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叶片生理参数及光谱特征分析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实地野外研究,选取典型荒漠河岸林植物胡杨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0~2 m,2~4 m,4~6 m,6~8 m,8~10 m).通过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的胡杨生理指标(MDA、PAL、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和叶片反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叶片含水率与MDA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密度与PAL活性的变化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与PAL活性大小均对地下水埋深变化较敏感,同时,低埋深下可能产生的盐胁迫对于植物影响大于干旱胁迫影响,对于埋深0~2m处叶绿素密度和MDA含量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叶片含水率在5个埋深下的差异较小;在350~900nm波段,胡杨具有“一峰两谷”的特征,在“蓝谷”处,不同埋深下胡杨反射率大小顺序:4~6m>0~2m>6~8m>8~10m>2~4m;“绿峰”处,不同埋深下胡杨反射率大小顺序:4~6m>6~8m>0~2m>8~10m>2~4m,与“红谷”处的差异一致;通过生理指标与光谱的相关分析,在波长429nm之后,原始光谱与叶片含水率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波长645nm处达到负相关的最大值(r为-0.60530),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叶绿素密度与光谱在红边710nm处有相关系数最大值(r为-0.63655).胡杨光谱的“三边”参数黄边位置在不同埋深时的差异较大,叶片含水率与红谷幅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最强(r为-0.577).这些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光谱曲线的变化特征,旨在为胡杨抗旱性的研究与鉴定及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林分空间单元中对象木与相邻木之间在空间结构指标上的自相关性,分析对象林木与相邻木之间在空间中的逻辑关系.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及芦头林场等区域中设置了25块20m×20m的样地,构建了基于Voronoi图的林木空间单元,确定了每株对象林木的相邻木,并选取混交度、开阔比数、胸径大小比及竞争指数作为林木空间结构量化指标,计算了各指标的值,最后结合全局Moran′s I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林分空间结构单元指标自相关性分析方案,对研究样地中的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林分为中度混交混交林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GlobeLand30获取土地利用分布数据,对Landsat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石漠化等级分布数据,定量分析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石漠化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云南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及草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2)无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重度石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整体石漠化等级有所改善,高等级石漠化斑块面积减少,即优势度降低;3)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林地与草地,发生于耕地的石漠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发生于林地和灌木的石漠化面积除极
森林垂直结构分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林学意义.以广西为研究区,通过10阶多项式对样地的离散机载激光点云的高度—覆盖度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反映冠层物质垂直分布的垂直冠层剖面(伪波),通过伪波提取有效峰、冠层表面高、层下高、林层高与冠层表面高比值等冠层结构参数,建立分类规则,将林分乔木层垂直结构分为6个类型,采用混淆矩阵评估分类精度,并选取一个面积为1369 km2的区域进行制图以检验分类规则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1)1147个样地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3.9%,Kappa系数为0.913;2)单峰、双峰、3峰剖
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花粉败育的机理,本研究从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及其对照可育系CK-1376各时期花药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TraesCS1D02G362900.1,与小麦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TaWRKY51同源度为97%,说明该差异表达基因为TaWRKY5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与花药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TaWRKY51开放阅读框全长663 bp,可编码220个氨基酸,含有WRKY结构域和锌指结
小麦WFZP基因编码的乙烯响应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花叶器官衰老、脱落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为探明wfzp基因突变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以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两个wfzp基因突变体(wfzp1和 wfzp2)和野生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运用树脂超薄切片和显微观察技术观察小麦WFZP基因突变体颖果的形态结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有如下特征:(1)在颖果发育早期,两个突变体的外果皮发育进程较快,中果皮降解时间提前;wfzp1内果皮管细胞消失较快,与wfzp1突变体相比,w
为探讨重庆市渝北区古树的种类组成、个体数量、来源、年龄结构、分布等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古树的影响,彰显古树传承历史文化、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价值,在已有的古树资料的基础上,于2021年3—6月对渝北区内分布的古树进行野外调查,并对部分数据进行了补充完善.利用Excel、ArcGIS、Spss Statistics 25等软件,对渝北区古树的等级、科属种组成、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渝北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变迁,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古树的影响
树冠是树种识别、估测树木胸径、估算森林蓄积量、监测树木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无人机遥感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等优势,非常适合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风景区的水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获取不同飞行高度以及不同郁闭度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法提取平均冠幅.以地面实测的平均冠幅作为参考,在相对低郁闭度的情况下飞行高度在65,70,75m时冠幅提取精度分别为:95.39%,94.80%,94.29%.在相对高郁闭度的情况下冠幅提取精度分别为:89.10%,88.10%,88.03%.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深度学习方法基于多时相高分1号影像的森林植被分类效果.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为研究区,以多时相GF-1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通过提取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以及地形特征构建多特征数据集,并结合VSURF算法进行特征优选.同时,分别采用优化后的U-Net,SegNet,DeepLab V3+模型对森林林分类型进行分类,并与最大似然法、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多时相影像分类精度明显优于单时相影像;2)基于VSURF算法从构建的97个特征中优选出16个特征变量,其中
为准确掌握内蒙古三北工程区退化林地分布情况,推进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改善内蒙古三北地区生态环境,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三北工程区退化林摸底调查.成果显示,三北工程区退化林面积3019432.30hm2,退化乔、灌木林地各占16.86%和83.14%.退化原因主要有生理、立地、灾害和人为等原因,生理、灾害原因形成退化林面积分别占45.81%、38.13%.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面积分别占0.88%、64.86%、34.26%.退化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需进
为研究光照对青稞萌发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影响,以隆子黑青稞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光照时间处理下黑青稞萌发过程中褪黑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了黑青稞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并对避光萌发5 d的芽苗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青稞芽苗中褪黑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种子相比均显著增加,且不同光照时间下芽苗中各被测指标增幅有显著性差异.避光条件下萌发5 d时芽苗的褪黑素含量最高,为13.11 ng·g-1,是种子的2.2倍;避光萌发第7天时芽苗中总酚和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