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虽然多了,但是教师提问艺术往往停留于“填空型”和认同式,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回答。教师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不够大,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教师应转移备课的重心,把着眼点放在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教学时应在使学生“敢问、想问、乐问”上做文章。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实施新课改以来,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中学教师的重视,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就此结合平时教学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问题意识的产生和重要性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充说:“不学不问不能知也。”学问就是由“学”与“问”这对矛盾组成,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从“苹果落地”到“牛顿定律”的出世,从“壶盖为什么会跳”到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说明了问题意识是创造的前提。
  化学的产生源于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合成、创造更多新物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通过高中的化学学习应该“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可以说,化学学习是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教师应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开发者。由于受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学生质疑的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不敢质疑;另一方面不能质疑,习惯了那种授受式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的惰性。笔者对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解,并对刚入校后一个月的高一学生进行了学生问题意识状况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上表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存在的,而且,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并有积极去寻求结果的欲望。笔者对学生在课后所问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有60%左右同学问的是“怎么做”,约30%学生会问“为什么”,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新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利条件,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想问、乐问。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环境下,人的思维活跃度是比较高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表露。比如:在苏教版《实验化学》“亚硝酸钠与食盐的鉴别”一课中,面对学生提出的“用舌尝的方法鉴别”、“用测量密度方法鉴别”等似乎与化学常识相悖的问题,我都是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敢问。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激活思维、诱导学生产生问题和探索欲望,教师必须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
  (1)激发好奇,诱导学生产生问题
  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时,先将浓硫酸微热,当铜片表面变黑时先撤开酒精灯,实验结束过一段时间有白色晶体出现时再次呈现给学生,有意识地将此实验中“黑、蓝、白”三个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学生便会很自然地产生问题,进而深入理解浓硫酸在反应中体现的的氧化性与酸性。
  以下为笔者在“原电池原理”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情景1:[展示图片]a.火力发电厂工作原理;b.2001年我国电力构成图。
  情景2:[展示录像]a.火力发电厂燃烧所产生气体;b.酸雨的危害。
  [问题]: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很重要,但也产生了很大污染,你能根据燃烧的本质及其他化学知识判断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成电能而不产生污染的例子吗?
  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能够使学生想问。
  (2)巧设矛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同样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矛盾,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他们提出有一定意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双水解”知识的学习中,可设置如下矛盾:Al2S3不可能在水溶液中存在,而(NH4)2CO3却可以在水溶液中存在。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加深理解双水解的本质。
  (3)认知冲突,诱发学生争辩问题
  在学习化学时,时常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负迁移”,产生学习障碍,发生“认知冲突”。例如: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教学时,可先写出两个反应方程式:①FeS+H2SO4(稀)=FeSO4+H2S↑;②H2S+CuSO4=CuS↓+H2SO4,让学生讨论:这些反应能否发生?由于学生对初中所学的“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反应原理已根深蒂固,自然得出:反应①能顺利发生,反应②就不能发生。利用学生认知发生的“负迁移”,发生了“思维冲突”,油然产生了问题情境。
  (4)构建知识,促使学生领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先复习卤代烃的水解和醇的定义,后再设问:一氯环乙烷、氯苯水解生成的烃基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否还是醇?氯苯水解生成的烃基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什么?其官能团与醇类是否相同?其性质与醇有何不同?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学生通过新知识的建构,自然会产生新的问题。
  3.重视提问,引导学生乐问
  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
  笔者在执教《氯气》一课时,要求学生结合演示实验提问:往一个装满氯气的输液瓶中,用针筒注入蒸馏水,振荡。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
  [生甲]氯气能否溶于水?
  [生乙]水溶液呈现淡黄绿色,说明一定能溶于水。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吗?
  [生丙]溶解度一定不会很大,因为在瓶子上方还可以看到黄绿色的氯气。氯气会不会与水反应?
  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实验,学生在发现氯水能漂白有色布条后,更多的问题便呈现出来:
  [生甲]氯气没有与水反应,所以能漂白有色布条;
  [生乙]氯气与水反应了,且生成了另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生丙]那可能是生成双氧水了。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从“能”提出问题过渡到“会”提出问题,不断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而这种思维乐趣又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
  总之,良好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和创新的前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将知识恢复其本来面目,在提升问题探索上多下功夫,真正体现问题探索的魅力,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其他文献
文章对初中英语模块整合复习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幼儿哭闹现象是幼儿在园时经常表现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不但会影响到幼儿自我情绪的正常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情绪稳定及教师组织正常的活动。为了找到减少幼儿哭闹次数和哭闹时间的办法,让幼儿的良好情绪得到发展,我以自己所教的中班的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幼儿哭闹现象的观察。  一、哭闹现象的类型  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岁左右,虽然他们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哭闹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根据我
英语的口语能力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影响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设计到制度、人员、组织等很多的方面。文章着重的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人
平面几何中的证题和解题常常通过作辅助线得以解决。对称、旋转变换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当题设和结论中的某些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原来位置上往往不易发现,很难思考,这时采取适当的变换,将图形中分散的几何量集中起来,构成新的图形,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是利用对称、旋转变换解几何极值问题的几个实例。  1.已知:P、Q是△ABC的AB、AC上的两个定点,在BC上求一点M,使△MPQ的周长为最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按照自已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这种思维过程并不产生新的东西,只是对已有记忆信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科学发端于观察,科学的发展也有赖于观察,面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则是学生认识事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也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创新思维具有哪些特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
文章以江南大学五名大学生的典型个案为例,把大学生同伴交往障碍分为四种类型:孤独型、完美型、情绪型、厌恶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表现、特点、成因等几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同伴交往
骨干教师是独立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力量,是独立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独立学院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和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去影响、带动教师群体,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