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科学发现室 幼儿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95-02
现今幼儿园都非常重视科学发现室的开设,很多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都相当豪华,游戏亦丰富多彩。可笔者觉得,放开不等于放任,不能说“孩子想怎么探索就任由他去”,教师应参与其间适当引导。我们都知道,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动态变化是探索过程的一个特点,很多的生成性问题都是随机出现的。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促使孩子在科学游戏中“喜出望外”,让孩子感觉“别有洞天”,这对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使科学游戏更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国文学家矛盾说过:“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才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考可能是天真的、浅显的,对此,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幼儿的思考。科学发现室是培养幼儿思考探究的绝佳场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呢?
一、在科学发现室为幼儿营造创新氛围
科学发现室应该“是孩子们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操作、思考寻求真理的地方”。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的需求提供游戏材料,保证让所有孩子参与进来,都能思考。在科学游戏中,尤其到了大班,创设良好思维环境是教师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教师应尽可能地拓展更广阔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在其中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
1.允许孩子在科学发现室出错。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他们在探求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的体现,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取向。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是孩子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能很好地发挥这一效应。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虽然是孩子创新的基础,但孩子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真正能够对孩子的认知和创造产生和形成激励功能作用的,是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孩子自身拥有的快乐、愉悦的积极情绪。当孩子们拥有了这种情绪,处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才能展开和活跃自己的思维能量,创新思维才会被诱发出来,一些独到的见解才会产生。在科学发现室,教师应允许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错误,让孩子在错误中感悟,在错误中成长。如当孩子玩不倒翁时,有的可能会很好奇,甚至有的孩子会拆开不倒翁想弄清楚其中缘由,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能在错误中学得知识。
2.让孩子在科学发现室敢于质疑。儿童的天性之一是好奇,他们面对周围的世界、面对生活,会有许多的新奇感,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奇异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处于萌芽中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保护和培养。例如,在进行区角活动时,每个孩子应该都有自主游戏、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启发孩子,使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新奇点子能“发扬光大”。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培养“乖孩子”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说敢做,让孩子积极说出疑问,提出问题。
3.让科学发现室成为孩子静思的地方。笔者从科学游戏室中观察发现,每次孩子们进入科学发现室总是闹哄哄的,极少有孩子能安静地玩,安静地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安静下来。笔者往往在进入科学发现室之前就向幼儿提出要求:进入科学室后3分钟内各自要找到自己玩的玩具,然后安静地玩。如果超过时间没选择到玩具的孩子先站到角落旁,想好了再跟教师说自己想玩的玩具名,由教师安排。科学发现室应该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在“静悟”状态中驰骋,因此,我们要把视角定位到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孩子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格品质,培养具有专心致志、才思敏捷、心静如水的人生素养上面来。
二、在科学发现室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当孩子们在科学探索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或者干预,或者听之任之,任由孩子自己解决,都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所限,很多知识性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的。
1.先行感悟,用真实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行感悟,在孩子游戏之前也亲身游戏一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行感、思、悟。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能做到一语破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深入浅出,引导得恰到好处。
2.学会倾听,用独特的体验诱发孩子真情对话。倾听是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游戏探索的把握,对孩子心思的领悟。倾听孩子的提问、想法,游戏中的对话才有基础、有意义,游戏才有导向、有价值。教师要边倾听边思考,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与选择,该肯定的要激励、表扬,该“借题发挥”的要及时链接,该加工的要及时搭建平台,该转移视线的要适时引导,尽量让孩子独立感受、体验、理解、操作,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三、科学发现室应重视科学游戏中的有效互动
很多教师认为游戏中孩子是主体,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不应干预;认为生生互动就可以了,而很少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孩子互动,不代表教师干预孩子的游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孩子是游戏主体的基础上的,能促进孩子探索水平的提高。其实,在互动中教师只要牢记“重视孩子观察探究的再认识再发现”“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行了。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1.游戏前后互动。单纯地强调科学游戏时激趣互动、诱思互动是不够的,游戏前的心情互动,是为游戏的开始做准备,这种准备是为互动奠定心情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学游戏的基调。还有就是科学游戏后的互动容易被教师们忽略。游戏后的互动中,应该观察和了解的不仅是孩子游戏学习的情况,还包括孩子的反馈意见。若只在游戏时倾听孩子的意见,之后不了了之,那么这种平等互动只是形式而已。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要有效地体现,不但要在科学游戏前、游戏后进行,而且要在科学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进行和保持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2.思维互动。在科学游戏时,我们要多让孩子之间相互讨论,让孩子多提新奇的问题,多寻找不同的答案。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更高要求和更深层次的互动,这种思维上的互动对于充分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会主动地去分析与思考,这对于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度,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总之,在科学发现室中,孩子在自主探索的同时还是少不了教师的“导”,教师关键时刻的点拨不但能扭转孩子的思维,而且使科学探索出现多元的新气象,有利于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95-02
现今幼儿园都非常重视科学发现室的开设,很多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都相当豪华,游戏亦丰富多彩。可笔者觉得,放开不等于放任,不能说“孩子想怎么探索就任由他去”,教师应参与其间适当引导。我们都知道,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动态变化是探索过程的一个特点,很多的生成性问题都是随机出现的。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促使孩子在科学游戏中“喜出望外”,让孩子感觉“别有洞天”,这对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使科学游戏更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国文学家矛盾说过:“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才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考可能是天真的、浅显的,对此,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幼儿的思考。科学发现室是培养幼儿思考探究的绝佳场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呢?
一、在科学发现室为幼儿营造创新氛围
科学发现室应该“是孩子们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操作、思考寻求真理的地方”。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的需求提供游戏材料,保证让所有孩子参与进来,都能思考。在科学游戏中,尤其到了大班,创设良好思维环境是教师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教师应尽可能地拓展更广阔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在其中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
1.允许孩子在科学发现室出错。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他们在探求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的体现,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取向。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是孩子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能很好地发挥这一效应。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虽然是孩子创新的基础,但孩子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真正能够对孩子的认知和创造产生和形成激励功能作用的,是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孩子自身拥有的快乐、愉悦的积极情绪。当孩子们拥有了这种情绪,处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才能展开和活跃自己的思维能量,创新思维才会被诱发出来,一些独到的见解才会产生。在科学发现室,教师应允许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错误,让孩子在错误中感悟,在错误中成长。如当孩子玩不倒翁时,有的可能会很好奇,甚至有的孩子会拆开不倒翁想弄清楚其中缘由,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能在错误中学得知识。
2.让孩子在科学发现室敢于质疑。儿童的天性之一是好奇,他们面对周围的世界、面对生活,会有许多的新奇感,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奇异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处于萌芽中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保护和培养。例如,在进行区角活动时,每个孩子应该都有自主游戏、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启发孩子,使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新奇点子能“发扬光大”。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培养“乖孩子”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说敢做,让孩子积极说出疑问,提出问题。
3.让科学发现室成为孩子静思的地方。笔者从科学游戏室中观察发现,每次孩子们进入科学发现室总是闹哄哄的,极少有孩子能安静地玩,安静地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安静下来。笔者往往在进入科学发现室之前就向幼儿提出要求:进入科学室后3分钟内各自要找到自己玩的玩具,然后安静地玩。如果超过时间没选择到玩具的孩子先站到角落旁,想好了再跟教师说自己想玩的玩具名,由教师安排。科学发现室应该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在“静悟”状态中驰骋,因此,我们要把视角定位到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孩子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格品质,培养具有专心致志、才思敏捷、心静如水的人生素养上面来。
二、在科学发现室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当孩子们在科学探索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或者干预,或者听之任之,任由孩子自己解决,都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所限,很多知识性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的。
1.先行感悟,用真实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行感悟,在孩子游戏之前也亲身游戏一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行感、思、悟。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能做到一语破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深入浅出,引导得恰到好处。
2.学会倾听,用独特的体验诱发孩子真情对话。倾听是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游戏探索的把握,对孩子心思的领悟。倾听孩子的提问、想法,游戏中的对话才有基础、有意义,游戏才有导向、有价值。教师要边倾听边思考,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与选择,该肯定的要激励、表扬,该“借题发挥”的要及时链接,该加工的要及时搭建平台,该转移视线的要适时引导,尽量让孩子独立感受、体验、理解、操作,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三、科学发现室应重视科学游戏中的有效互动
很多教师认为游戏中孩子是主体,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不应干预;认为生生互动就可以了,而很少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孩子互动,不代表教师干预孩子的游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孩子是游戏主体的基础上的,能促进孩子探索水平的提高。其实,在互动中教师只要牢记“重视孩子观察探究的再认识再发现”“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行了。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1.游戏前后互动。单纯地强调科学游戏时激趣互动、诱思互动是不够的,游戏前的心情互动,是为游戏的开始做准备,这种准备是为互动奠定心情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学游戏的基调。还有就是科学游戏后的互动容易被教师们忽略。游戏后的互动中,应该观察和了解的不仅是孩子游戏学习的情况,还包括孩子的反馈意见。若只在游戏时倾听孩子的意见,之后不了了之,那么这种平等互动只是形式而已。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要有效地体现,不但要在科学游戏前、游戏后进行,而且要在科学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进行和保持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2.思维互动。在科学游戏时,我们要多让孩子之间相互讨论,让孩子多提新奇的问题,多寻找不同的答案。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更高要求和更深层次的互动,这种思维上的互动对于充分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会主动地去分析与思考,这对于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度,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总之,在科学发现室中,孩子在自主探索的同时还是少不了教师的“导”,教师关键时刻的点拨不但能扭转孩子的思维,而且使科学探索出现多元的新气象,有利于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