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其根本宗旨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文化既具有普通高校教师文化的一般性特点,还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着重从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和策略选择等层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策略
  
  随着高职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逐渐由专业、课程、基地、师资等资源方面的竞争演变为文化竞争,文化建设、文化个性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教师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深层次精神因素,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品质和院校的管理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职业特征和高等教育属性有机融合的教师文化支撑,高职院校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和推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将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本文着重从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和策略选择等层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其根本宗旨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文化既具有普通高校教师文化的一般性特点,还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依笔者所见,高职院校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一种为全体教师认同和践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形态,生动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之中,展示在每一个教书育人的环节之中,积淀在每一位学生的素质之中,融汇在每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之中,进而从根本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质量。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职业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和践行的发展观。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履行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根本依靠力量,拥有自己的职业信念和价值追求,具有共同的职业使命感,遵守共同的职业规范,由此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特有的职业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育人和技术实践之中。对高职院校教师个人而言,不仅要把教学研究作为重点,而且要把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作为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没有这种价值观念的引领,高职院校教师就只能止步于“教书匠”,很难成长为一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名师。高职院校教师唯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技术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不可替代的职业个性。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这种职业特性,既是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特质所在。
  2.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育人性
  教师的事业在教学育人。教师的事业和伟大所在,要求教师要把教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把奋斗的目标归依在教学育人上,把事业的眼光聚焦在教学育人上,把工作的心思凝结在教学育人上,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育人上,以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专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职责,这种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空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在学校,还要拓展到车间、到企业,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既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创新性
  文化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进步的动力源和价值极。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凝聚和文化创造力的释放,有赖于教师发挥好“主体”和“主导”两个作用,肩负起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的使命。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创新主要表现为教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教师的教学是最具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属性,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勤于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又要勤于技术研发,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实践能力。
  4.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规约性
  文化是人们“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自发地规约着人们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教师文化也是如此,它规约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规约性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按照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具有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学科研的定位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规约了教师在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空间和条件,“教什么、怎么教”,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在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对接企业行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和价值追求。
  二、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功能
  1.思想导向功能
  高品质的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自主发展,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高职教师的思想观念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形成。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还可以促进自身思想观念的更新,逐步树立起从事高职教育的尊严感和快乐感。从其实际效果而言,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构的效度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影响的向度,这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2.陶冶情操功能
  高品质的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职业情操。高职教师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广大教师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长期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实践时积累、沉淀、凝练而成的。这种融入职业精神的教师文化可以把全体教师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教师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创造智慧和创造激情,帮助教师逐步确立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成为广大学生的表率和模范。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不断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才能够培养出一批与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优秀教师。
  3.行为规范功能
  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行为是教师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严谨规范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形成的高职院校教师文化,从其外在形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一种制度文化,它可以引导教师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理解、认同和遵守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制度规范,适应学校的管理要求和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师教学科研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1.以激发工作动力为目标,发挥学院精神在教师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中最为有力、也最具激励性的深层内核,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了符合自身功能特点的组织精神文化,才有可能使教师认同学校的精神文化并将之内化为一种自觉目标。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凝练具有高职特点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对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生成的导向作用和同化功能,使广大教师一方面在继承中被感化,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生成新的教师文化,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二是要面向市场办学,不断引导教师践行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三是要引导教师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树立职业教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索实践,形成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相通的特色教师文化。
  2.以体现高职院校特色为目标,发挥环境建设在教师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个学校形象的重要载体,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文化景观,也是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设一个具有浓郁职业特色的校园环境,非常有利于培育教师独特的学术精神。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环境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思想,把高职教育的文化个性融入物质文化建设的建设当中,发挥物质文化的精神导向功能,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二是要从整体上设计环境文化的各层次结构和要素,特别要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统筹建设的意识,使学校的形象要素实现和谐统一。三是要努力打造彰显人文思想的职业文化环境,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室、教师工作室,突显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营造职业文化环境。
  3.以提高教学品质为目标,发挥制度机制在教师文化建设中的激励作用
  建立与教师队伍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是高职院校推动教师文化建设,并发挥其效用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符合高职学院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制度体系,并使之成为广大教师自觉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具体来说,要抓好三个机制建设。一是要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建设较科学的、可量化的教师岗位业绩点考核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教师岗位业绩点考核指标设置要突出体现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要求,重点考核教师队伍的实用技术性和操作技能性,重点考查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成果,如为企业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发明了多少专利,开发了多少新产品,承担了多少企业的横向项目,等等。人事师资管理部门要将教师的各方面业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评,建立数学模型,科学地调整考核指标权重,使指标体系达到最优化。对教师和系部业绩的量化考核结果要与评优评先工作和教师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二是建立动态开放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的教师管理机制,如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环境,形成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的生动局面,从而建设一支专业、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与能力并重的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的机制。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实践基地与“产、学、研”实体等校企合作平台,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专业课教师机制,深化平等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教师与企业、地方政府开展项目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在研究和服务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4.以形成良好教风为目标,发挥师德建设在教师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师德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和内在底蕴。教师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大力倡导“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和“技高为荣”的师德风尚,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热情。一是要积极搭建师德建设的平台,创新师德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人文精神讲座和论坛、社会科学及人文系列读书竞赛活动等,培养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基本职业情感和职业情操,培养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感,形成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积极探索柔性化的师德建设模式,把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由企业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着力培育教师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热爱岗位、钻研技术、精心操作、优质高效、遵章守纪、安全生产、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三是要大力实施典型引路工程,通过评选“十佳教师”“师德标兵”和开展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用典型来激发教师争先创优的动力,用典型来凝练教师勇于进取的精神,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总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举措。我们只有准确把握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文化的基本属性,不断创新教师文化建设的工作举措,充分发挥教师文化在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培养高职院校教师鲜明的职业个性,在校园营造一种尊重创新、尊重实践、尊重技术的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挥教师在学识、能力以及品德方面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裕萍.高校优秀教师文化的培育和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
  [2] 沈楚.关于高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要招收一定比例的体育特长生,这些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错误思想,即把进入名牌高中当作终极目标或“保险箱”,不再像初中那样努力了,从事特长训练和文化学习的信心不足了,如厌训、逃训、停训等现象十分突出,训练队伍很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提高训练效果,本校近年创新训练制度,依靠科学管理,
国有企业中加强党务的建设,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途径之一。也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好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在国有企业中积极开展党的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目标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在角色游戏中进
本文采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丙酯及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单体,制备了一种聚羧酸系保坍剂CHS-101。通过该保坍剂在混凝土中性能试验表明,与单掺减
一、引言随着各国交流的增多,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而英语是“地球村”的通用语言。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处理由传统手工记账处理向电算化处理的演变,使会计处理逐步向着自动、高效、及时、准确和方便的方向发展。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应用,部分技
鉴于无筋砌体结构参数的高离散性及其地震响应的强非线性,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考虑其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显得尤为必要。以 4 幢不同层数的无筋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在 OpenSees
本文根据1978年-2011年整个湖南省的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对于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方程。本文通过计量经济
摘要:潜能生的转化是我们农村学校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潜能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探讨该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其转化的意义,探索其转化的途径。总的来说,想要转化“潜能生”,首先要知道他们形成的原因,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潜能生;成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城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农村学校的规模逐渐缩小,生源质量在
南京今年将启动市区单向交通网络工程,力争年内全市单行线总数达到180条,以此缓解由车辆猛增所带来的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