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调查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土壤因子影响,共调杏到大型底栖动物30种,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焦河蓝蛤(Potarrvocorbula ustulata)、中国绿螂(Glaucomya chirvensis)和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为优势种,且牛物密度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和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离子对大弹涂鱼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污染暴露的生物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
在上海市市区和西部郊区主要公园,以及吴泾化工厂和吴淞化工厂,共设立22个样点,调查发现共有75种地面藓类植物.根据Levins公式计算了75种藓类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藓类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
研究了落叶松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 g ·kg^-1浓度的落叶松根水浸液,12.5 g·kg^-1浓度的落叶松皮、枝水浸液对胡桃楸种
环境中的化学品往往以低剂量混合形式存在.对单一化学品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毒性研究成果,难以适用于环境中低剂量混合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诊断及风险评价.文中概述了低剂量化学品混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农田土壤耕层(0~20cm)8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值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属于中等变异.Cu、Zn、Ni、Cr和As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空间相关程度强;Hg和Cd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空间相关程度中等;Pb含量具有纯块金效应,空间相关程度弱
分别以大棚膜、稻草+大棚膜、普通膜、稻草、稻草+遮阳网和遮阳网为覆盖材料。研究覆盖物对烤烟根温以及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22d对5和15cm土壤总积温的影响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和作物模型CERES-Rcie相嵌套,在50 km×50
通过测定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两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生长过程中的干物质和热值,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生长过程中的热值动态和能量固定特征.结果表明,完熟期汕优63、
探讨了3种岩黄芪属植物平茬与未平茬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平茬后3种岩黄芪属植物植株的多种性状与未平茬植株无显著差异,但平茬植株基部新生枝条数比未平茬植株增加1.9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