极高。另一项调查显示(如图2所示),有高达89.26%的受访学生认为思政课适合采用手机在线测试。由此可见,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其信息化素养较高,生活中诸如学习、娱乐和交友等诸多行为及活动都是广泛通过手机进行的,遇到操作方面的技术障碍极少,所以对手机在线测试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极高。
  二、手机测试的优点
  思政课手机测试对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具有积极作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顺应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智能手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自然会被延伸应用到思政课的课程考试中。手机测试相较于电脑端测试和传统纸质考试,具有明显的优势,电脑端测试采取的是将学生集中到机房进行测试,具有规模大、人数多的特点。为保证测试公平,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多个班级同时参加测试。这种测试方式虽然节约环保,也提高了效率,但对硬件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机房,还需配备技术人员来调试电脑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设备故障。而手机测试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具有移动性和便捷性优势,操作便捷,方法简单,对硬件要求低,无须配备机房和技术人员,只要一台智能手机在手即可完成。只要手机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考试,无须到指定的课堂或机房才能参加考试。二是节约又环保,无须大量印刷纸质试卷。传统的思政课考试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考务工作压力巨大,在出题、试卷的印刷、监考、教室的调配和考试时间的安排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压力。三是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计分,节约了思政课教师的阅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学生熟悉手机,也善于使用手机,乐于接受手机测试这种方式。综合各方面来看,思政课采用手机测试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手机测试的设计
  (一)题型设计
  测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传统的纸质试卷测试还是无纸化测试,都要涉及题型的设计和选择。关于题型设计的调查显示(见图3),96%的受访学生选择单项选择题,77.07%的受访学生选择多项选择题,85.26%的受访学生选择判断题,由此可见,在思政课手机测试中,这三种题型显然是最受欢迎的,这三种题型都属于客观题。除此之外,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也是手机测试的必要补充。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填空题在考查中太过于强调一字一词的精确,把学生往博闻强记、死记硬背的方向引导,所以可以适当减少,可以适度增加案例分析题,如果测试题目全部集中在客观题,则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考试会显得过于简单,不够严谨,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应的,学生的投入程度也会降低。因此客观题和过程性实践性考核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合理的题型设计应该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设计,并且要将能够佐证过程性考核的课堂和课外活动纳入考核范围。
  (二)题量设计
  关于单次手机在线测试的题量设计,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27.75%的受访学生表示单次测试的题量在11~20题为宜,27.48%的受访者认为21~30题为宜,综合来看,单次测试的题目数量在20~30题是最为合适的。另外题量的设计还和一个重要的因素息息相关,那就是测试次数,如果测试的次数多,则每次测试的题目数量可以少些,反之,如果测试的次数少,甚至是一次测试定成绩,那么测试的题目可以适量多些,基本保持一个总量的相对平衡。关于测试次数和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有56.96%的受访学生希望测试次数多些,每次题目数量少些,另有43.04%的受访者则希望测试次数少些,每次测试的题目多些,总体来看,多数学生支持多测几次,每次测试题目少些。这种“少食多餐”的测试方式更符合过程性考核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学完每一个内容板块以后及时开展手机线上测试,记录每一次的成绩,整门课程学完后将各次小测试的成绩汇总或平均,得出最终的测试成绩,真正将过程性考核体现出来。
  此外,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手机测试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这就要求测试之前要建立完备的题库,只有建立题库,才能在测试过程中随机推送,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在保证测试公平性方面,实测过程中可以通过离线提醒等模式防止学生离线搜索,这些功能目前在智慧职教、学习通等平台都已经可以实现。
  四、手机在线测试的前景
  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训的改革,也包含了教学测试的改革,因为测试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检验的功能,针对测试环节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手机测试作为信息化测试一种重要方式,时机已经成熟,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高校纷纷开设线上教学课程,采用线上测试,手机测试成为重要选择方式。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和手机测试客观上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线上教学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可见,手机在线测试已成为未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思政课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手机在线教学和测试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手机标准化考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
  [2]李丽萍.手机微信考试:高校思政课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作者简介】杨中陶(1986—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吴玉龙(1984—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学德育。
  (责编 黄桂婵)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Early oral feeding(EOF)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after surgery,which has emerged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AIM To determine the safet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教育理念有待重视、建设能力有待提升、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重塑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完善教师课程思政的体制建设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90-02  “课程思政”是指充分发掘专业课中潜藏的
【摘 要】本文分析湖北省学前教育师资供需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学前教师总量上缺口较大、学历结构上还需进一步优化;民办教师待遇偏低、社会认同感不足;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为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  【关键词】全面二孩 学前教育 供需平衡 师资供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32-04  “
本文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护理专业群“护理学基础”课程共建共享的模式,即通过专业授课模块整合、联合办学点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科课程资源共建重组,破除课程资源间“建、享、用”的壁垒,认为该模式打破办学点人员和地域限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了专业群资源整合,为课程在护理专业群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做铺垫,也为其他高校专业群课程共建共享提供了模式借鉴。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课程育人管理制度的建设现状,认为应构建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育人体系,在分析高校课程育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应该从推进课程发展科学化的角度出发,着力构建理念先行制度、责任落实制度、资源整合共享制度以及动态评估体系制度等,为课程思政在规范实施中实现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课程育人 协同育人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对百色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认为可利用MOOC推进百色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并论述改革思路:发挥网络优势,完善网课体系;师生共同探讨、切准课改脉搏;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齐抓。  【关键词】MOOC 百色市 高校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65-0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
【摘 要】本文从学校发展定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毕业生表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以及新工科教育理念要求等五个方面对广西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2017版广西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合理的,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符性;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相符,满足现阶段专业办学发展需要。  【关键词】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文以《穷人》教学为例,针对长课文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等问题,论述抓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通过关注文本的情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梳理文本结构及特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基础条件、高校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基于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等培养原则,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加强思想与实践引导,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成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校企合作共
本文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实践为例,围绕探寻积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提出聚焦真问题、提出真猜想、经历真探究的教学策略,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