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本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际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特殊教育形式,因为管理模式独特,学生特征鲜明,使得国际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学院的自身特点。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国际学院应以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定位和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合学生培养目标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学院 问题 社会实践 应用型人才 对策
  
  国际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要求,但与此同时由于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家长和社会对于这种办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前景给予的关注也逐渐增多。在国际学院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突出国际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国际学院学生在四年的大学教育后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面向国际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1.国际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有偏差。
  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将社会实习这一环节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完全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活动中也是为了综合测评时加分,没有理解组织活动的初衷和活动的意义所在。实践动机和目的都不明确,没有把社会实践提高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标上,没有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社会的手段和自己今后成长的台阶,所以在实践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1.2学生自身特点在实践中有影响。
  我院学生善于沟通交际,对新事物接受比较快,能够适应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也存在浮躁的现象,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学生对能发挥其特长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积极,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而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挫折,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自信心不足,自身表现也不够积极。另外,因为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及学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优越感强,群体合作意识薄弱,学生的吃苦性和自律性较差,在一些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实践不是很积极。
  1.3学生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学校的社会实践分为专业实习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方面,专业实习是由相关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时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根据学校学工处和团委的要求进行。目前的高校大多都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习内容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学生利用实习时间回家休息或是在宿舍玩游戏,浪费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这种实习使学校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出现脱节。而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实践需要,使得很多一开始想大展宏图的学生到最后心灰意冷。
  1.4学校对社会实践的考评体系不健全。
  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也体现出了素质拓展模块的学分,但目前学校仍未将社会实践分数加入学生的总学分,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不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和毕业。专业实习仅仅交一篇实习报告即可,社会活动只是体现在社会活动奖学金的评比上,而假期的社会实践更是交一张社会实践表就了事。这样的评价体系只能是少数学生的实践,无法让全体投入进去。很多实践活动因为缺乏长期的跟踪评价,使社会实践难以持续长久地进行。而且评选优秀时没有综合的考评制度,影响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不良学风,违背社会实践的初衷。
  1.5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支持系统不完善。
  由于国家目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不成熟,社会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包括很多企业单位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持既不反对但又不是很支持的态度。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参与机会和平台,无论从信息还是岗位上都没有充分向大学生敞开。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此外,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外实践活动的系统组织和安排,使学校组织的少量假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局限于部分学生干部,而大部分学生则需要自己花精力和成本寻找社会实践场所,这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2.国际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2.1完善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方案中应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应努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传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深化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增加素质拓展平台,强化实践教育教学模块。构建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模块组成的、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实践和应用的比例,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增加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性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实施个性化培养。[1]
  2.2健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实践。
  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学院首先要将教学中的社会实践学分建立起来,凡是实习课程或是实践课程都要重视并且给予一定专门学分。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侧重对学生知识运用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考核方式上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通过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学校学工处通过建立一整套社会实践考评系统,不断跟踪学生实践的进展和成绩,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成绩按学期录入,毕业时发放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研究生和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以多种方式督促和激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2.3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进一步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这一实践基地既可以作为暑期学生三下乡的基地,又可以在平常的短假中安排学生实习。[3]所以要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依托我市的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考虑实践基地的人员对社会实践认识是否到位,是否符合学生实践需要,是否具备较强接待能力,交通是否方便等因素。可以根据不同实践需求找准相应的单位作为基地,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公益服务基地、创业创新基地、勤工助学基地等类型。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既使学生受锻炼,又能让实践基地受益。
  2.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实践和创新的院风。
  学院的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从一入学就积极并有思考地参加活动和实践,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践内容。通过素质拓展项目的丰富和社会实践基地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将摆脱固有的封闭思想,开阔眼界,锻炼胆识和能力,能够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国际社会对人才专业化、复合性的需求。国际学院应树立一种“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院风,并将其作为学院的院训,让全院的师生以此为指引进行工作和学习。通过实践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创新促进实践的进一步飞跃。在实践和创新的引领下,结合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学院定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5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突出国际学院的国际化特色。
  为使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际学院通过积极构建以社团这一“第二课堂”方式为主的文化素质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参加自身感兴趣的社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此外,在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引入自我管理机制,从着重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着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真正体现国际学院学生面向国际的特色,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多元化的发展前景,学院要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培养的资源,成立与英语语言、国际文化、国际交流有关的社团组织,组织开展中外学生交流项目和夏令营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除此之外,学院将积极建立外资企业社会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具备国际化需求的综合素质。
  2.6借鉴成熟经验,构建社会支撑平台。
  目前,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有很多的顾虑和阻碍。最大的顾虑就是在管理人员有限而学生人数众多的前提下,让学生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带来的安全问题。这一点国内其他高校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可以减少很多试探和摸索的时间。学院应完善管理制度,对学生社会实践要实行目标、质量、全员安全和信息化等全面管理,可以在学生、指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与他们签订项目合同书和实践责任书,为其购买保险,明确权利和义务,解除后顾之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改变固有的认识,与之一起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4]
  学院需要吸引更多的关注,集学校和社会整体的资源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希望真正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锻炼成熟,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作用,促使国际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呈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颜忠诚,王德胜.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08,(10).
  [2]廖志丹.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2006,(5).
  [4]何全旭,张小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上好,并发挥出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是每个思想政治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者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人生导师”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角色定位    一、“人生导师”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当新生
摘 要: 复调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创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复调音乐中的对位技术,而且体现在复调思维的无限魅力,这是一门无论对作曲专业还是非作曲专业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课程。作者将对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复调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复调课程教学 高师音乐专业 现状与思考  复调是一门
摘 要: 作为一名传记大师,斯蒂芬·茨威格在创作方法上可谓是自成一家,将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近乎完美。精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茨威格,将心理学知识融入了艺术创作,在忠实于历史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刻画到了极致。他塑造的形象各个鲜活丰满,不仅真实描绘了他们的生平经历,而且向读者展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以《玛丽·安托内特》和《玛丽·斯图亚特》两部作品为例,分析和论述茨威格是如何准确而
摘 要: 《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复音词典。该词典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着重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全面阐述”。其成就受到语言学家的一致推崇。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词典中尚有许多疏误。陈徐陵编《玉台新咏》中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汉语语料,有些为《大词典》所漏收。兹据《玉台新咏》及相关典籍对《大词典》书证方面的失误加以订正。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玉台新咏》 书证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努力的方向,是使历史课堂更有效的关键,是新课程的主旋律。在《中国民族資本主义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了不同的看法。作者引入了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在当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摘 要: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含许多经典的人文思想内涵,尤其是在《论语》中,更为深刻。这些人本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本思想 《论语》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孔子及其《论语》中的人本思想  孔子学说体系的核心是“仁”,它体现了孔子对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等思想的思考。孔子
摘 要: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中文系一贯注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标或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是本系实践课程中颇具特色的一门课程。在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应该改善学校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 学校教学管理 基本功训练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素质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特色做法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中文系一贯注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在面对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等趋势下,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能不重视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 学生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面对
摘 要: 近期,浙江的动画作品注意融入民族元素,在风格上呈现出民族特色。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国产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元素,从生态学和符号学的视角看待近期国产动画的发展,认为:一方面,国产动画在内容上继承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诉求,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内蕴,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在形式上追求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作品走了一条国际化而又不失民族性的道路。  关键词: 国产动画 民族元素 生态学 符号学  国产动画
摘 要: 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即将走向社会参加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必然会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江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状况和问题进行研究,运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现状的特点,对学生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即要从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几个层面加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