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从读小学时背诵到至今从教,我不说滚瓜烂熟,至少也是“谙熟”此文。但是,要真正走入文本去体验作者游览的奇乐妙趣,还需要再进一步亲近文本。如果说只是按作者的游览路线以及每一个景点的特点:山路(景多声美)——洞口(很宽)——外洞(宽敞)——孔隙(既暗又窄又小)——内洞(黑、大、奇)——出洞展开教学,那课只是浮于表面上,课堂肯定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丝波纹。于是,我寻思着,反复研读思考文本。突然灵光闪现,“哦,我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孔隙写得比内洞还要详细了。对,这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教学的突破口了……”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紧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在课文里走了个来回。作者移步换景的记叙方法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老师昨晚备课时,发现了课文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很奇特,特别地吸引人,特别有魅力。如果你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秘密,就一定会觉得这个洞非比寻常。找找看它在哪儿出现?
  生1: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双龙可是这个洞的标志。它们的姿态一定很美的,再说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了它们,这个洞就意义非凡了。
  师:不错,有句话叫“山不在高,有龙则灵”。
  生2:我也觉得内洞很美,很不一般,那么大的溶洞所蕴含的石钟乳和石笋形成的奇特景观让人浮想联翩,其间之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
  (好多学生把目光锁定在内洞上,同时也具体地说出了内洞的特点。我相机一一表扬肯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是的,龙的图腾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石钟乳和石笋在溶洞里所形成的奇特景观确实美不胜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几个这样小有名气的洞,如麒麟洞、金牛洞、金伦洞等。它们都是这样的溶洞,可是它们却没有双龙洞这样的让人着迷,令人神往。因此,它们与双龙洞无法相比。请同学们再回到文中仔细找一找,看看文中哪个地方令这个洞魅力无穷呢。这就是它的秘密所在。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地方是孔隙。对对对,是孔隙。
  (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突然有所顿悟,茅塞顿开)
  师:确定吗?(学生点头肯定)请说出你独到的见解?
  生1:大家想啊,由外洞到内洞不是迈开双脚就能走过去,而是要经过一条很黑、很小、很长的孔洞。这不是很特别吗?
  生2:孔隙很小很黑,有二三丈长,经过时还要平躺且把身子贴在小船里,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生3:老师,虽然他引用原文的话很好,但如果将“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应改成“在别处根本没有见过”就更好了。
  (我相信此时学生一定体会到孔隙存在的意义了,感受到孔隙的奇妙了。这种感悟犹如孔隙一样奇妙)
  生4:怪不得此处写得比内洞还要详尽,真的从这样一条孔隙进入内洞肯定很有意思。
  师:你说得太妙了,我也认为过孔隙非常有意思。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一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述作者躺在船里过孔隙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在旁边做上批注。待会咱们来交流,好吗?
  (学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就画对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画得很正确。我还发现有些同学在做旁注的时候,似乎在告诉老爷爷要小心一点,别碰到洞壁吓坏自己。你们确实不简单,很会读书,都与作者交流经过孔隙时的心情感受了。这么精彩的批注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起初作者是带着好奇的心情躺在小船里,此时叶圣陶爷爷也像我们小孩一样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昨天我妈还说:“老人就像小孩一样。”看来是对的。(众笑)
  师:你的幽默真令人开心。我想你是从“好奇的心情”这个短语体会到了叶老“躺船”的心理,是吗?(学生点头)知道吗?老师最想表扬你的是,你很会结合生活感悟语言文字。这是学习语文非常有效的方法。谁还能像他这样来说一说?
  生:(举手)我从“行了”这个词,体会到作者的向往之情。此时,作者的心里一定是淡定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让我们体会这一份淡定的心情。
  生:我从作者的两个“感觉”读出的心情完全与他们不相同。第一个“感觉’是紧张、害怕,在昏暗中怕自己被孔隙中的石头碰中压扁;第二个“感觉”是担心、恐惧,船越往里走,作者的心也越发绷紧,让人感到像是进入了黑暗的死胡同,万一出个什么差错——船被卡死或绳子被拉断什么的,那就完了。想想这旅程多么恐怖,这样想着我可不敢上船了。
  (大家都笑着说:“真是胆小鬼。”)
  师:(笑)请你勇敢地读出这一深刻的感受。
  生:(迫不及待的)对,我也有同感。就像我上次去南宁坐海盗船一样,起先是很好奇、很高兴,就在船刚启动的时候我还觉得很好玩;可是当船晃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就紧张、害怕、恐惧、发晕;最后只能闭上眼睛,祈求船快些停下来。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些后怕——恐怖!
  师:同学们都能通过各种读书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去体会这神奇的孔隙,太了不起了!那你们知道作者坐船过孔隙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复杂的心情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再回到书中好好地读读此段,也许你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生:这是孔隙的特点“又黑又窄又小又长”给作者带来的非一般的心理感受,换作我也会是这样的心情。
  师:(板书 孔隙——黑、窄、小)全班齐读孔隙的特点。这就是金华双龙洞最神奇地方,与众不同之处。走进文本,进入孔隙,你的心情一定会跌宕起伏!你对文本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如是说:“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都没有法。”因此,他在教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朗读四五遍,以便更深入地研读教材。专家尚且如此,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认真地走进文本,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与文中的角色对话呢?当我们沉潜下来时,我们会发觉每一篇课文都是有深意、有厚度的。蓦然回首,当你发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时,你就会感受什么是“平中见奇”,你更会觉得语言是如此的奇妙。就比如,“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这个句子看似平淡,实则很有一番滋味儿。学生感悟到了,真好!课后我再细细品味,其实这何尝不是高明的作家在文中留给我们的暗示:溶洞中的这一条二三丈长的“孔隙”在别处确实罕见。入“洞”旅游,它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因素,慢慢琢磨,好好品味,我们的阅读课就会变得厚重,显得扎实!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遵循文体特点,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学生字,读课文,理脉络,练写字,努力引文化之源,输方法之径,夯读写之基,丰盈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故事 推敲 词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2  《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言”,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关注言语的外在形式;还要凸显“意”,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文质并重,言意兼得。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细读中品文本的精妙、想象中品文本的厚重、触摸中感知文本的温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言意兼得 指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笔者认为,贯彻新课标要从对话生本出发,以学生为本,开发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挖掘生本价值和能力。那如何有效发挥学生主体,进行生本对话呢?笔者现结合《船长》的阅读教学课堂实践来谈一些体会。  一、加强预习对话,开发生本隐性资源  课堂是动态的建构过程,师生在共同参与中不知不觉会生成资源。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捕捉并挖掘、探索其
【设计理念】  要想让学生在这么短的40分钟时间里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内涵,除了读还是读。同时,让学生通过文字的研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动感的大草原的画面,并在欣赏草原画面的同时再运用文章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使得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草原的“美”而开展教学,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想象草原的美  1.热身:板书“草原”, 让孩子通过汉字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画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一、读悟韵律美  “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热爱朗读并会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财富。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因为考试
[摘 要]以往的古诗教学大多停留在解意、诵读、体情、悟境上,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一直关注甚少。课堂教学一改古诗教学的传统方式,在初读质疑的基础上,安排“写准确”“写生动”“写全面”三个板块的综合学习,还原古诗原貌,再现古诗情境,丰富古诗意蕴,这样全面提升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多层对话 写准确 写生动 写全面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使学生厌烦。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产生惧怕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无米下锅”。  小学生作文无从下笔,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那么,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摘 要]说理文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前后照应,引导学生把握说理文的整体框架;对比辨析,让学生明晰说理文的典型价值;元素提炼,使学生感受说明文的叙述特点;实践运用,体会说理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表达特质 说理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多媒体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迅速在教学中被教师们普遍使用。其实,如果在语文复习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就会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扎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使梳理知识体系更便捷  到复习阶段,教师总要把整册内容做系统地梳理,使学生获得完整性的知识。传统的语文复习方式费时费力,一堂课下来,往往只梳理了一两篇课文。学生为了配合教师,埋头猛抄,没有多大效果。如果复习时能充分利用
“简真”课堂力求凸显“简”“真”两个基本特点。“简”即“简约”,简约的教学即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精简,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环节的简练,教法和学法的简朴;“真”即“真实”“扎实”,在教学中紧扣重点,精选巧设,精讲多练,追求教学的踏实和扎实,追求课堂的真实的品质和实在的效果。“简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分为领受、领悟、提升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领受  所谓“领受”,是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感受,是“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