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小说家丹·布朗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其小说融合谋杀、恐怖、侦探、解密、悬疑、追捕于一身,打破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界限,而雅俗共赏。他的作品消解了人性与神性、善与恶、科学与宗教的二元对立关系,阐述了当下人类的普遍焦虑,信仰的迷失和精神的空虚匮乏。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精神的荒芜和信仰危机。
  【关键词】丹·布朗;精神世界;信仰危机;人文关怀
  丹·布朗的小说,在美国刮起了一阵文化悬疑小说的旋风。他的《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自2003年问世以来始终高踞畅销书排行榜首,他的其余四部小说分别是《数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1996)、《天使与魔鬼》(Angels & Demons,2001)、《骗局》(Deception Point,2002)、《失落的秘符》(The Lost Symbol,2009)。他的小说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恐怖、悬疑、侦探,文本逐一消解了人性与神性、善与恶、科学与宗教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处于二元对立的中心概念。图文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在不断“滑坡”,精神世界在失去道德原则的指引下,也越来越虚空和迷失。而丹·布朗的作品重点就在于揭示人类精神的荒芜和信仰危机。
  一、宗教信仰中的危机
  (一)宗教信仰的强大与迷惘
  宗教信仰,是完善道德的途径,是人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树立的规范条约。在信仰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宗教却越来越困惑和无知,它就像熟悉的陌生人。宗教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可当人们在自己的信仰中走错方向,迷失自我时,又该靠什么来指导精神呢?
  人们对上帝无条件的虔诚,不仅仅是为了赎罪,而是精神力量的来源,是完善道德的标准。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成为人类的价值判断标准。
  在《天使与魔鬼》中,物理学家维特勒和教皇就是这种通过信仰而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维特勒是一名特殊的神学物理学家,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却相信上帝的存在。他用一滴反物质论证了宇宙的能量,证明了上帝的力量。维特勒依靠自己的精神信仰,完成实验来证明了上帝的力量。同样,教皇也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虽然和一女子相爱,但彼此仍能克制欲望,而后借科学的力量成为父母。在教皇身上,我们看到信仰力量的强大,看到一个有信仰的人在面对欲望时的冷静克制,在面对进步力量时的接受认同。
  《失落的秘符》中,虽然所罗门·彼特是所罗门家族的领头人,却从没有沉浸于金钱中。尽管所罗门家族拥有庞大的产业,可彼特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共济会的最高领导。这不是权力的诱惑,而是彼特对知识的渴望。共济会守护着古代奥义,拥有古代智慧的钥匙,只有真正的博才学者才能理解它的奥义。为了拥有与理解奥义相匹配的知识,彼特不断学习宗教与科学知识,甚至资助妹妹在意念科学领域的探索。对于彼特而言,真正的财富是精神智慧的获得,而不是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宗教信仰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怅惘和迷失。当人们在自己的宗教信仰中因为偏执而走向极端时,很容易失去道德的准则而迷失人生方向。
  《达·芬奇密码》中的白化病信徒塞拉斯就是在自己的宗教中迷失了。弑父的他一直作为流浪汉、偷盗者而生活,直至遇见神父给了他新的生活和新的生命。为此,他抛弃以前的自己,坚持肉体的苦修来忠诚于上帝。“肉体的痛苦可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耶稣所受的苦难,身体的刺痛可以压制肉体的欲望,最主要的是,肉体的疼痛可以清除他灵魂中的罪恶”。塞拉斯认为肉体的痛苦是渺小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内在,但他却走错了道路。当他得知神父让他进行肉体苦修实现灵魂净化,又让他充当了实现卑劣阴谋的窃杀工具和替罪羊时,他精神崩溃的说“我快变成鬼了!”。宗教信仰并没有带给塞拉斯强大的精神力量,反而让塞拉斯被人利用,陷入彷徨与迷惘中。塞拉斯一直在苦修中寻找解脱,却不知上帝就在身边。
  《天使与魔鬼》中的教皇内侍,更是迷失了自己的心智。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一次爆炸事件中为保护他而死亡。从此他的使命就是虔诚的相信上帝,“对上帝的承诺是一切承诺中最重要的承诺”。为了上帝在大众中的信仰,他可以做任何事,包括杀死科学人员与教皇来维护宗教的强大。教皇内侍因为盲目的欲望与崇敬,杀死了深爱自己的父亲——教皇。在他眼里,宗教是上帝,是至高而无法碰触的。但正是自己的偏狭使自己在信仰中走向偏执而失去了信仰的指导。强大的宗教让自己的信徒陷入现实的怅惘中,以致以死亡的方式去结束生命。他深信不疑的上帝,并没有带给他拯救。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宗教道路上的抉择。我们相信信仰的力量,那是自我道德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指引。但人们总是迷失于自己对信仰的错误理解中,因为自己的偏执和狭隘而失去方向。从而在宗教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和色欲中走向极端。在强大的宗教信仰面前,如何让我们在获得精神力量的同时又保持自我价值而不陷入黑暗迷惘中,似乎亟待解决。
  (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
  人们总是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一对死敌,水火不相容。宗教在于证明上帝,科学在于证明人类自身。而在丹·布朗看来,“科学和宗教并非相互抵触”,“科学只是太年轻,还认不出宗教是它的朋友。”
  《天使与魔鬼》中,教皇内侍绝对忠诚于宗教,而无法容忍科学。与之相对的则是马克西米利安·科勒——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的主任。尽管他是一名残疾科学家,却是“坐在电动轮椅宝座上的君王”。年幼时,因为高烧,治疗不及时而失去双腿。他的父母却认为这是上帝的奇迹,残疾是上帝的惩罚。自此,他对科学的力量坚定不移,终身服务于科学。最后用自己的死揭露了教皇内侍的阴谋。宗教本来是精神的皈依,但对科勒来说,宗教是欺骗。相反,科学才是他的宗教。科学每天上演的奇迹,是宗教无法追随的。
  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人类需要信仰,宗教是道德的约束。从车轮到汽车,从汽车到太空探索,科学进步的速度是飞跃的。然而科学令人类的裂痕越来越深,当宗教被人遗忘时,人们不自觉的陷入了绝望、孤独和痛苦中。宗教信仰不是无知,教皇内侍说,“宗教信仰,告诫我们有些事物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有些事情是我们要承担责任的……由于有了信仰,我们就会对彼此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一种更高的真理负责。”宗教是让我们完善自我,聆听自己。但同样,面对科学,人类需要进步。我们生活所依赖的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当宗教思想对某些人已成为精神毒药时,科学却充当了拯救者。人们信仰宗教,它让灵魂有了依托。但对宗教的偏执,有时会让人走向极端。人们热爱科学,它让生活充满奇迹。但对科学的偏执,难免不会产生另一种极端。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的进步,信仰被动摇,当人们热衷于外部感官世界时,却忘了内部精神世界。宗教是强大的,在我们真正面对抉择时,却是无助的。科学是强大的,在我们真正呼吁道德时,却是无力的。   丹·布朗认为,宗教与科学并不仅仅是抵触,二者可以相互合作。“真正的科学发现上帝等候在每扇门后”,神学院的学生没必要在物理学院门口游行抗议基因工程的研究。为何就不能正确对待二者的联系,我们需要宗教信仰作为人生航灯,但也需要科学在生活上演奇迹。
  二、科学的威力与迷失
  科学产生于宗教,因为科学,人类打开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科学在如鱼得水的进步发展,造就了我们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科学的强大威力,大到让我们登上月球,探秘宇宙;小到让我们研究原子、质子,解密生命。但在科学的威力下,人们却常常违背其初衷,不是造福而是毁灭。在科学的世界中,人们也容易迷失自我。
  《数字城堡》中的远诚友加,曾经是国安部的解码人员,却不满国安部的万能解密机对普通人类隐私的截获而愤然辞职,走上了与之对抗的道路。友加是日本广岛核爆炸辐射的受害者,也是一个电脑天才和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万能解密机是对公众隐私的践踏,从而编造了“数字城堡”这个程序,破解了解密机。国安部的工作并没有使友加深陷科技带来的利益中,反而一直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学会宽容。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真正要恐惧的是自己权利的丧失,因为我们都有权保守自己的秘密。
  国安局副局长斯特拉斯莫尔,为了自己退休前会被人们崇拜与谨记,为了自己的权力欲和自尊心,他迷失在自己的高科技中,他所坚定的科技力量使自己在爱国道路上,走向了偏执,毁灭了自己。
  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在享受快捷网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人们在依赖高科技时,很少去怀疑自己密码的安全与否,自己信息的泄漏与否。殊不知,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早已被他人所盗取。我们一直谈论的人权问题,在虚拟的网络中,也已消失殆尽。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人类身边充斥着高科技的电脑、手机和虚拟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必然的。心灵缺少的交流,是科技无法弥补的。人类很容易陷于科技的沼泽中,而忽略了道德的准则,失去价值判断。科学本应是生活奇迹色彩的制造者,却成了不少犯罪者的帮凶。科学的威力是强大的,却也容易让现代人迷失于其中而陷入尴尬的生存困境。
  三、政治与道德的监控
  丹·布朗的政治惊悚小说《骗局》以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关注政治与道德。本应是监控政治的道德,反而被政治和个人私欲所扭曲。
  作为总统候选人,赛奇威克·塞克斯顿无所不用。他猛烈抨击现任总统的航空航天政策,背地里却与各大航空公司相勾结,取得金钱支持。一方面处处宣扬他节俭的政治竞选宣言,另一方面却不惜收受贿赂、挪用巨额资金进行高消费。为了竞选,他可以牺牲家庭、出卖亲情甚至无情地排除一群无辜的科学家。“他的眼睛可以在一瞬间闪烁着泪花,又能在一瞬间变得清澈如水。他可以有办法打开原本冷漠的心灵,带给所有人一种信任感”。在竞选的背后,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道德与良心。
  在《骗局》中,我们感受到政治、道德和国家安全间的对立。本应该民主的政治,却在私欲膨胀下而失去了一切原则,彷徨的人们总是不顾伦理道德而做出错误的抉择不知悔改。在《数字城堡》中,丹·布朗反复谈到,“谁来监控这些监控者”。我们不禁思考,道德与政治,究竟是谁在为谁服务。丹·布朗认为,道德不应该被政治利用,而应该成为监控政治执行的手段。在我们面对利益诱惑时,道德要确保政治的公正和民主。但同时,我们也要确保自己的道德是符合准则的。因为政治可以靠道德监控,而道德的监控只能靠我们自身。如果我们的政治和道德公正完善,监控者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接触自己的黑暗面而迷失方向,越来越身不由己和陌生。丹·布朗的作品正是在警示我们,“这是一个失去了信仰的世界,人们不知不觉陷入了精神的荒原;那些孤独而痛苦的现代灵魂在绝望地呼唤”。在新时代中,我们摒弃传统的信仰开始掌握自己而独立思考时,不可避免的陷入迷雾中,被利益蒙蔽双眼和心智。我们要做的,就是拨开迷雾,展露自己最初的心智。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提出的解决途径。在大学教授戴维·贝克身上,被寄寓的是追求。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无限的知识。在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身上,被寄寓的是坚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高尚的品德。在政治情报者雷切尔·塞克斯顿身上,被寄寓的是真理,不管自己的政治身份如何,遵循的只是本来的真理,真理往往是信仰的标杆。还有探索、真诚、勇敢等等。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些精神力量为我们指引道路。正确对待自己,充满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斗志,坚定自己的方向。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耿秀萍.从丹·布朗小说看现代人的精神生态现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105—109.
  [2](美)丹·布朗著.朱振武,王巧俐,信艳译.天使与魔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89.
  [3](美)丹·布朗著.朱振武,赵永健,信艳译.数字城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美)丹·布朗著.朱振武,王巧俐,信艳译.骗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美)丹·布朗著.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达·芬奇密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美)丹·布朗著.朱振武,文敏,于是译.失落的秘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7]高尔聪.浅议丹·布朗小说的主题与悬疑特色[J].世纪桥,2009,(6):48—50.
  [8]朱振武.解码丹·布朗创作的空前成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42—46.
  【作者简介】
  成思明(1989— ),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一直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在艺术文化上创造了很多的高峰,同时也是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品论画自古以来是中国古代绘画审美的重要方式,以品论画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的写实工笔类型转向了以水墨为主的写意画,着重强调的是“逸格”和“墨戏”,作者虽然在作品上笔墨草草但是却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关键词】绘画作
期刊
【摘 要】在汉语词汇中,较广泛地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追求语言的对称,对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于避免产生此类偏误有重要的意义。“甜”、“苦”和“咸”在引申意义、构词能力及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论述这些差异是对词汇的不对称现象的说明。词汇的不平衡现象有着社会文化、历史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但同时也和与之相搭配的词语有着更深刻的联系,在使用与学习过程中更是不可忽
期刊
【摘 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礼貌用语,当今,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两者之间的礼貌用语有很大的共性,但同时又有很大的区别。肯尼亚汉语学习者的母语为英语,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因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礼貌用语时因汉语和英语相对应的礼貌用语的缺失造成的偏误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缺失  肯尼亚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它的官方语言主
期刊
【摘 要】我们站在一个思想和文化飞跃向前的时代,在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同时,曾经把人们连在一起的道德纽带——“集体意识”不断受到冲击、消解,多元价值冲突下社会问题频发,一个新的思想阶段正在孕育。本文在价值冲突论视角下,结合学者已有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多元价值观;价值冲突;社会转型;集体意识  一、转型期的社会问题概述  我们站在一个思想和文化飞跃向前的时代,在经济文化突飞
期刊
【摘 要】《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久负盛名,广为流传。该论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结合与该词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古诗词英译,从词汇、句子、整个篇章三个层面进行英译对比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开篇词;英译  一、开篇词综述  《三国演义》开篇词选自明代文学家和诗人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该词的词牌名为为《临江仙》,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笔者在此
期刊
【摘 要】在日本历史小说中,有为数不少的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作家写作这些异国历史故事,实际上是将中国当做一种精神上的故乡来回溯。但是他们笔下的中国,其形象和意义在这些作者和他们的读者中间已经产生了流变,通过日本历史小说回望到的中国和汉文化,只存在于这些小说中。于是在日本历史小说家们的笔下回溯中国,更像是一场没有来处的归途,最后回归的目的地是一个异质性空间,这个时空既不在中国,也不在日本。而是落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张,作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提高个体的主体文化自觉。当代的主体文化自觉应从文化态度、文化方式及其最终目的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主体文化自觉;理性的文化态度反思;创新的文化方式;多元文化融合  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一词,文化自觉便不断引起学界大众
期刊
【摘 要】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种语言体现了与其对应的人类的文化以及文化心理。每一种语言中都有颜色词的存在,因此颜色词成为研究一种语言以及相应文化之间关系的最佳切入口之一。本文选取汉语黑色词族,从其历时变化以及文化含义入手,研究汉民族的黑色词文化意义。受环境、早期哲学观念、民间风俗艺术、汉民族的独特审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黑色词多表示黑暗、邪恶、神秘等含义,且多以贬义为主,但也有表示庄重
期刊
【摘 要】语言与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试图探索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男女之间在语音,词汇结构和语用方面的不同。并且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历史发展因素。  【关键词】语言应用;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段,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
期刊
【摘 要】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其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罗平布依族传统丧葬习俗的分析,从对青少年及其父母长辈的伦理教育;对本民族起源、迁徙以及发展观念方面的传承;对亲属、家族、社区关系的协调;传统文化中道德意识的传承;民族歌舞艺术传承等方面探寻丧葬习俗在布依族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关键词】布依族;丧葬习俗;传承  在许多少数民族的意识里,死亡并不是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