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古黄河岸边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睢宁的古黄河岸边,恍惚能听见遥远的涛声。
  采风之前,中国的苏北地区给我的文字印象是贫穷和落后,低矮的小土房,泥泞的道路,流窜在全国各地的逃荒者被人歧视。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如今水网交织,果树成林,不觉间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古黄河两岸的村庄,农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区,典雅大气,雪墙黛瓦的小别墅,别墅前有流水缓缓趟过,樱花和海棠安静地绽放。来自北京的作家很羡慕,因为这样的居住环境在京城就是天价。社区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电子系统管理。明亮亮的舞蹈大厅里,小朋友一板一眼,正跟老师学习民族舞。老人在挂着宫灯的长廊里打牌,眼睛里流淌出微笑,空气里传来两三声华丽的地方戏唱腔,跟着一只燕子掠过开满繁花的海棠树。有个作家说,古黄河两岸的人们幸福安详,生活在天堂,没有竞争压力,不为生活辛劳颠簸。
  作家的脑子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有人问,农民的土地被集中起来管理,进行机械化耕作,进行温室大棚智能化培植,那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住房怎么办?陪同作家采风的王女士说,农民的老房被国家收购后,统一搬进新型集中居住区。国家对村民有特别补贴,房价是300元一平方米,每户人家都有一小块自留地,这样能留住他们的乡愁,依然享受耕种的喜悦。
  当村民的土地被集体管理后,村民便成了地主,每年都能收地租,这只是收入的一部分;其二是集体办了企业,村民每年都能分红;有作家说,靠着这两部分收入,完全有资格游手好闲,躺在床上吃饭。王女士说,更多的村民愿意工作,在劳动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选择在附近的企业上班,理直气壮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老人们也不闲着,除了看管自留地,还承包了各村的环保卫生。有的老人七八十了,闲不下来,去服装厂做装饰花边,反正坐着干活儿不太累。一个作家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幸福。另一个作家说,他很赞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站在古黄河岸边,看见清亮的河水,东兜西转,流向远方的油菜花田,风从远方吹来,似有木兰花沙沙落地的声音。想起遥远的密西西比三角洲,密西西比河流到三角洲,跟睢宁的古黄河一样,也是东拐西弯。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黑土地,肥沃丰润,大豆、玉米不施肥也长得高大结实。海河交界的地方鱼虾成群,螃蟹和牡蛎乱爬,安详宁静的小村庄,到处都是动画片一样的风光。若是用数据说话,那是美国最贫穷的土地,贫穷的土地孕育了朝气蓬勃的艺术灵感,布鲁斯(blues)就是诞生在那片土地上。
  我一直没弄明白,莫非经济和艺术不能并驾齐驱?那么,肥沃的土壤,那般优越的地理环境,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什么经济永远倒数第一,国家每年的资助源源不断,为什么年复一年,永远改变不了落后贫穷的现状。布鲁斯翻译过来,还有个意思是忧愁。有人说,忧愁的土地才诞生忧愁的音乐,旋律弥漫了悲伤无助的愁绪,这种愁绪遏制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我不太同意,他们并不忧愁。他们安居乐业,温饱即可,时刻享受音乐的欢喜。GDP垫底又如何,贫穷落后又如何?谁又懂得他们的幸福?他们不需要同情,你联邦政府要给钱,他们说声谢谢,既然难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干脆优哉游哉维持现状,追寻艺术的灵感。
  我站在古黄河的岸边,看中国新农村的欣欣向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兴旺昌盛,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我忍不住浮想联翩,任意比较,如果把中国的这套农村振兴方式用到美国去,密西西比三角洲不知会怎样的辉煌发达,说不定能与硅谷和纽约在同一个台阶竞相比美。如果真到了那天,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居民真的会幸福吗?我不知道,或许布鲁斯不再潇洒悠扬,不再有它的个性。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绝不能生搬硬套。
  我忽然想起了阿拉斯加的北极小城。因为大规模开采石油,当地的土著居民得到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政府的土地补贴。土著居民们感觉两辈子都花不完这个钱,于是不再工作,吸毒和酗酒成了家常便饭,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在阿拉斯加,由于居民居住分散,很多女性受害者不敢报案,联邦政府派了律师和社会服务者去帮助她们。这样的帮助耗时费力,但治得了本嗎?
  现在回头来看,如果建立像苏北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我也知道,这不符合美国国情。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摄影:陈 智
其他文献
到农贸街买菜,见左边摊上的小白菜像翡翠,绿得亮闪闪的。每棵菜的菜根也洗得洁白可爱,仿佛可立刻炒吃,不由得看摊主,哟!果然是位干净整齐的农村老太太,有些许皱纹的脸上溢出和善的亮光。我问:“怎么卖?”她说:“每捆一斤,只多不少,一块钱。”我捡了两捆,一位端庄时髦的少妇也凑过来挑。我正要掏钱,忽听身后响起一稚嫩的童音:“妈妈,快看!快看!”   循声扭头,见身后一个穿雪白裙子的小女孩儿蹲在那儿,伸长脖
期刊
此番去睢宁,恰春风伴我同行。我从海岛来,进入徐州境内,不及款叙,便直接驱车去睢宁。  一路之上,桃红柳绿,黄土堰,油菜花,红叶石楠,黄河故道,村舍水田,碧塘翠柳,渐次奔来眼底,无处不是人间好画也。深入斯土,柔暖的春风拂面而来,俨然稚女的嗲嗲软语,怎一个爽字了得?  借问当地的主人睢宁为何意也?回说,相传古时徐国的国君来到邳地,发现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称之为隹鸟,由于隹鸟在这里大量繁殖,啄田食谷,撕食
期刊
仅有1700平方公里的睢宁,称得上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更可感叹的是,如今的睢宁,已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  论古史,当然以下邳为代表。在古下邳国历代以各种方式出现的君王、列侯、良相、猛将、文人、烈女、贤妇不胜枚举,可以说涵盖了能够记入史书的各类人物。择其几位侃侃:  项羽战列邦于下邳。在如过江之鲫的历史人物中,我对项羽超感兴趣。我是他的“粉条”。历史都是胜者撰写的,所以,胜者为王,败
期刊
熊老——熊金生于8月24日去世,享年74岁。我竟没有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心中深感愧疚!   我知道熊老生前在津市人民医院住过两次院,第一次心脏病突发,医生给他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他在病床上给文联前主席王主席打电话说,医生吓他,讹他钱。我和王主席前去医院看他,见他在病床上接电话,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他说出院后请我们吃饭,我当时心里很高兴,不是因为要吃他的饭,是因为他精神状态好。5月份的时候,熊老就要求
期刊
皖南之美,是需要将身子俯下尘埃、思绪托上云梢,才能细品其动人之处的。   踏上濮塘土地的时候正是清晨,和风细雨,甜香拂面,我们不禁暗喜天公作美。道路两旁的群山中,掩映着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所谓“无山无水不成居”,除了众所周知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民居之前自也少不了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流水清可见底,将两岸的垂柳映照得影影绰绰、风姿怡人;三三两两初尝春暖的鸭子也畅游其中,成了采风客争相追逐的对象。行走在
期刊
一  看那里,又一个石头人。  女儿那时三岁多,她指着车窗外兴奋地喊叫。  城里所有的人物雕塑,不管是石头的、水泥的,还是铜质的、玻璃钢之类的,女儿无法识别,统称为石头人。小小年纪的孩子,凭直觉脱口而出的“石头人”这个词,让复杂变得简单。各种硬材质的人物雕塑,力求表现出坚硬与永恒,贮存记忆,凝固时光,“石头人”不正好蕴含了这些特质吗?  城市里不断涌现出的“石头人”大多体型巨大,表情冷峻,目光注视
期刊
那条德国狼犬名叫火火,是我当年在新疆农场放羊时的忠实跟班。  下乡当“羊倌”的第一天,我随班长去熟悉放牧环境。看了附近几处被农田包围着的草场后,来到一个尚未开发的荒草滩。这里虽然比较偏远,但地域广阔,绿草茵茵,是理想的放牧场所,几百只绵羊融合在一片绿色之中,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突然,草滩一侧的羊群像是受到什么惊吓,一窝蜂似的狂奔起来。远远望去,羊群后面的草丛中,有一匹灰色的动物在疾速运动。“狼
期刊
和文友们几次聊天,聊到乡愁、聊到小时候过年,就聊到杀年猪,每个人都兴奋异常,从杀年猪到猪毛换糖,从大年夜焐猪肉到吃猪肉,从腊肉到霉干菜扣肉,又从猪油到猪草,从母猪到小猪,还聊到牵公猪的事,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头或者两头,做豆腐的或者做酒的农户,因为有下脚料,会多养几头。一般都是在宰了年猪后去市场或养母猪的人家买得小猪仔,养上一年,待下个年到来之前杀年猪。我小的时候,家
期刊
我们是立春那天出生的。  出生那天没有预兆。家里穷,地里的农活儿都忙不过来。母亲怀着身孕也没闲着,煮饭洗衣、打理菜园,照样干活儿。那天下雨,母亲去喂猪时路滑闪了腰,动了胎气。  没有足月,早产。  请来的接生婆是邻村的,已经有几十年接生经验。附近村子里生孩子都是请她接生的,她胖胖的,蛮有力气的。母亲这次是第二胎,我姐是头胎,顺产,很顺利,母亲认为这次也会瓜熟蒂落。接生婆很老练,个把小时,一声啼哭传
期刊
春天,来到睢宁。满眼绿色,摇熠着古黄河的新歌。古老的睢水,已成为传说,翻飞在人眼前,成为一处处风景。  隹,成为这片土地的记忆,就是满天的飞鸟。飞鸟,成为这里的歌声,千年不衰。  飞鸟,显示的是翅膀的力量与意志。飞向何方?这里的土地,给了人许多答案。  翅膀的美丽,就在于飞翔。  这片土地,到处都生长着飞翔的旋律和韵味。这里静卧着古老的黄河,任千百年的中国历史成为故事。当年的黄河,曾经浊浪滔天,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