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设计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及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也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能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再推开一扇窗子,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各种信息传输非常之大且丰富多彩,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千差万别。这种形势对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机遇与挑战是不容易忽视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地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与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要主动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己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式,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学生的思维最初都固定在“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深入,不再一叶障目,我顺势提出一个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由此走向更远更深。
  
  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产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师应特别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断等等,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学生一旦体现到创新成功后发自内心的喜悦,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五、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功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给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得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要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如此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教师可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只要能准确搜寻出问题的核心,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正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还能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点、难点紧密联系的问题。要讲究发问方式,琢磨提问的角度,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力求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市场对辣椒的需求量逐年增多,所以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是十分关键的.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高产辣椒的栽培技术,如开展技术分享活动、合理选择种子、科学进行水肥管理等,
一直以来,棉花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本文主要从合适的土壤条件以及便利的排灌条件、光照条件三方面阐述了棉花优质高产种植的条件;从整地与选种技术、播种与密植技术
西梅是贵州省农科院选育出来的李子类新品种水果,在纳雍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助推脱贫攻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结合多年的工作经
硼(B)是一种重要的矿质元素,同时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过量的硼则会对植物产生毒害效应。此外,人类和动物长期饮用硼浓度过高的水会引起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疾病。近
在国内玉米这种农作物非常关键,而且种植面积也比较广泛,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病虫害,本文对玉米种植中的小斑病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玉米种植中防治小斑病的有效
玉米作为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多重效用,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玉米的种植管理进行介绍,并对病虫害有效的防治技术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种植技术无法实现马铃薯的高产要求.本文就马铃薯种子处理、科学选地、防治病虫害、覆膜新技术、保证成长环境、加强日常管理方面,对马铃薯高
西红柿作为人们喜爱的食物,市场需求量大,为提高西红柿产量,本文对西红柿常见的斑点病、裂果病、疫病以及根结线虫病加以分析,并对于这四种病虫害提出防治方法,希望对西红柿
本文介绍了杞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杞柳密植对地区的综合效益,旨在提升环境适宜地区政府对杞柳种植的重视程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开辟全新的道路,促进农业
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做新闻工作必须要有责任心。新闻名家梁衡也讲过,从事新闻工作必须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不配做新闻工作。在我看来,责任心重于能力。因此,提高新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