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科学素养的期盼不断提升,为了适应这一现状,小学科学除了教授学生基本常识和科学理论之外,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思维和研究精神上面。科学实践拓展教学活动便应运而生。
一、学思结合,延展课堂
拓展教学即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举一反三,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在小学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拓展教学可以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接轨,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结合。
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上,首先,蚯蚓的准备,明暗环境的对比都需要提前准备,是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还是老师预备是值得思考的,让学生准备可能效果更好,但安全卫生问题需要强调。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干扰因素使实验结果未能达到理想的预设,这些都很容易使实验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这就凸显了拓展教学的重要性。同样是在《蚯蚓的选择》一课里,对于课题“蚯蚓喜欢光线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连续多次蚯蚓都爬向明亮的环境,但是课堂时间结束,于是对于这部分的探讨便成为了课外拓展活动的探究项目。
二、多面教学,科学拓展
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中,如何根据热传导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是教学重点,首先讓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手段了解各种杯子的不同材质,在不同材质的杯子里水的温度下降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排序,外面用被子或者塑料包裹后结果又会不同。在此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路,让他们对热的导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老师在此处就是一个探路人兼参与者,修正方向,并且引导实验。
而接下来需要学生自己讨论并制作保温杯,提出设计思路,找到解决办法。除了老师带领之下制作的简易保温杯,学生还可以有更加大胆的思路,对于热的不良导体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课堂上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简单的制作过程,但是课后,有人提出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很好,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解释下,真空保温的方法出现在保温杯的设计概念里。老师还由此延伸,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科技保温材料,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岩棉板、玻璃棉毡等,学生在课下对各种热传导的材料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对传导这一现象理解更深,由课上活动启发思路,带动课下探究,这是科学拓展教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而老师则是衔接课上与课下的桥梁与关键点。
三、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想要将书本知识活化到实践中,将课上内容延伸到生活里,如何安排拓展教学活动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需要合理安排拓展教学活动。在课外,把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能思、能辨,能动手、能总结。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上文提到的关于蚯蚓的例子,课堂上实验结果与预设结果有所差异,是否就意味着书上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呢?先不用急着去得出一个结果,我们尊重实验结果,更尊重客观真理。在课下,同学抱着对这个疑问去观察探究,有同学指出自己找到的蚯蚓几乎都是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在某些干燥明亮的环境里很少发现蚯蚓。由此可知,学生已经在开始有目的性地进行探究了,并且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不盲从不随众是本次试验中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最大的收获。
其次,需要系统性的组织。在《了解空气》一节中,老师准备了水槽、水、水杯、气球、吸管等器材,先分为四人一组,由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方案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由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位同学进行实验,其余两人负责观察,最后轮流实验并得出结论。在此次探讨活动中,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任务分配合理,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很接近预设结果。
相较于蚯蚓实验结果,此次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两者都体现出拓展教学探究活动的智慧性,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科学实践拓展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角色转变,使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连接了课上与课下,联系了书本与实际,达到科学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素养的培养,实践拓展教学活动将在课内课外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
一、学思结合,延展课堂
拓展教学即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举一反三,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在小学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拓展教学可以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接轨,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结合。
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上,首先,蚯蚓的准备,明暗环境的对比都需要提前准备,是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还是老师预备是值得思考的,让学生准备可能效果更好,但安全卫生问题需要强调。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干扰因素使实验结果未能达到理想的预设,这些都很容易使实验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这就凸显了拓展教学的重要性。同样是在《蚯蚓的选择》一课里,对于课题“蚯蚓喜欢光线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连续多次蚯蚓都爬向明亮的环境,但是课堂时间结束,于是对于这部分的探讨便成为了课外拓展活动的探究项目。
二、多面教学,科学拓展
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中,如何根据热传导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是教学重点,首先讓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手段了解各种杯子的不同材质,在不同材质的杯子里水的温度下降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排序,外面用被子或者塑料包裹后结果又会不同。在此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路,让他们对热的导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老师在此处就是一个探路人兼参与者,修正方向,并且引导实验。
而接下来需要学生自己讨论并制作保温杯,提出设计思路,找到解决办法。除了老师带领之下制作的简易保温杯,学生还可以有更加大胆的思路,对于热的不良导体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课堂上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简单的制作过程,但是课后,有人提出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很好,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解释下,真空保温的方法出现在保温杯的设计概念里。老师还由此延伸,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科技保温材料,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岩棉板、玻璃棉毡等,学生在课下对各种热传导的材料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对传导这一现象理解更深,由课上活动启发思路,带动课下探究,这是科学拓展教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而老师则是衔接课上与课下的桥梁与关键点。
三、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想要将书本知识活化到实践中,将课上内容延伸到生活里,如何安排拓展教学活动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需要合理安排拓展教学活动。在课外,把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能思、能辨,能动手、能总结。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上文提到的关于蚯蚓的例子,课堂上实验结果与预设结果有所差异,是否就意味着书上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呢?先不用急着去得出一个结果,我们尊重实验结果,更尊重客观真理。在课下,同学抱着对这个疑问去观察探究,有同学指出自己找到的蚯蚓几乎都是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在某些干燥明亮的环境里很少发现蚯蚓。由此可知,学生已经在开始有目的性地进行探究了,并且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不盲从不随众是本次试验中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最大的收获。
其次,需要系统性的组织。在《了解空气》一节中,老师准备了水槽、水、水杯、气球、吸管等器材,先分为四人一组,由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方案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由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位同学进行实验,其余两人负责观察,最后轮流实验并得出结论。在此次探讨活动中,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任务分配合理,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很接近预设结果。
相较于蚯蚓实验结果,此次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两者都体现出拓展教学探究活动的智慧性,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科学实践拓展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角色转变,使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连接了课上与课下,联系了书本与实际,达到科学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素养的培养,实践拓展教学活动将在课内课外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