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需要积极地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使旅游专业不仅能够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够对各类文化艺术以及文物进行保护。新时期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开展教学工作,全面加强学生历史知识、文物保护以及文化传承的教育,使学生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出明确的规划。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加长远地发展。本文简要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路径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養
  中图分类号:G122-4;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2021年软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研究”(212400410431)。

引言


  在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人们对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知识以及工艺技术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对于当前旅游专业开展实践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征,适当地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聘请校内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培养以及技能传授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我国特有的民俗风情,并呈现出我国古代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因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以及文化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参考相关法律条款以及规章制度,我国各省也陆续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调研和记录,并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拨付了专项资金,同时也陆续在我国现有的博物馆内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建设。
  总体来说,我国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无论是在人力、财力、技术方面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保护。目前,在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具备较强的生命延展性,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如我国现有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已经完成了配套的产业开发,无论是研发、生产、销售环节都形成了一套闭环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得相应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又可以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促进我国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部分省份的传统石雕以及古建筑等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遗产,通过在相关区域举行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节、文化艺术节以及歌舞比赛等,来宣传展示相关非物质文化,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当前我国各区域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加强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且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种类较多且数量丰富,对现有的保护工作还是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同时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略显单一。因此,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的综合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扬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以外,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人才来落实相关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欠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现象尤为严重。并且当前我国人民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欠缺,以至于不能够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同时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性不明确,也导致了相关遗产项目的保护经费不足,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1]。
  如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首先需要确保优秀的文化能够与当代前沿科技相融合,尽可能地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采取灵活多样的保护形式,并且在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公益事业作为保护基础的前提下,实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确保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旅游专业合作解决文化传承问题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对相关文化遗产要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扬,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高职学生技能进行定向培养,体现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一)开放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高职院校落实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开放管理。具体来说,高校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引入到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结合相应的政策,加强高职院校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结合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现有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邀请相应的行业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研究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制定工作。
  旅游专业课程的开放式教学,要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设旅游试点专业教学。学校需要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能够做到对人才的定向培养,并且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在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以及非物质文化技能的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该专业的学生在该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注重实践教学
  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具体来说,教师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征,尽可能采用“学徒制度”以及“口传面授”的教学工作形式,邀请技能高超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知识讲解,尽可能解决当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专业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弊端。   例如,在对我国雕刻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讲解时,相关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充分了解我国雕刻艺术的发展起源,以便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能够为游客讲解相应的文化知识。学校可以邀请新时期著名的雕刻大师入驻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文化教学工作,一方面向学生讲解雕刻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现阶段所处的状态;另一方面对我国著名的雕刻景点进行讲解,对于相关人文风情、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相关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状况,并且结合该区域历史文化事件,能够对相关区域的文化旅游事业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以便于后续在相关导游工作中能够准确地表述相关区域的历史文化信息,提高旅游服务的工作质量。
  (三)先进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非物質文化遗产传承的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该专业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到前沿性的科学技术。例如,针对传统的古老木雕艺术的保护,其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苛刻,无论是对空气的湿度、温度还是酸碱度都有相应的需求。在对学生开展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充分借用先进的真空保护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此类物件所应当采取的保存工艺技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当前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文物保护意识,向学生展示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旅游服务工作中向游客介绍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以此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融合路径


  (一)推动项目工作室入驻校园
  我国旅游专业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工作通常分为3个阶段。前期主要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进行校园内部的宣传,开展前期的专业课程讲解,邀请相应的传承人开展专题讲解活动,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历史特征以及当地旅游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在中期阶段,学校需要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学习状况,来开展相应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分别表述自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续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预测,来实现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2]。
  后期,学校应当全面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旅游专业优秀学员创建该项目的工作室,进一步活跃学校文化氛围。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当前旅游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拓宽旅游专业学生后续完成学业之后的就业渠道,实现多方的共赢局面。
  (二)民间艺人走进旅游专业课堂,构建“1+1”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工作时,需要针对该区域所具备的非物质文化优势资源,组建相应的文化传承团队。并且聘请校外相应的专家来承担教学工作,创建“1+1”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在旅游专业中由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应的民间艺术专家来共同开展相应的教学课程。具体来说,由对应的教师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由民间艺人进行演示,结合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实现对学生传承教学的目的,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了解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转换,并且对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深刻地学习和掌握,逐渐领悟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让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原汁原味地学习并且领会民间艺术的价值,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质量,使其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便于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讲解服务[3]。
  (三)组建兴趣小组,开展文化学习活动
  非物质文化能够得到历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人文魅力。具体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将会以物质的形式展示给人们。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是以人作为核心来进行发展、传承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刻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尽可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动态化的展示过程。教师需要结合“口传心授”的传承教育模式,以兴趣小组的逐渐来开展学生内部团队型的合作,充分地让学生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且教师在该过程中作为教学引导,要帮助学生探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积极性[4]。
  (四)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新时期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行业领导性的人物,来实现该行业的长远发展。而我国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行业领导人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经历世代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历代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工作中需要全面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在思想层面的教学工作。在对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合精益求精的教学内容,帮助该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工作态度、技能实践以及个人规划方面都养成基本的工匠精神[5]。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工作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精神素养。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非物质文化技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面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工作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现其更加长远的发展,并且也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开放式的教育,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结合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 李康,裴会芳.非遗文化传承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思考与实践: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9(2):7-10.
  [2] 李翌婼.基于非遗传承与创新需求的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20-121.
  [3] 戴露.探索“工匠精神”下的高职非遗类专业传承人才培养路径:以湘绣艺术为例[J].科技资讯,2019(35):240-241.
  [4] 赵旎娜.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9):6-8.
  [5] 荆爱珍,张寿明,王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3-25.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将秘书学专业列入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秘书学本科专业走上了专业化道路[1],学界对本科秘书学教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甘肃省中医药理论著作、技术操作、旅游资源及医药产业为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开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促进甘肃省旅游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康养旅游;游客需求;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游客需求的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研究”(S
摘 要:不同的旅游心理所产生的旅游行为也有差异,深入了解大学生旅游心理,对制定科学的旅游产品策略,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生旅游心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消费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制定灵活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差异化旅游产品策略、不同价格定位的旅游产品策略,笔者发现大学生旅游消費行为和旅游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应基于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行为来制定多元化的旅游策略,希望为满足
摘 要:本文以资源观理论中的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曲阜孔庙在建筑、古树植被、儒家思想、祭祀礼仪以及孔子文化节等方面的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同时针对曲阜孔庙的不可模仿性资源提出了该景区的发展战略,即合理开发保护景区内建筑及古树植被;丰富景区内讲解方式,传承儒家思想文化内涵;提高游客参与程度,深入感受儒家祭祀礼仪。以期能够为曲阜孔庙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曲阜孔庙;旅游资
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当前已然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元素。乡村旅游观光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将乡村自然景观与特色人文景观深度融合开发,建立旅游产业链及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另一方面,将传统旅游同休闲农业相融合,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深度与自然相处,体验采摘的乐趣,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
摘 要:近年来,乡村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不同地区的乡村有不同的条件、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既要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也应关注联合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使优势特点更加突出,以多渠道、多途径、多特色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G124 文献标识码:A引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的几乎所有建构性安排和行动,都需要充分地考虑到时间,甚至是把时间当作基轴,应当认识到它们是在时间的基轴中展开的.”[1]政府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其传播优势也日益凸显。其中,抖音短视频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已经发展成为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媒介。枣庄市于2019年开始使用“鲁风运河·生态枣庄”的形象定位,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推广过程中,仍然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宣传媒介,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使用较少,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研究抖音短视频传播枣庄市旅游目的地形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某街道一些已迁入户籍的外来种田农户,从21世纪初以来就一直向各级机关提出确认为成员的利益诉求,始终没有停歇过,也曾打过好几个官司,问题均没有得到化解。信访的核心在于这一群体对象是否是政策性移民,已经缴纳的户籍迁移费属于什么性质的款额等。
韩非子在《寓林折枝》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宋国的太宰派年轻的贴身仆人去街市上,返回后就问他:“你在街市上看见了什么?”回答说:“没看见什么.”太宰说:“即使是这样,你再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