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3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它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ST段呈下垂型、水平型下移≥0.05~0.1mv,T波高耸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时,肢体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胸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其心电图特点是病理性Q波和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接受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例,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39~72岁,平均56.67±10.48岁。
观察方法:①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极试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②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判断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比较:76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58例,阴性18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74.1%,特异性76.2%。
ECG与CAG检查结果阳性率的比较:ECG与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家族史,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没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发生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下移);当症状消失后(经过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心电图恢复正常。当然,少数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缺血(如时间超过15分钟),心电图异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数天)。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表现为有定位的动态ST-T改变。但是,心肌肥厚、肺梗塞等疾病亦能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已存在严重的冠脉狭窄,但静息心电图正常。本试验结果显示了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敏感性74.1%,特异性76.2%。在冠造阳性组中,有7例心电图阴性,其中8例冠脉狭窄<70%,2例≥70%。其原因可能为显著心肌肥厚、心脏扩张等病变掩盖了心肌缺血改变;亦可能患者存在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情况,不宜行运动平板试验,而在静息情况下,由于心脏负担小,心电图未能表现心肌缺血病变。这提示,心电图正常,不能轻易排除冠心病,需综合分析。
冠脉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诊断技术。由于价格较昂贵,且为有创检查,尚未广泛开展。本结果显示它与心电图在检查结果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能直观的反映冠脉病变,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为放置支架、冠脉搭桥等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冠脉造影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结果显示,在冠造阴性组中,有11例患者心电图阳性。曾有人称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研究发现,在冠脉痉孪、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另一方面,肥厚性心肌病、左室肥大等疾病亦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本组冠造阴性而心电图阳性表现的患者,有3例后经其他检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治疗后,症状缓解。亦见其他类似报道。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均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但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冠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陶长生.临床心电图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66-269.
2 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6-106.
3 李中藩,译.U波是一个不重要的波吗.心电学杂志,1985,4(1):42-45.
4 肖红德,王宁.冠心病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7):83-85.
5 郑志雄.U波异常有助于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冠脉造影与心电图对照.高血压杂志,2003,11(3):254-25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它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ST段呈下垂型、水平型下移≥0.05~0.1mv,T波高耸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时,肢体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胸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其心电图特点是病理性Q波和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接受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例,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39~72岁,平均56.67±10.48岁。
观察方法:①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极试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②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判断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比较:76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58例,阴性18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74.1%,特异性76.2%。
ECG与CAG检查结果阳性率的比较:ECG与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家族史,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没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发生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下移);当症状消失后(经过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心电图恢复正常。当然,少数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缺血(如时间超过15分钟),心电图异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数天)。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表现为有定位的动态ST-T改变。但是,心肌肥厚、肺梗塞等疾病亦能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已存在严重的冠脉狭窄,但静息心电图正常。本试验结果显示了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敏感性74.1%,特异性76.2%。在冠造阳性组中,有7例心电图阴性,其中8例冠脉狭窄<70%,2例≥70%。其原因可能为显著心肌肥厚、心脏扩张等病变掩盖了心肌缺血改变;亦可能患者存在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情况,不宜行运动平板试验,而在静息情况下,由于心脏负担小,心电图未能表现心肌缺血病变。这提示,心电图正常,不能轻易排除冠心病,需综合分析。
冠脉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诊断技术。由于价格较昂贵,且为有创检查,尚未广泛开展。本结果显示它与心电图在检查结果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能直观的反映冠脉病变,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为放置支架、冠脉搭桥等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冠脉造影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结果显示,在冠造阴性组中,有11例患者心电图阳性。曾有人称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研究发现,在冠脉痉孪、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另一方面,肥厚性心肌病、左室肥大等疾病亦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本组冠造阴性而心电图阳性表现的患者,有3例后经其他检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治疗后,症状缓解。亦见其他类似报道。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均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但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冠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陶长生.临床心电图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66-269.
2 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6-106.
3 李中藩,译.U波是一个不重要的波吗.心电学杂志,1985,4(1):42-45.
4 肖红德,王宁.冠心病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7):83-85.
5 郑志雄.U波异常有助于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冠脉造影与心电图对照.高血压杂志,2003,11(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