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查摸底工作不仅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的一项基础工作,更是保证人口普查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清查摸底工作要达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目标,必须对清查摸底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本文结合台州普查工作实际及当前形势,来探索基层在人口普查清查摸底工作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思考探索
1.紧盯人口普查的核心指标:人口总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现住人口+外出人口,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见人就登,见户口就登。即所有住房内的所有人必须登记,所有户口在本区域内的人也必须登记,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行政记录比对,查漏去重,摸清人口总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扎实抓好户籍人口清查与摸底。特别是摸底,是实现“查准人口总量”这个核心目标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是搞好“七人普”的最关键的环节。
2.明确两个指标: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普查
摸清普查对象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结合台州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普查环境复杂。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更加突出,一户多房现象日益增多,如何精准锁定普查对象,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流动人口流动频率高。找人难、入户难、配合度低,流动人口无论是居住地、工作时间、户口登记地等都较为复杂,普查的难度加大。台州民营经济发达,人员就业意愿、方式较为灵活,大量务工人员跨市县、跨乡镇流动。再加现在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增,流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普查登记增加难度。
3.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针对第七次人口普查新的特点,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搞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
(1)净化规范普查行政记录。如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卫健部门的出生死亡人口、及人社局等部门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要求按照数据真实性和方便的原则,在资料提交基层人普办之前,进行去重补漏净化数据,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做实这项基础工作,必须从法律层面(即普查条例)明确相关普查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在普查方案中细化。包括行政记录提供的内容、时间和有关要求等,相关部门对本部门资料经过审核净化、分类、整理后向普查办提供以村级(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的相关家庭和个人信息资料。
(2)强化普查的政府行为。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突出政府行为,抓实普查。普查工作依靠政府主导才更有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并明确将此工作列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各级政府、成员单位在普查不同阶段各自承担什么工作任务,发揮什么作用都列入清单管理,做到了目标明、任务清。人口普查条例和普查方案划分了有关各部门、地方政府的责任后,各级普查机构在条例和方案的框架下,需进一步细化下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以及普查机构和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责任。层层细化,责任到人到事。
(3)明晰职责,搞准普查摸底。摸底是是查准人口总量这个核心的主要抓手。结合台州当前形势,可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一是增加摸底时间。在入户的前提下,考虑到城市人口的特殊性,如高楼大厦林立、居民工作生活时间千差万别、人户分离现象突出、人口流动量大以及普查员有效工作时间短(正常上班时间外中午与傍晚的休闲时平均不到4小时,且时间点集中),建议增加普查摸底时间。二是借助行政手段。对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公职人员群体,要求各单位每位干部职工如实填报普查摸底家庭人口等相关信息。三是适当吸纳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参与“七人普”摸底。近年来,台州基层大多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全科网格为单元,组建全科网格排查,按照“进村入户、进区清楼”的要求,确保排查不留盲区。获取人员信息,这对于啃下人口普查“硬骨头”,打通城镇小区“楼难进、门难敲、脸难看”壁垒,顺利开展普查工作大有裨益。
4.对台州“七人普”摸底工作的四个建议
一是实行分片包干,强化监督巡查。借鉴台州六人普经验,市人普办重点抓好难度系数高的地域的摸底工作。通过督导检查确保入户率。在清查摸底过程中实行“全员上岗、领导包片”的模式,集中全部力量,分期、分批深入基层,对各县(乡、镇)普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制定清查摸底进度表和督导检查时间表,明确时间、地点和人员分工。各工作组根据包保范围内清查摸底进展情况,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贯穿于入户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在讨论会上集中反映,研究处理对策。或通过召开会议,统一进行答疑,确保清查摸底工作标准统一。
二是利用行政记录,强化信息整合。化解摸底难点。摸底前期,要依据人口普查方案要求,结合调查指标,加大行政记录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强化部门行政记录信息的整合,促进行政记录向统计信息有效转换,在人口普查中应用行政记录资料,尽可能统一行政记录指标的定义和分类,保证不同职能部门在同一调查时间和地域使用的数据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尤其要把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住建部门的住房信息等人口普查需要的资料收集整理齐全,并及时完善补充和更新维护,以便提供最新且实用的人口信息资料,形成清查摸底底册提供参考,提供比对依据。与此同时为确保清查摸底工作质量,要未雨绸缪做好部署,尽早编印并下发《人口普查问题解答》、《清查摸底表审核要点》等相关资料,对摸底阶段的组织管理、技术环节质量控制、访问技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标准,促使清查摸底工作有样可依、有据可考。
三是创新培训思路,强化核查比对。一是“两员”培训质量高,摸底才有保证。两员培训与普查机构业务人员培训要各有所侧重,市培训县、县培训乡的教材要有差异化。市培训县主要明确怎么开展普查,包括省培训的部分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具体方法与措施等;县培训乡(镇、街道)主要明确怎么搞好普查。乡镇街道培训普查员:主要讲普查表中指标的含义、入户方法和访问技巧及时间节点质量要求等。对普查员培训的访问技巧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本地通俗语言,按照当地习惯的问答方式调查相关普查内容等。二是在核查阶段,通过与住户或物管、门卫、社区干部等座谈走访,与水电公司、燃气公司等掌握的住户缴费信息等资料比对,再进一步查找有无漏房、漏户、漏人或重登错登的情况,进行去重补漏。
四是根据时间节点,强化宣传动员。人普宣传应根据普查各阶段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前期主要是针对领导和相关部门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部门支持。宣传主要集中在两个环节:人口普查户口整顿重点是核实户口及身份信息、出生未上户的上户、死亡未销户的销户等内容;普查摸底:这个阶段要进行全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同时各级宣传的方式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市级主要利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平台通过在黄金时段打字幕(如台州新闻联播)、广播电台语音播放宣传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普查摸底的时间、主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普查义务等。县、乡通过电台、广播、报纸、接受采访等多形式宣传同时,要加大典型宣传和普法宣传,引导广大普查对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依法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从而保证人口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总之,摸底是查准人口总量的主要抓手,建议从强化普查组织、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净化规范普查行政记录、严格排查监督、抓住培训与核查、精准宣传动员等方面入手确保人口普查摸底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基层;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思考探索
1.紧盯人口普查的核心指标:人口总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现住人口+外出人口,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见人就登,见户口就登。即所有住房内的所有人必须登记,所有户口在本区域内的人也必须登记,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行政记录比对,查漏去重,摸清人口总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扎实抓好户籍人口清查与摸底。特别是摸底,是实现“查准人口总量”这个核心目标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是搞好“七人普”的最关键的环节。
2.明确两个指标: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普查
摸清普查对象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结合台州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普查环境复杂。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更加突出,一户多房现象日益增多,如何精准锁定普查对象,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流动人口流动频率高。找人难、入户难、配合度低,流动人口无论是居住地、工作时间、户口登记地等都较为复杂,普查的难度加大。台州民营经济发达,人员就业意愿、方式较为灵活,大量务工人员跨市县、跨乡镇流动。再加现在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增,流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普查登记增加难度。
3.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针对第七次人口普查新的特点,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搞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
(1)净化规范普查行政记录。如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卫健部门的出生死亡人口、及人社局等部门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要求按照数据真实性和方便的原则,在资料提交基层人普办之前,进行去重补漏净化数据,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做实这项基础工作,必须从法律层面(即普查条例)明确相关普查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在普查方案中细化。包括行政记录提供的内容、时间和有关要求等,相关部门对本部门资料经过审核净化、分类、整理后向普查办提供以村级(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的相关家庭和个人信息资料。
(2)强化普查的政府行为。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突出政府行为,抓实普查。普查工作依靠政府主导才更有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并明确将此工作列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各级政府、成员单位在普查不同阶段各自承担什么工作任务,发揮什么作用都列入清单管理,做到了目标明、任务清。人口普查条例和普查方案划分了有关各部门、地方政府的责任后,各级普查机构在条例和方案的框架下,需进一步细化下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以及普查机构和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责任。层层细化,责任到人到事。
(3)明晰职责,搞准普查摸底。摸底是是查准人口总量这个核心的主要抓手。结合台州当前形势,可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一是增加摸底时间。在入户的前提下,考虑到城市人口的特殊性,如高楼大厦林立、居民工作生活时间千差万别、人户分离现象突出、人口流动量大以及普查员有效工作时间短(正常上班时间外中午与傍晚的休闲时平均不到4小时,且时间点集中),建议增加普查摸底时间。二是借助行政手段。对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公职人员群体,要求各单位每位干部职工如实填报普查摸底家庭人口等相关信息。三是适当吸纳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参与“七人普”摸底。近年来,台州基层大多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全科网格为单元,组建全科网格排查,按照“进村入户、进区清楼”的要求,确保排查不留盲区。获取人员信息,这对于啃下人口普查“硬骨头”,打通城镇小区“楼难进、门难敲、脸难看”壁垒,顺利开展普查工作大有裨益。
4.对台州“七人普”摸底工作的四个建议
一是实行分片包干,强化监督巡查。借鉴台州六人普经验,市人普办重点抓好难度系数高的地域的摸底工作。通过督导检查确保入户率。在清查摸底过程中实行“全员上岗、领导包片”的模式,集中全部力量,分期、分批深入基层,对各县(乡、镇)普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制定清查摸底进度表和督导检查时间表,明确时间、地点和人员分工。各工作组根据包保范围内清查摸底进展情况,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贯穿于入户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在讨论会上集中反映,研究处理对策。或通过召开会议,统一进行答疑,确保清查摸底工作标准统一。
二是利用行政记录,强化信息整合。化解摸底难点。摸底前期,要依据人口普查方案要求,结合调查指标,加大行政记录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强化部门行政记录信息的整合,促进行政记录向统计信息有效转换,在人口普查中应用行政记录资料,尽可能统一行政记录指标的定义和分类,保证不同职能部门在同一调查时间和地域使用的数据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尤其要把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住建部门的住房信息等人口普查需要的资料收集整理齐全,并及时完善补充和更新维护,以便提供最新且实用的人口信息资料,形成清查摸底底册提供参考,提供比对依据。与此同时为确保清查摸底工作质量,要未雨绸缪做好部署,尽早编印并下发《人口普查问题解答》、《清查摸底表审核要点》等相关资料,对摸底阶段的组织管理、技术环节质量控制、访问技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标准,促使清查摸底工作有样可依、有据可考。
三是创新培训思路,强化核查比对。一是“两员”培训质量高,摸底才有保证。两员培训与普查机构业务人员培训要各有所侧重,市培训县、县培训乡的教材要有差异化。市培训县主要明确怎么开展普查,包括省培训的部分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具体方法与措施等;县培训乡(镇、街道)主要明确怎么搞好普查。乡镇街道培训普查员:主要讲普查表中指标的含义、入户方法和访问技巧及时间节点质量要求等。对普查员培训的访问技巧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本地通俗语言,按照当地习惯的问答方式调查相关普查内容等。二是在核查阶段,通过与住户或物管、门卫、社区干部等座谈走访,与水电公司、燃气公司等掌握的住户缴费信息等资料比对,再进一步查找有无漏房、漏户、漏人或重登错登的情况,进行去重补漏。
四是根据时间节点,强化宣传动员。人普宣传应根据普查各阶段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前期主要是针对领导和相关部门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部门支持。宣传主要集中在两个环节:人口普查户口整顿重点是核实户口及身份信息、出生未上户的上户、死亡未销户的销户等内容;普查摸底:这个阶段要进行全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同时各级宣传的方式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市级主要利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平台通过在黄金时段打字幕(如台州新闻联播)、广播电台语音播放宣传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普查摸底的时间、主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普查义务等。县、乡通过电台、广播、报纸、接受采访等多形式宣传同时,要加大典型宣传和普法宣传,引导广大普查对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依法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从而保证人口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总之,摸底是查准人口总量的主要抓手,建议从强化普查组织、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净化规范普查行政记录、严格排查监督、抓住培训与核查、精准宣传动员等方面入手确保人口普查摸底工作能够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