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经济、文化、心理因素析论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概括为“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各民族“三个相互”与共同拥有并开发统一的生存空间息息相关,并依存于中国内部互补性极强的生态格局及民族分布格局.统一生存空间的内部差异,导致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互补性极强;互补性和互惠性驱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不断密切,促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度、深度不断发展.伴随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各民族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培育了共有精神家园和共同心理素质.经济依存、文化共塑、情感共育三大机制持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在近代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进一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自觉到自为、自信和自强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各民族“三个相互”重要论述为指导,才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理,也才能科学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其他文献
区域植被恢复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从而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空间分异尚未明晰。整合了黄土高原坡面径流小区试验观测研究文献59篇和1121条年径流产沙记录,以8大关键带类型作为空间分层依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年径流产沙关系的空间分异。结果显示:撂荒地的年均径流量和产沙量最高分别为35.99 mm和4208.82 g/m~2,撂荒地、裸地和耕地的产流产沙能力显著高于人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几十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果显著。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是我国国家战略之一,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十分必要。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和流域土地利用情况系统分析,整理和总结了黄土高原6个典型流域的治理模式,包括治沟造地、防蚀固沙、生态农业发展、三大体系、梯田开发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6种模式。对比各治理模式发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以环境治理为手段,从
西部城市群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自然资源消耗过快导致各市改善生态环境努力的差异加大,生态占用不公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给城市群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DGs)带来了困难。在描述2007—2018年关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ef)、人均碳足迹(cf)、人均水足迹(wf)和城市发展指数(CDI)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评价了生态占用公平性对城市群实现17 SDGs的影响。结
假单胞菌污染事件在临床就医和日常饮食中频发,屡次产生致病、致死等恶劣后果,有效抑制致病假单胞菌并降低其耐药性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表明
契约文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文献依据.在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既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高空抛物罪的核心逻辑是风险预防,它具有两面性.在积极层面,高空抛物行为的犯罪化体现了风险社会安全价值的地位跃迁,通过将高空抛物行为的刑法规制
病原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实现疫情高效防控、疾病精准治疗、污染环境及时处置的关键.而现有的病原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假阳性/假阴性受到诟病,检测准确性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合问题.在对社会融合进行概念辨析和操作化的基础上,
目标: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慢病毒稳定转染人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并建立一种简便无损的转染细胞筛选方法。方法:在慢病毒转染人多能干细胞过程,分别比较添加与不添加Y-27632情况下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细胞不同形态下对慢病毒颗粒的摄入能力差异,优化建立高效的慢病毒转染方法。随后,设计并研制可视化的简便显微操作装置,探索在荧光显微镜辅助下挑取转染的阳性单克隆细胞建系的技术,建立较为简便的转染细胞纯化新方法。结果:正常培养的人多能干细胞(hESC、hiPSC),添加Y-27632后6 h集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生态旅游服务价值作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以衢州市柯城区"一村万树"实施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 TCIA)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生态旅游服务的价值核算;同时基于计量经济学原理构建了游客随机效用模型(Ran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