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从中国音乐知识与制度转型角度看,无疑体现在该书引入了的音乐知识,以及确立了音乐欣赏的知识制度之上.而由黄自主导的这一知识与制度引入,以及围绕引入这一知识教学的30年代音乐教科书讨论,则是学堂乐歌后,又一波中国音乐知识与教育的思想启蒙.
其他文献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演讲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描写的少年儿童历险小说,该小说采用浓厚的幽默色彩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历险的经历,不仅表现了少年儿童单纯善良的心灵,而且批判和讽刺了当时美国刻板的学校教育和社会中虚伪、庸俗的习俗,从而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主要综合分析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体育产业数字化对业余网球赛事发展的影响研究,本质目的在于逐渐呈现新的发展格局与面貌.基于分析业余网球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切实从体育产业数字化中获得启发,探讨体育产业数字化对业余网球赛事发展的影响,确保业余网球赛事逐渐趋向数字化、呈现形式多元化,发挥体育产业数字化积极作用.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其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从事过文学教育工作,代表作有《集市》《鸭子》等,共发表了30多部文学作品集.探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与现代意识,阐释了其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
唐诗中包含大量描写月亮的诗歌.唐诗中的“月亮”是月亮的不同形象与诗人的复杂情怀密切结合的意象.唐代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基于特定的时代文化、自身悲欢离合的生命体验,借助月亮表达的情感、思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形成了“月亮”意象的情感和哲理的多重意蕴,使唐诗中的“月亮”意韵悠长,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探究了唐诗中“月亮”的多重意蕴.
地域文化潜力的挖掘,关系到地域文化的充分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市场化条件下挖掘地域文化潜力的多种路径,旨在提高地域文化的建设水平,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唐代乐舞遗存与当代南音传承传播研究》是2019年经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重大课题.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报告对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所开展的工作及思考,进行学术总结并加以分析;同时,希望课题组在课题申报前后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学术同仁了解此类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王昭君远嫁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事件之一,也是流传十分深远的故事之一.日本《五弦谱》与《三五要录》谱中留存的《王昭君》曲,为我们还原唐代音乐原貌提供了直接的资料.通过对这三首同名曲的比对,可以知悉此曲的曲式结构、调性调式、旋律音阶以及节拍节奏的特点,对研究唐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其原因首先在于“区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二是地方高校深挖本土音乐文化,搭建教学体系平台;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区域、跨族群研究的推动.从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研究在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区域音乐史以及中俄(苏)音乐文化交流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在加快东北音乐文化研究理论框架构建的同时,拓宽了东北音乐文化研究对象.
丝绸之路中跨越族群的文化生态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民间状态的不同音乐主体弦鸣乐器的“斗琴”竞技,以动态的音乐交流实践,直观地呈现丝绸之路不同地域、不同族群抱弹类弦鸣乐器的迥异形态,包含了乐器的形制特点、乐音相合相异的呈现、特殊演奏技法的对比、不同音乐风格的体现——乐器与器乐的背后,印证了一个族群或区域的系列化人文生态特征.通过纪实性写作,对于现时新疆地区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与剖析,力求进一步构建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以期实现“文化润疆”的方针及内涵.
筹是我国一种古稀乐器,一管双音,“似笛非笛,似箫非箫”,集边棱音和唇振类发音原理为一体,箫和笛两种音色同在,斜吹和直吹两种吹奏方式并用,而且使用两种方式吹奏的音域互补,音域宽广,开笛膜与未开笛膜两种形制并存,未开膜孔的筹与贾湖骨笛形制基本相同,现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大相国寺梵乐中传承.释隆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性传承人,对筹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学术界对其传承人身份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口述史等相关资料,对目前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非遗”