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的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欠发达山区能否和怎样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在理论上有争议、实践中有困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浙江省云和县实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越是欠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而欠发达山区由于区位、资源、要素等条件的限制,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和做法,应探索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山区;城镇化;非均衡协同;小县大城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01-03
  
   云和是浙江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山区县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并始终坚持“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科学编制规划勾画“大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以拓展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向县城集聚,将县城打造成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增长极;同时着力打破城乡界线、缩小城乡差距,通过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使农民向县城转移、向市民转化,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小县大城”战略所内含的区域非均衡协同发展理念,为我国欠发达山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一、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成效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打破城乡界限、开放县城,主动引导产业、人口、要素等向县城集聚,做大做强县城这一增长极,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它以一定的工业化为基础,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投资性和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为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服务保障,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市场化提出要求;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进一步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它至少包括以下四重含义:
  (一)小县域、大城关
   云和县域面积978平方公里,多属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但县城有28平方公里盆地,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相对丰富,生产、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发展空间较大,从而决定了其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核地位。这就要求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于县城,获取规模经济效应,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通过大城关的发展突破中小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交通、通讯等瓶颈制约,进而辐射带动县域整体发展。
  (二)小人口、大集聚
   云和全县仅有11.3万人,却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其中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要想将数百个贫困山村全部建成“小康村”,难度大、困难多。如果对各乡、村普遍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但成效低微,反而会使农民进一步“固化”在山上。云和县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以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为重点,以山民下山、内聚外迁为载体,将村庄规划调整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突破传统的城乡人口二元分布格局,创造条件让农民下山转产、转业、转身份,进城就业、创业、奔小康。从而通过人口的集聚节约了大量土地等要素资源,减轻了山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提高了县城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
  (三)小产业、大就业
   为确保山区转移农民能够充分就业,获取稳定收入,云和县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的木制玩具业发展,目前全县有木制玩具企业700家,产品分七大类万余种,年产值17亿元,90%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全省同类产品的50%、70%以上,为全县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县域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造就了一批拥有较高技艺的“云和师傅”(主要从事香菇、木耳栽培),不仅带动了本县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异地农业综合开发,而且为流入地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小政府、大民生
   人口、产业、要素等向县城集聚的过程,也是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和提升的过程。尽管云和县党政机构规模较小、编制不多、资金紧缺,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却很大。如通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儿童到城镇读书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休闲广场、江滨绿廊、老年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不但使本县下山转移居民能安居乐业,而且吸引景宁、泰顺等邻县的人口纷纷迁居云和。
   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镇化水平呈“超前”之势,目前城镇化率达63%,比浙江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4和13.3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3平方公里扩大至2010年的6.2平方公里。二是经济社会集聚化发展,目前全县9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县城;形成了小学“一乡(镇)一校”、初中和高中基本集聚在县城,“以县城为主”的办学格局,在县城就读的中小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86%,在城区入园的幼儿占全县入园幼儿总数的89%。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高,由于人口向城镇集聚,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10位。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据浙江省发改委和统计局的综合测评,2010年云和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丽水市8个县(市)中排名第一,步入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二、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一)科学确立富有自身特色的总体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是充分考虑一个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从该地区最根本的实际出发,尤其是深入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后而制定的,它内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方向和内在规律。“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云和县根据经济总量小、资源配置分散、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县情做出的选择,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异地创业,创新土地、城镇的经营理念和机制,以地聚财、以财建城、以城带乡。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坚持做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延续性与各历史时期具体策略和重点的灵活性相结合。
  (二)积极促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城市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均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云和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在加快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依托新型工业化,加强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高度集聚发展,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实现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互促共进,才能加快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化传统农民为现代产业工人,助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变迁。
  (三)同步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使工业和农业、城镇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云和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忽视新农村建设,反而以城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之路。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名农民下山转移”、“万名农民饮用水”等一系列富民工程,建成了100多个小康村;组织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与企业所在地的各行政村开展“一联一”的村企共建活动;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和户户通电;行政村广播电视实行“村村通”;固定电话通话面达96%;农村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超过90%,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实践表明,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使工业和农业、城镇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努力营造山区转移农民“下得来、留得住、富得起”的就业创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工业化的高速演进,与此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很多地方走的是“离土不离乡”(在乡村企业务工),或“离土又还乡”(外出打工),或“离土走他乡”(四处漂泊或到海外谋生等)的道路。这种工业化战略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和城乡体制分割条件下推行的,尽管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工业化的整体水平,但也伴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工业规模不经济阻碍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由于聚集效应较弱,服务业未能相应发展,影响了非农产业的增长;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滞后于非农产业的发展等等。云和县则依托县城较为广阔的平地,根据木制玩具业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走的则是“离土又离乡”、到城镇就业安家的路子。它避免了“离土不离乡”道路所产生的农村工业规模不经济、粗放型发展问题;防止了“离土又还乡”道路所产生的农民奔波于城乡之间,过着“候鸟”式的两栖生活的状况;也消除了“离土走他乡”道路所产生的本地产业空心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隐患。
  三、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一)越是欠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城镇化
   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提升要素控制能力、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等;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为产业集聚和农村人口转移提供重要载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二)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可以探索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
   对于我国广大欠发达山区而言,由于要素禀赋、经济基础、财力条件的制约,推进城镇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云和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一定的工业化为基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推动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投资性和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为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服务保障,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对市场化进程提出了强烈要求;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激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率,促进城乡统筹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县大城”实现机制。它内含着城乡非均衡协同发展的理念,即从欠发达山区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面均衡同步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资源配置和政策投入上对重点区域和产业实行倾斜,以集聚化手段实现集约化发展;同时,保持城乡发展协同共进,使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逐渐缩小。这是对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与集成。
  (三)欠发达山区应坚持以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欠发达山区只有打破旧思想、旧体制的束缚,形成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才能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摆脱落后面貌。云和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山区应避免发达地区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由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应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补贴、奖励的方式激发企业创新热情,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经济转型即以产业升级为核心,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社会转型即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民权益,努力构建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社会结构;政府转型即加快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委托课题“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云和模式”(编号09WTO15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陆立军,杨志文.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云和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王秀华,虞大才.浙江欠发达县域跨越式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虞大才.“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08,(11).
  [4]罗黎平.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如何协同发展[J].农村经济,2008,(11).
  [5]傅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一个基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分析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06,(11).
  [6]常伟.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化,2005,(9).
  [7]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8]王胜英.要素集聚整合的差异性与城市发展模式[J].南京社会科学,2003,(1).
  [作者简介]杨志文(1982—),男,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科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陆立军(1944—),男,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市场、政治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1-12-15
  责编:正融;校对:正融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以《开发研究》2000——2010年发表的有关农村发展问题方面的论文为分析对象,从文章数量、基金项目、学科分类、研究内容与主题、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结构等方面总结概括了当前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就其相关理论与方法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并对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村;发展问题;《开发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备受争议,创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威为重新认识创业板市场功能的关键。根据金融功能观理论,建立VAR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自我国食业板市场成立以来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在成立初期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效应。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金融功能观;VAR模型;互动效应 
期刊
内容提要: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内容提要: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和适龄人口变化,对甘肃省未来十年的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甘肃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2008年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未来十年,甘肃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速度先慢后快,2015年以前下降平缓,之后下降幅度加快,2015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30%和40%。从甘肃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分析,《国家中长
期刊
内容提要: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对吸引外商进行FDI投资决策影响甚大,基于我国长三角地区最近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通过计量模型和实证分析,以揭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潜力与吸引外资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效应,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新时期规范引导我国招商引资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市场潜力;FDI区位选择;面板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
期刊
内容提要: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调查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西宁、银川三城市及其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明确该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兰西银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具备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新时期兰西银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与合作方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合作模式;SWOT分析;“兰西银”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127.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内容提要:周总理1973年亲自领导和指挥甘肃的救灾工作,距今已经37年了,它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其辉煌璀璨的光芒!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至今还在念念不忘这件事。我当时也参加了这次救灾工作,宋平同志指示我把周总理这段光辉业绩写出来,广为宣传,发扬光大,教育后人,启示未来。现在,我遵照同志的指示,根据我过去起草《宋平同志在甘肃工作大事记(草稿)》时所保存的有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理论学术界对区域经济与跨越式发展的研究观点,论述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诸如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一般选择和特殊选择,具体涉及发展的基础、内生动力与后劲不足、发展的历史机遇、区域发展战略与跨越式发展的
期刊
内容提要:晋冀鲁豫边区开创前夕,农民普遍负债。在农民的各种融资渠道中,既有新式金融组织,也有旧式金融组织,还有私人高利贷者,它们在农民借贷来源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由于种种原因,银行、合作社等新式金融组织发起的初衷与其运行效果严重背离。而旧式金融组织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下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封建社会及其残余的逐渐消亡而趋于衰颓,对农民的融资作用亦处于次要和补充地位。  关键词:晋冀鲁豫边区;抗战前
期刊
内容提要:新疆扶贫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扶贫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对边境地区贫困状况做调查分析意义重大。本文对新疆边境县福海县的贫困状况做了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福海县总体贫困状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产发展方面的贫困程度,并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福海县脱贫致富的对策,即: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牧民定居步伐,发展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