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国茶出国门,闽茶有担当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和天下,世界共享。5月21日,全球迎来首个“国际茶日”。喝健康,过美好茶生活,是人类积极应对困境的方式之一。“国际茶日”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专门发来了贺信。
  习近平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闽茶责无旁贷。从古至今,闽茶以其独树一帜的品质和魅力,赢得世人的赞誉,并灿然绽放在国际舞台,香飘寰宇。可以说,闽茶是当之无愧的国茶代表乃至骄傲。国茶出国门,闽茶有担当。
  最早的“国茶”
  闽茶史,1600多年!
  “闽中茶品天下高”。闽茶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至今,在泉州莲花峰上還完整地保留着‘莲花茶襟”四个大字,诉说着悠远的茶香往事。
  “茶圣”陆羽尽管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由他所著的《茶经》中“……茶生福州、建州……往得之,其味甚佳”几个字将闽茶的辉煌镌刻在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中。此后,闽茶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数度成为“国茶”400多年后,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宫里,宋徽宗赵佶摩挲着建州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北苑贡茶,可谓是北宋时代的“国茶”因建溪而得名的建茶,就这样滋润着宋、元两朝的“龙凤盛世”“茗战成风”的闽茶盛世,九曲溪畔葱茏的皇家御茶园再次把建茶推向了鼎盛。闽茶的“国茶”风范,不减当初。明清以来,以“武夷茶”为代表的闽茶随着荷兰商船漂洋过海,进入欧洲人的生活,更是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
  最丰富的茶类
  多彩闽茶,五茶共舞
  在福建人眼中,一泡好茶,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如果说灵山秀水赋予了闽茶鲜活的生命,那么,福建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精湛技艺则赋予了它生动的灵魂。也正是这里,在明清时代,福建人在栽茶、制茶过程中,将一片茶,魔术般地变化出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茉莉花茶等四大茶类,加之自古就有产制的绿茶,形成了“五茶共舞”的多彩闽茶,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省份。
  可以说,是福建人,促成了中国六大茶类的最终形成。其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无法取代。时至今日,这些带着温度的传统制茶技艺,依然历久弥新。
  最早出国门
  海丝茶路,韵传世界
  福建,也是中国茶最早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地方。作为举世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重要的起点,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自唐宋以降,历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丝”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宋元时期,泉州古“刺桐港”蜚声世界,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万国商船从南安九日山下起航,携带丝绸与陶瓷、茶叶等商品,展开海外贸易。
  明代前期,郑和带着茶叶、陶瓷、丝绸等,从福州长乐“太平港”开洋远航七下西洋,向世界输出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明代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的崛起,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近代,随着中国门户的打开,东西方文化日益碰撞交融。在中国“五口通商”中,福州、厦门占据其二,茶叶也是最大宗的商品,尤其是福州,茶叶对外总量曾一度居于世界首位。
  与海丝茶路并驾齐驱的是“万里茶路”。万里茶路,闽茶飘香。驼铃声声,茶香遍路。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这也是继丝绸之路后,亚欧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最深刻影响世界
  因茶而战,改变历史
  从明代开始,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开始走出国门,“茗“扬海外,许多国家都陶醉于中国茶的芳香隽味,尤其是英国人为购买中国茶耗费了大量的白银。
  为了弥补巨额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茶叶奉献健康,鸦片毒害身心。两种植物的龃龉,两个国家的博弈,中英两国爆发了两场“鸦片战争”。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沉重的国门,中国历史由此迎来了转折。而在大洋彼岸的北美,一场汹涌澎湃的革命也因中国茶而起,即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奏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据考证,波士顿倾茶事件在茶船上有三种红茶和两种绿茶,分别是武夷红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松萝、熙春绿茶。
  这两场战争,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轨迹。细究历史的细节,无不有中国茶的“参与”,因而称其为“茶叶战争”毫不为过。小小的一片茶,竟可以影响历史,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最多的“全国第一”
  一叶大业,成就斐然
  福建以居全国第五位的茶园面积,创造了毛茶产量(40.16万吨)、单产(129公斤/亩)、毛茶产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多项全国
  2018年,福建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强省。可以说,茶业已经发展成为福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亮点,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答卷。
  福建还拥有40多个国家级与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95%,堪称“茶树良种王国”,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福建省茶叶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70%以上,茶叶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100%,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取多知名品牌   第一军团,非“闽”莫属
  福建不仅茶类丰富、名优茶众多,知名茶业品牌也是在全国数一数二。
  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也离不开茶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福建茶企数量有2万多家。其中,知名品牌茶企数量也是高居全国首位。譬如,天福、八马、华祥苑、日春、武夷星、品品香、绿雪芽、正山、春伦、闽榕、海堤、蝴蝶、山国饮艺等,均跻身中国茶企品牌“第一军团”。
  在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名单上,共有21家福建茶企入围,占据了1/5强,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品牌强省。
  在这些品牌茶企持续发力的同时,福建人也不遗余力地推广闽茶,传播闽茶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10以上。他们活跃于茶行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茶叶流通方面,形成了由福建人主导的茶叶营销大军,将多彩闽茶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取早放眼世界
  闽茶茶企,雄心勃勃
  改革开放以来,闽茶茶企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凭着“爱拼会赢”的闯劲,纷纷在中国版图上攻城略地,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在全国开设超过万家连锁店,有的茶企甚至放眼世界,把“战线”延伸到国际,走出国门,在亚、欧、美等多国开设专卖店。而且在许多重大外交活动中,也不断闪现福建茶企的身影,为世界奉上一杯芳香四溢的多彩闽茶。
  天福茗茶便是闽茶茶企的缩影。早在40多年前,天福茗茶创始人,被誉为“世界茶王”李瑞河就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来做茶。
  自1993年自台湾“登陆”以来,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在全国开出了1000多家“天福茗茶”,并且还进军海外,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外各大城市开设了天仁茗茶专卖店,形成了拥有近百家连锁店的跨国集团公司。2011年9月26日,天福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茶叶“第一股”,进一步朝国际化迈进。
  最早参与茶叙外交
  以茶会友,茶和世界
  闽茶不仅成为“国茶”还是“国礼”。1972年,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周总理解释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产八两,主席送出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
  “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茶,这枚芳香甘醇的灵叶,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最值得骄傲的饮品。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闽茶为一张芳香的中国文化名片,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国际重大外交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家主席以茶叙的形式,接待过包括美国前總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多位外国领导人。
  闽茶茶企在外交茶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祥苑品牌三度成为国礼,八次助力外交茶叙,使得茶叙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八马茶业也紧跟国际时事热点,先后亮相于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金砖国家厦i]会晤、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印武汉东湖茶叙等国际舞台。
  最频繁开展海外推广
  一杯闽茶,连接世界
  茶,作为古代“海丝”的重要商品,也是福建的特色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海外认识福建,认识中国文化,就从茶开始。2016年5月,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首倡主办,《茶道》杂志社策划承办的大型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推广活动“闽茶海丝行”,先后走进各大洲代表性的城市,推动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再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迄今为止,“闽茶海丝行”已先后走进德国、波兰、捷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西班牙、法国、匈牙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闽茶在海外推广的“动作”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最多闽籍“茗星”
  “茗星”闪耀,贡献卓荦
  历历千年,“茗”星闪耀。
  古有宋代《茶录》作者蔡襄、提出“香清甘活”岩茶品鉴精要的梁章钜,近现代有知名茶学家、最早提出“六大茶类”分类法的陈椽,茶学教育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庄晚芳,“茶界泰斗”张天福、近代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台茶之父”吴振铎、著名茶叶品质化学研究专家、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原主人骆少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茶叶诸多领域,如茶树良种选育、野生茶研究、栽培、土肥、植保、制茶、茶机、生化、化学检验、质量检测,茶学教育以及茶文化等,也都涌现出许多专家、教授和学者。他们奋斗在茶业第一线,为茶产业发展及茶文化推广作出了卓荦的贡献。
其他文献
茶道藝术的美就是我们“喝茶”的美,喝茶前要泡茶、奉茶,即使只有泡茶者自己一个人。所以喝茶的美分布在三个部分里面,一个是泡茶时的美,一个是奉茶时的美,一个是品饮茶汤时的美,这三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是茶道艺术的美。我们将茶道艺术界定在泡茶、奉茶、茶汤三部分的组合,茶道艺术的“美”就在其中,至于茶道艺术的“艺术”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美是自己存在的事物,艺术是美的人为创作,两者皆有层次的高低,例如我们继续追
期刊
四月中旬,杭州的好友丽薇寄了三款龙井茶,让我得以踩在春天的尾声品尝一波龙井春茶,回味一番杯间莺飞草长的春意。  三款茶都颇有特点,一款群体种老树龙井,全手工制作,是西湖龙井的传统符号;一款全手工“龙井43”,乃时下种植率最高的龙井品种;款机炒的白化树种龙井茶,即“白茶”龙井,突出了白化树种原料与龙井茶工艺结合的特色。  在绿茶的江湖里,龙井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龙井茶的“江湖”里,也可以根据各有
期刊
祁门红茶因为香高而名著,你会因刹那打开的茶箱,而迷恋上那馥郁甜美的香气。有人形容它为玫瑰香,有的形容它为花果蜜香,这些都是因为祁门红茶特有的地域、品种、工艺才具有的香气。  寻访祁门红茶,一定要到山里,才能领略这片山水的内蕴与茶味的关联。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清澈明亮,被称为华东地区生态最为原始的牯牛降山际云遮雾罩,加之徽州故地的古祠石桥,乡村安宁,活脱脱是一幅新安派画家笔下的山水丘壑。祁门历溪水涨
期刊
人烟稀少的街道,有刚刚发芽的高大梧桐静默矗立,雨后的它正在散发出辛辣的香气。早晨8点如同夜晚8点,疫情中的世界,显得寂寥与没落,但是清晨却与之不同,它温柔、沉静、活力却短暂。  世事并非非黑即白,心智圆熟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虽疫情横行,却也让人心生感恩与珍惜,以前忽视自己的身体,终于得到一次深度观照身体的机会。  想善待自己,就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春季理气化痰,舒肝健胃就来点陈皮吧。  陈皮还
期刊
在四季之中,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最美好的情感和最诗意的语言献给春天。这似乎是种情不自禁的流露,因为宜人的春光,盎然的生机,跃入眼帘,就轻而易举地拂去了心头的阴霾。不过,春天叫人迷恋之处还在于它能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妙的味觉体验。  饮食是同春天进行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春风十里,茶香四溢。一杯新采的春茶,舞动着鲜翠欲滴的芽叶,品尝的是融融春色,而茶汤里富含的茶氨酸,为脑中枢多巴胺的释放加了一把油,饮茶之
期刊
初夏,风渐暖,槐花满枝,正定古城渐渐浓绿。  繁忙,喧嚣,似乎是现代都市的一贯表情。但,在林立高楼喧闹街市间,蕉林?茶宿却深藏着温暖静默的力量,为游离疲累的心提供一处安宁的栖所。  蕉下,竹畔,茶烟袅袅。一壶茶,一卷书,一炉香,一瓶花,虽身处都市,亦能歆享山林悠游之樂。  茶隐都市,心清凉。  古刹旁的美宿  古刹隆兴寺,从建寺之初,就是古城心灵的归所。朱墙之内,声声梵呗,古城千年的岁月暗暗流转。
期刊
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将在全球开启。  由中国发起并主导的“国际茶日”其设立与举办,将为世界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打开一个窗口。然而,更重要的是,“国际茶日”凝结着无数茶人的期冀与努力。  其实,中国茶“茗”扬世界也一直是一位老人的梦想,也是他的初心。他,就是“世界茶王”李瑞河,天仁集团、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早在40多年前,他就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的世界来做茶。,上世纪90年代“登陆
期刊
“红旗不倒,希望之火不灭”  东平曾有着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央苏区鼎盛期的建制管辖区域之一。人民群众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东平涌现出杨则仕、陈贵芳等一批革命烈士,先后创建了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建松政维埃政府,英雄的东平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闽北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东平镇凤头村旧称凤池村,从千年古镇东平到
期刊
“五一”小长假期间,整个朋友圈都被武夷山霸屏了!  每年,只要一到这个时节,武夷山总是自带流量,坑涧、采茶、挑茶、做茶……各种场景,各种拍,各种晒,好不热闹,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醉人的“岩骨花香”。  武夷之美,美在好山好水好茶,连央媒都加入“爱拍党”的行列。这不,位于武夷山一线天景区附近的福莲茶庄园成功吸粉CCTV1、央视网、央视频、大美V视等多家主流央媒,成为大美中國的“岩“值担当。  尽管各媒
期刊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国人的待客之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成中华文化生动、切身的体现。盛世兴茶,宋徽宗在他的《大观茶论》中写道“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进入新时代,茶业繁荣,言茶文化者渐多, “乃时旺、茶兴、人心向善之征”。  当举国上下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之际,亦是中华茶人再接再厉,再创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