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三句话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伤口还痛吗?”
  “不痛了。”
  “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好。”
  “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哪里不舒服。”
  ……
  上午8点10分刚过,骨科病区的医护人员便交好了班。实习生小吳抱着一叠厚厚的病历跟在带教老师黄医生的后面,开始了每天常规的早查房。
  黄医生四十五岁上下,从省城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该县人民医院,二十多年来一直在骨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医生今天要查房的病人有15位,一直以来,他所管的床位总是超出科内医生的平均数,这与他的知名度有关。
  骨科的疾病转归也按部就班,别看大多数病人来时痛苦不堪,哭爹喊娘,但经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术后疼痛三四天后,便进入功能恢复、康复锻炼期。这个时候的病人几乎没有了疾病的痛苦,大多是住院休养。
  16床的江老太是一位退休的小学美术老师,今天是骨折固定术后的第九天。她是在接孙子放学时被一辆急速飞来的小车撞伤导致胫腓骨骨折的,经过手术固定后,江老太恢复较好,慢慢地习惯了住院生活,每天早早地便把床头柜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扯平整了被子,半躺着等黄医生来查房。
  “今天伤口还痛吗?”黄医生掀开被子,一边查看伤口,一边问道。
  “不痛了。”江老太说道。
  “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好。”江老太对答道。
  “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哪里不舒服。”
  “好。”黄医生检查完伤口,也结束了问话,他替江老太盖好被子,转身对小吴交代:“今日医嘱没有什么变动,照前。”
  每日查房,黄医生只问病人三句话。这是他多年来的查房习惯。他对所管的病人胸有成竹,查房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病情转归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同时他必须控制好查房时间.赶在九点半之前进手术室做手术。
  “黄医生,我……”江老太盯着黄医生的颈脖子,想再说什么,可看到黄医生已经转身,便欲言而止。
  黄医生在转身时,又一次地看到江老太欲言而止的神情。连续三天查房,这老太太都在回答完他三句问话后,加了这句:“黄医生,我……”,欲言又止。
  黄医生决定听听她想说什么,便转过身问了第四句:“你还有什么事吗?”
  “黄医生,我发现你的颈脖子不太对称,这几天躺着看你,感觉你颈脖子好像一边大一边小。”江老太说得很快,憋了三天的话,终于吐了出来。
  “哦,谢谢你的提醒。”黄医生淡淡地向江老太应了句,便接着去查下一床。他边走边想:看来这老太太已经恢复了精气神,居然有闲情逸致观察起人的颈脖子了。
  第二天早上洗漱时,黄医生对着镜子刮胡须,在抬起下巴时,他忽然想起昨天江老太的那句话,不由得端详了下颈部。仔细看是有点不太对称,他摸了摸甲状腺,一侧稍微有点大。他喊来妻子让她看看,妻子认真地看了看说:“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仔细看是有点不对称。”
  上班后,黄医生便到彩超室做了个甲状腺检查,彩超医生欲言又止地对他说:“要不,你做个CT检查吧。”黄医生吓了一跳,赶紧去做CT检查,CT室主任在组织全科人员集体读片后,向他建议:“你还是去上海大医院吧。”
  黄医生连夜便赶到上海肿瘤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癌早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十来天后,黄医生从上海肿瘤医院出院,主治医生对他说:“你的病发现得早,已经采取了根治手术。放心,没有什么大碍了。”
  在家休息了半个月后,黄医生准备上班了。上班的那天早上,他站在镜子旁小心地刮着胡子。摸着颈脖处细小的缝痕,他想:不知道那个江老太有没有出院,如果还在住院,等会儿查房时,我可要好好地向她道谢。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医生,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地只问病人三句话,没想到,那天的第四句问话,居然救了自己的命。
  选自《阅文》
其他文献
我家养了一只苏格兰折耳猫,因为它好吃贪睡,身體越来越发福。为了让猫咪减肥,我开始训练它爬树。  昨天,猫咪正在爬树,旁边一老大爷静静地看着,一脸羡慕,嘴里嘀咕着:“年轻真好,会爬树就不会受人欺负了。”  我问老人:“您年轻时会爬树吧?”  老人点点头:“年輕时藏私房钱被老婆发现,我‘嗖’一声上树了,她就拿我没办法。现在爬不动了,只能被动挨打,年轻真好。”  选自《喜剧世界》
期刊
真应了那句魔咒。七年后的这个秋天,苏眠和林丽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七年前的今天,苏眠和林丽在亲戚朋友的祝福声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走过七年,就要分手。  说好的,今天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也不团圆了,为了不影响才上小学的女儿,把她送到姥姥家了,由姥姥接送。饭后就去民政局办理手续。苏眠和林丽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吵一句嘴──既然不能白头到老,就分开吧。勉强在一起,都不好
期刊
工地上的人都说,嘎子日后保准会有出息。论身板,铁塔似的,看那胳膊腿儿的肌肉块,有棱有角的.脱光了,绝不亚于健美比赛的那些人,没准儿,会惹来一大帮的俊妞俏媳妇。嘎子不爱听这话,总是脸一红,把头一扭,低声说一句:俗气!但他爱听那些人说他聪明,说他垒砖砌角的,是整个工地一流的。干起活来,干净利索,削萝卜似的,咔嚓咔嚓。可是眼下,他却在医院的病榻上,痛苦绝望地躺着。他扯着嗓子喊了一整天,精神几近崩溃。“我
期刊
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  他一看是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  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有什么?  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
期刊
王三忙三火四地跑回家,喘着粗气冲爹说,“咱家苞米让野猪啃了!爹,你快下套子吧!套子是不是在仓房,我去找。”儿子到底是年轻,风一样的速度就找套子去了。  咣地一声,一堆套子扔在了里屋地上。王老汉随手拿起一个带有锈迹的套子,眼里不由得放出光来。这些套子都是行家里手用上好的钢丝拧成的,大小不一,粗细各异,每股之间严丝合缝,虽然已经有了锈迹,但依然透着厉狠狠的感觉,似有狰狞之意。  王老汉是村里有名的跑山
期刊
山里的天说黑就黑。刚刚太阳还悬在天际,一会儿就隐到山背面去了,从山顶上伸出几道紫金色的霞光,天就黑啦。  走啰,走啰,再不走,就看不见下山的路啦!有人吆喝道。  是啰,是啰,该回去啦!有人应道。  林间的羊肠小道上,陆续有人从树丛里汇拢来,聚成一支小小的队伍。大家挑着箩筐,扁担在肩头咯吱咯吱颤悠着,逶迤下山而去。  这些人,都是黄泥湾生产队的社员。春荒到了,为了不饿肚子,他们结伴到深山里采花儿菜。
期刊
这天,周明开着小车又一次来到了石头村。  石头村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玛瑙石、树化石、五彩石等各式各样的奇石在这个村都能见到。玩石头的人多了,石头村也就出了名,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涌向了石头村淘起了奇石。  前些年,慕名而来的人在地里或多或少都能捡到一些称心的石头。这几年,知道石头可以换钱的农户把有点模样的石头都捡回了家,明码标价向来村里淘石头的人兜售,不少农户靠石头发了财。  周明在县城开了个小饭店,
期刊
拿石头自己的话说,在南方混不下去了,回来在离家不远的小县城的郊区,开个农家餐馆。鸡是自家散养的鸡,鱼是自家塘里的鱼,加上有在大饭店里做厨师的经历,生意不算红火,也还过得去。  七月初七这天中午,来了一位女顾客,并不是进店吃饭的,是来给电瓶车充电的。石頭给她扯出插座,插好插头,充电器愉快地响了起来。  石头忙了一整天,到打烊时才发现电瓶车还在那!  是位美女,他回想,带着口罩,头上盖着大沿的太阳帽。
期刊
手机响起来的时候,睡意正浓。等我揉眼睁眼适应半天,看清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张里。一接通电话,我就破口大骂:“张里,神经病啊你?”电话里张里一个劲地道歉:“柱哥,实在对不起,我实在是睡不着,你过来一趟吧。”  我和张里从一个村里出来,在这个弹丸大的小县城鬼混,已经三年了。我给一个供水点打工,负责几个小区的纯净水供应,天天扛着桶装水上楼上楼,然后是下楼下楼,再上楼再下楼。上午,从翡翠山居117号楼下来,
期刊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摸金校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然而盗墓毕竟是件罪恶的事,出来摸,迟早要还的。  据《搜神记》记载,汉朝广川王爱挖掘坟墓,有一次,他掘开了晋国统帅栾武子的坟墓,里面的棺椁、陪葬器皿都已经毁烂,只有一只白狐在墓中,见人就逃。广川王拿戟掷向那只白狐,伤了它后边的左脚。这天夜里,广川王梦见一个须眉尽白的高大男子拄着拐杖而来。那男子生气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伤我的左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