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神雕侠侣》、《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的热播,配音演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他们用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再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声音赋予表情,弥补、修正了前期表演上的缺憾。近些年,国内外影视剧风格和拍摄方式悄然改变,对影视配音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有声语言的塑造是值得广大配音演员思索的问题。本文将从当前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影视配音创作的特点,对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展开探讨,这对提高影视配音的艺术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影视配音;声音;塑造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20-02
  早些年的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老一批配音艺术家用有声语言塑造了众多观众熟知的人物形象,配音演员也因此成为观众心中的偶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影视剧都用原声,配音演员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小。近来,继《神雕侠侣》、《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热播之后,季冠霖等一批优秀的新生代配音演员为声音赋予表情,使影视作品得以更完美的呈现,也使配音演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影视剧风格和拍摄方式悄然改变的当今,配音演员只有不断锤炼语言的基本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
  一、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
  (一)淡化创作前的准备
  影视配音的剧本一般来说较长,反复研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上影视配音的报酬相对较少,不少配音演员就淡化了创作前的准备,应付了事,不做深入地理解分析感受。拿到作品后,匆忙看看就进棚录音。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很可能导致前期拍摄很好、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最终因为配音效果不佳而黯然失色。
  (二)声音的适应面窄
  在影视配音中,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千千万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千差万别,语言功底不太深厚的演员很难快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习惯,赋予人物恰切的音色,难以迅速、准确地运用恰当的表达样式来配音。加上配音演员声音的可塑性不太强,就会出现声音适应面窄的情况,难以满足影视配音的需要。
  (三)配音和口型不契合
  有些演员在拍戏时偷懒或无暇背台词,所有台词都用数数的方式来敷衍塞责,这无疑给配音演员在后期配音带来了难度,加上影视配音时间仓促,配音演员无暇反复观看原片,难免容易出现配音和口型不契合的情况,容易给观众以假的感觉。
  二、影视配音创作的特点
  (一)整体适应性
  一方面,影视配音创作要考虑与影视作品的风格应该贴近,与演员塑造的人物视觉形象应该统一。演员在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影视配音实际上是在导演和演员进行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进行配音创作时,也会受到原创的制约。
  另一方面,影视配音创作要适应整个时代的要求。影视作品往往饱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沉淀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生活的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最突出、最集中、最真实的再现。
  (二)制约性
  作家或编剧在创作剧本时是一度创作,导演是二度创作,配音演员是三度创作,在译制片中,翻译是三度创作,配音演员则是四度创作,创作度数越多规定的制约性就越强。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时代特征的不同则产生了不同作品的色彩和基调。影视配音创作会受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演行动的松紧快慢、口型的开合长短、具体场景的冲突关系等的制约。此外,配音演员还受到技术的制约,录音棚内只有话筒,剧本,电脑显示器,这些都制约着配音演员对角色的体会和感情的种种细节,这无疑都给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增加了难度。
  三、如何进行声音塑造
  (一)充分的准备
  配音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前如同播音员主持人备稿一样,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的依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作品的题材风格,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理清剧情发展的脉络和线索,揣摩剧中人物的情感,摸清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音色等等。只有认真做功课,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心理的调适
  配音演员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能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实质,才能有着与演员感同身受的内心体验,此外,配音前还要做好心理的调适。毕竟配音演员是在一个制约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不如作品的原作者或编剧那样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而配音演员感情的表达要有能够使他们触动并引起共鸣的触发点,这种刺激往往来自于作品以及由作品引发出来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因此配音演员心理的调适尤为重要。配音演员应调用一切手段分析作品,尽可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再历经一個潜心感受作品的过程,将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相结合起来,在理解吃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片中的角色靠拢,与角色融为一体。配音演员在分析台本时,台本中反映的客观事物可以刺激配音演员的大脑,感官会产生相应的一系列思想感情的运动,使配音演员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这是具体感受,随着对台本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感受会愈发清晰、强烈、深刻,具体感受不断累积起来,形成了抽象、本质、概括的整体感受。
  配音演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受能够更准确贴切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征,同时唤起强烈的思想感情,激发创作愿望,这也是有声语言创作的源泉。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影视配音才能做到神形兼备,使有声语言更富生命力,防止“声画不贴”的现象。
  (三)语言的松弛
  影视配音要求做到语言的松弛,这是和舞台艺术要求截然相反的一点,也是影视配音与舞台艺术在创作上的根本区别。由于录音棚内相对安静、话筒的灵敏度较高,大大缩短了演员和观众的空间,因此,影视配音要甩掉舞台艺术语言的夸张和“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能刻意追求声音的响亮、音调和音节的伸展,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给观众不真实的感觉 ,破坏了影视作品营造的氛围。影视配音用声状态应该接近生活口语用声,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松弛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舞台艺术创作的松弛,松弛到完全失去控制是不可取的,这种松弛自然是在吐字清晰、咬字正确等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观众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四)声音的弹性
  声音的弹性也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带来的伸缩性和可变性,声音弹性的训练对配音演员尤为重要。配音演员要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年龄、性格、音质、语气语调、语言习惯等不同的语言特征来调整用声的状态,如:小孩儿的声音特点是充满稚气、活泼可爱;青年的声音特点则蓬勃充满朝气;中年的声音较为沉稳、醇厚;老年人的声音则相对缓慢、饱含沧桑、回味绵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语言,如:性格温和的人,语调是平而缓慢的;性格急躁的人,声音干脆响亮,语速较快等等。
  配音演员在进行影视配音创作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人物的年龄、性格等特点,应尽量模仿人物声音去表现,通过声音的虚实、刚柔、强弱、明暗、高低、快慢等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完成配音创作。同时还要注意对声音的调节和控制要留有余地。
  (五)口型的吻合
  配音演员和影视作品中演员的口型一致才能给观众以真实感。口型是指影视作品中人物发声嘴部的动作和形态。口型吻合的技术是影视配音最具特点和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它包含了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时间的长短的吻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的开合状态相吻合、与肌肉松紧的状态相吻合等等。
  要做到口型吻合,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要特别留心观察影视作品中演员的嘴型、表情、动作、肌肉、眼神,还要留意演员的發声习惯,启口和收口要和原片保持一致。配音演员可以在看片的过程中采取跟读的办法,找准换气口,在台本上做好记号,可以关掉参考声改为无声对口形,尽可能做到严丝合缝。
  (六)话筒的运用
  不同情境,声音的大小、远近、高低、强弱、明暗、虚实变化等不尽相同,配音演员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表现力,还要注意掌握话筒的运用原则。配音演员要了解不同话筒的特点和指向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声音特点来调整话筒的距离,以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如: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等等。
  (七)情声气的结合
  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讲求情声气的结合。配音时的情感应该是真挚而又细腻丰富的,声音要求接近生活口语用声,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气息则要持久稳定、纵控自如。因此,配音时需要情声气相结合,要做到这点,自然离不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如吐字发声的技巧、气息的控制、情绪的调动和控制等等。
  综上所述,配音演员的文化水平、艺术感悟力、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到配音演员对影视作品理解的深刻程度,如果文学修养缺乏,自然要影响到作品理解的程度和表达的深度,如果生活经历不太丰富,自然会影响到作品理解的角度或深度。而知识的补给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是配音演员个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和生活砺炼的结果,需要打好“持久战”。配音演员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思考、善于观察、多倾听的习惯,从别人的感受中寻找情感基点,获得间接经验,从而储备自己的感受,弥补直接经验不足的缺憾。配音演员只有不断锤炼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准确、清晰、完美地表达出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大量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布凤英.影视配音中技巧的应用[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 欧珠平措.浅谈影视配音艺术及其技巧[J].西藏艺术研究,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台要使自身具有竞争力,必须在亲近性上大做文章,实现有效服务,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做足与观众的互动,品牌效应才能充分彰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地方台;电视节目;亲近性;代言人;互动;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89-02  目前,中国电视传媒可谓是阵容庞大,中省台、卫视台加上地市级电视台和县
期刊
摘 要: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近年来,专题片逐步在电视作品市场走俏,其拍摄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转变。本文以专题片《劳动如歌》为例分析专题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展示,以期为专题片摄制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题片;表现手法;细节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85-02  一
期刊
摘 要:在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如何发掘栏目优势,同时又符合电视栏目自身常规的生产、传播规律是一档电视专栏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非诚勿扰》节目的定位、选题、艺术定位来看电视专栏节目做好做精的原因,来看如何通过节目传达正能量。  关键词:专栏;优势;规律;品质  中图分类号:J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87-02  “一档电视栏目要想获得其预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输出的时代背景下,2012年夏天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展演作为一场“深度游戏”,因其美学风格、仪式化形态迥异于历届奥运仪典,使得这场有关“竞赛、加冕、征服”的重要媒介事件成为一次“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在对电视仪典的总体架构、仪式话语以及仪式功能指向等维度,留下了较大的学术批评空间,更有值得追索的深层文化背景,在电视仪式与文化创意产业层面也可资中国媒体业扬弃借鉴。 
期刊
摘 要:人们观看电影和观看电视的态度不同,尤其进入电影院的观看更是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观众期待影片的高技术质量。与网络、游戏等现代媒体相比,人们观看电影的时候,期待的是一个美好而不失真实感的故事。因此,故事的虚构性和影像的真实感,在电影的体系中构成了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如何做到既符合写实的要求,又达到造型艺术和渲染氛围的目的,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声音和色彩、斯泰尼康等设备、数字技术共同营造梦之空间
期刊
摘 要:服务型行业办公室工作作为管理的枢纽,既上接领导下通职员,又密切联系用戶和来访者,起着承上启下、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的桥梁作用,在网络日益繁荣普及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办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加强办公网络管理,促进网络正常安全运行已成为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办公室秘书要充分利用网络服务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信息,进行计算机分类储存和检索,细心选择材料和使用,加强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主角小龄女性化情结的研究,试图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特色元素,使更多人了解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魅力。宫式电影中包含着对女性主人公的偏爱,它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包涵宫崎骏对他动画电影的再造和升华。在对其作品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当今国产动画的些许不足。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儿童化;女性化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QQ是一种网络流行软件和流行用语,QQ式报道就是总结了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的一种报道方式。传统的报纸媒体在传播信息上具有一些技术和理念上的弱势,通过对这些技术和理念的革新,采用逆向传播的手段,从而进一步增强现代报纸媒体的生命力,推动各种媒体更快、更好的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QQ式报道;报纸媒体;逆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
期刊
摘 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期刊也随之向数字化、尤其是网络化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从其检索功能、内容扩增功能和个性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用户能充分了解资源型数据库的特点及不足,以便更高效、准确的使其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检索;CNKI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03-02  随着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